《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否破马伯庸IP改编困局?

呼呼世界 2024-03-17 09:58:36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IP影视化困境与希望

一部又一部马伯庸的作品被搬上了银幕。

《长安的荔枝》电视剧正式开机,保持了熟悉的“留白影视+马伯庸+曹盾+雷佳音”组合,他们之间的默契与经验,让人对《长安的荔枝》的期待倍增。

然而,随着《长安的荔枝》的开拍,围绕马伯庸IP影视化的争议再度升温。

一方面,观众对影视化作品的门槛仍然存在,面对着口碑的两极分化和收视率的困境;另一方面,资本和影视制作方却在不断加码,影视改编的周期也在进一步缩短,使得IP市场持续升温。

那么,为何马伯庸宇宙频繁出现这种不对称现象?《长安的荔枝》是否能打破这一魔咒?

拍了、播了、扑了

客观地说,除了《长安十二时辰》可以称为小爆款之外,根据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剧都未能达到预期。

尽管《长安十二时辰》从制作到口碑再到热度都表现出色,播放量突破50亿,豆瓣评分高达8.8分,但相较之下,仍然只能算是小爆款。

与其他爆款相比,《长安十二时辰》的存在感被削弱。《陈情令》和《亲爱的热爱的》等爆款剧的影响力一时间遮蔽了它。

而后续由爱奇艺投资制作的几部剧,包括《风起陇西》、《风起洛阳》以及《古董局中局》系列,收视率和口碑都未能达到预期,给观众留下了“拍了、播了、扑了”的印象。

马伯庸的作品适合影视化吗?

马伯庸拥有相当庞大的书迷群体,尤其以男性用户居多,而他擅长的历史悬疑和历史解构更是与当下市场需求契合。

然而,每一部影视化作品都以高水准的制作著称,服装、置景、角色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但观剧壁垒却成为了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因素。

好看不一定有人看

尽管影视作品在制作上十分精良,但过多的历史细节和复杂的叙事方式让普通观众感到困扰。

例如,《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关于明代赋税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讨论,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过于专业,导致观众流失。

资方为何独宠马伯庸?

尽管马伯庸的影视化作品并未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但资本对其的热情依然持续。

除了收视率和播放量,马伯庸的作品在文化意义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他的作品刻画了历史人文和传统文化,符合当前影视行业追求精品的导向。

《长安的荔枝》的希望

《长安的荔枝》作为马伯庸的又一部作品,原著本身就适合影视化改编。而由曹盾和雷佳音主演,也为影视化增添了信心。

但也有人担心,原著内容较少,如何改编成一部40集的电视剧可能需要加入更多新内容,这可能会增加观剧壁垒。

然而,这也许是一个新的机会,通过增加新的剧情来吸引更多的普通观众,打开更大的市场。

结语

《长安的荔枝》的成功与否,将是对马伯庸IP影视改编能否打破困境的一次检验。无论结果如何,马伯庸的作品都将继续为影视产业带来文化的价值。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