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信到弃子:刘邦为什么要除掉忠心耿耿的樊哙?

枯木沟 2024-02-02 19:33:43

刘邦和樊哙两人从沛县起义开始,并肩作战,共同打下了汉朝的江山。鸿门宴里面就描述樊哙为了刘邦不惜生命。

但是,在刘邦晚年,却发生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刘邦下令诛杀忠心耿耿的樊哙。那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刘邦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干了啥,以及樊哙这个人怎么样。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秦国末年发起了农民起义,最后在跟项羽打架的过程中赢了。

在这期间,樊哙一直跟着刘邦,打了不少胜仗,捐了很多力气给汉朝。他可是个忠实的战士,在战场上勇猛无比,聪明能干,一辈子经历颇多。

但是呢,刘邦死之后,他决定除掉樊哙。刘邦晚年,家庭矛盾日益激化。他的宠妃吕后与太子刘盈争夺皇位继承权,导致朝廷内外动荡不安。

樊哙作为刘盈的舅舅,自然站在了吕后一边。这使得刘邦对樊哙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担心他在自己死后会拥立吕后或刘盈为帝,从而威胁到汉朝的统治。

刘邦怕樊哙跟吕后搞在一起对国家不好,或者担心他可能会跟异姓诸侯王勾结,一起威胁到他儿子将来的统治。

《汉书·樊哙传》中提到,樊哙与吕后有着较好的私交。

这让刘邦对樊哙产生了戒备之心。在刘邦看来,樊哙可能会成为吕后干预朝政的助力,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而且,刘邦还觉得樊哙跟吕后联手想要造反,想夺了他的权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刘邦决定动手,把可能对他造成危险的人给解决了。

还有一个原因,刘邦为了巩固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需要削弱其他势力的影响。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在晚年开始着手解决功臣问题,以消除未来可能出现的权力斗争。樊哙作为功臣之一,自然也成为了刘邦清理的对象。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其实挺常见的。历史上有很多政治大佬,比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啊,为了保护他们的地位和家族利益,就会用一些狠角色来消灭潜在的威胁。

除了前面说的,樊哙自己也有自身的原因,樊哙虽然忠诚勇敢,但他的性格却比较耿直,不善于逢迎。在朝廷中,他多次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刘邦。

而且,樊哙还曾在刘邦病重时,擅自带领军队进入皇宫,清除了刘邦宠信的宦官集团。这一行为虽然维护了朝廷的稳定,但却触犯了刘邦的忌讳,加深了刘邦对他的猜忌和不满。

真是挺可惜的,刘邦对樊哙的处理,在当时很多人也都觉得很不公平。

比如说,樊哙还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回,结果刘邦病重的时候,还有人建议说要除掉樊哙,但是刘邦最后没听。这种事,被认为是刘邦对樊哙的不仗义。

刘邦的行为也让历史学家们想了很多。有些人觉得,刘邦在处理樊哙这件事上,显现出他对权力的贪婪和狠毒。也有人认为,刘邦这么做只是为了国家稳定,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刘邦决定除掉樊哙,可能是因为他太贪恋权力和狠毒了,也可能是为了国家稳定,不得不采用这个方法。

不管怎么说,樊哙这个事儿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权力、忠诚和道德这些问题。

0 阅读:136

枯木沟

简介:分享每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