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他刀斩13名日军,被封刀神,90岁被采访:高寿因杀敌多积德

陶陶读历史 2024-04-12 18:14:59
前言

“山河一寸,血流成河,万人之中,万士之名。生死无常,敢问谁能幸免,唯有热血铸就的悲壮,永留史册。”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携手发动西安事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充分准备。

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淞沪会战,作为抗日战争的首场大规模会战,也是最为惨烈的一场,决不容忽视。

在这场激战中,参与的军队总数高达100万人,其中80万为中国国军,20万为日军。然而,最终的结局却以国军损失30万人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战斗。

在这场充满惨痛牺牲的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悲壮的事迹,比如四行仓库的困守,以及许多令人钦佩的英雄,像是被誉为“刀神”的于德元。

淞沪战场上,于德元挥舞着大刀,勇敢地斩杀了13名日军。然而,他的身上却留下了十余处弹片,这些伤痛折磨了他数十年之久。

直到2006年,已经年过九旬的于德元才勇敢地在记者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的战争经历。

他笑着说道:“我之所以能长寿,全因为我杀了太多小鬼子,我积下了无数的功德!”

于德元的参军之路

于德元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起,他对武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日后的命运铺就了一条豪迈的轨迹。

于德元年幼时家境贫困,曾在少林寺短暂寄宿过一段时间。然而,随着时局动荡,连寺庙都不再安宁,于德元被迫离开。

由于他擅长拳脚功夫并且身材魁梧,他决定投身军队。最终,于德元加入了杨虎城的西北军。

他性格坚毅,勤奋努力,很快在部队中展现出优秀的表现,不断朝着高手的队伍迈进。

就在这时,于德元才了解到,他所加入的部队由杨虎城将军领导,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虎子爷”,他受到部下的深深爱戴。

英雄不问出处,但闻其名。于德元内心激动不已,他曾看到杨虎城亲自写激励新兵的文书,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深深震撼着他。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于德元很快被选中学习“破锋八刀”大刀刀法,这是西北军的特殊技艺,招招迅猛,直击敌人要害,可以在与日本士兵的肉搏中立于不败之地。

“破锋八刀”

破锋八刀的每一招都独具特色,以其犀利的攻击方式和精准的刀法著称。这套刀法的编制初衷是为了针对日本敌军擅长刺杀战术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八式刀法来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

它源于沧州武术家马凤图为西北军编写的两本著作,《破峰八刀》和《白刃战斗教程》。

西北军中训练出的大刀队在与日寇对战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运用破锋八刀的技巧和战术,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战斗力。

破锋八刀的训练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力,刀法的灵活运用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实战经验的积累。

训练者必须具备超强的身体素质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才能在战场上准确无误地施展出这套刀法的每一招每一式。

破锋八刀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战斗哲学的体现。它追求的是速度、力量和精准度的完美结合,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战演练,让战士们能够在危机关头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打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战斗团队。

在对抗日本敌军的战争中,破锋八刀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威力和战斗效果,让敌军在面对西北军的大刀队时闻风丧胆。

这种刀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战斗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坚韧。

“刀神”一战成名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于德元以其出色的战斗能力被派往前线,成为死守外滩的一千八百名勇士之一。这支队伍是近战部队,以其精锐的战斗力而闻名。

站在黄浦江边,于德元能感受到江水的悠悠流淌,但这并不是美丽景色,而是战争带来的硝烟和血腥气息。

黄浦江水在他眼中变得格外凶险,每一次江水拍打岸边,都似乎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于德元明白,只有抵御住敌人的进攻,才能保护自己和战友的生命安全。

日军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火力优势,不断向前冲锋。尽管于德元等人装备不足,难以抵抗日军坦克火力掩护下的步兵冲锋,但他们奋勇抵抗,不断有士兵牺牲在血泊中,阵地也不断后撤。

然而,日军没有预料到的是,他们所面对的军人拥有一种独特的武器:大刀!

面对阵地即将彻底失陷、部队岌岌可危的局面,一位士兵突然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不能再退缩了,我们要与阵地同生共死!”

这番呼声激起了一连串的回应:“该死的,我们与小鬼子拼了,白刃战中,我们中国人是小日本的祖宗!”士兵们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勇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于德元身受重伤,前额、左腿和右肩分别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然而,他毫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这正是他苦练多年的破峰八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于德元迅速施展出“破锋八刀”的拨、挡、刺三式,大刀犹如疾风般挥舞,直接撕裂了对阵的日军。

敌人始料未及,一个看似孱弱的中国士兵竟然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在砍死13个日军后,敌人不敢再靠近,纷纷躲闪避。

他的出色表现和精妙的刀法,让他在敌我双方的将士中被誉为“一代刀神”。日军更是对于德元的刀法赞叹不已,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于德元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刀法不仅仅影响了战场上的敌我双方,也在我军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勇气和决心激励着其他战士们,让他们相信,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斗志,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场惨烈的战役结束时,原本拥有1800名战士的队伍只剩下600多人。即使在战争结束十几年之后,提起这段往事,于德元老人的眼中依然充满着红泪。

他永远无法忘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们,也无法忘记那一场战役中黄浦江的颜色和敌人的凶残。

虽然于德元没有在战场上牺牲,但他的身上却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当他从战场上返回时,体内仍然残留着10多块弹片,这些碎片深深嵌入肌肉,甚至与骨头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这些弹片未能被取出,与肌肉共同生长,随着他的成长渗透进骨骼之中。

除了弹片的伤害,于德元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长时间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使得他的全身关节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稍微活动一下手脚,就会隐隐作痛。

这些伤痛成为了于德元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困扰。尽管他努力忍受着痛苦,但这些伤痛始终影响着他的日常生活。即使多年过去,他仍然无法摆脱这些病痛的束缚。

然而,尽管身体经历了无尽的痛苦,于德元并没有被击垮。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继续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他知道这些伤痛是他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代价,他愿意承受这一切。

2006年,年过九旬的于德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顾了自己的战争经历。

他微笑着对记者说,自己在战场上杀了许多日本敌军,积累了许多功德,因此阎王勾魂使者不敢早早收走自己。

在采访中,于德元老人展现出了坚定自信和幽默的一面。他毫不掩饰自己在战场上的功绩,用幽默的语言形容自己的勇猛战斗。

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他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和对战争经历的一种宽慰。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敌人的厌恶和对自己的自豪感。他坚信自己在战场上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也是为了保卫家园和国家的需要。

结语

于德元老人的坚定信念和幽默的态度,让人们对战争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他的战争经历和幽默的调侃,使他成为了中国老一辈军人的代表和传奇人物。

同时于德元老人的身体残缺并没有影响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他将自己的经历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告诫后人珍惜和平,铭记历史。

0 阅读:6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