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为儿子服丧,册立四位皇后,却被后世称作“全功全德”的天子!

史魔南歌子 2024-05-10 14:57:13

如果要问华夏五千年古代历史当中,谁是“最无能”的天子,却做成了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恐怕很多人都会答不上来。北宋史学家范祖禹曾经这样定义最成功的天子,他说一定要做到这五点,即:第一要有赫赫武功,其次是孝悌知礼,第三是爱民如子,第四是勤勉好学,第五则是从谏如流。行五者天下,可谓丰功盛德之君也!说起知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对照这五点,秦始皇、唐太宗都是孝悌有亏,汉武帝爱民不足,宋太祖武功乏善,从谏也勉强,由此来看来,要找出一位“全功全德”的帝王真是非常之难得。

可偏偏漫漫史海当中,上苍还是眷顾了当中一人,他有一串长长的谥号,一共有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评价了他在位四十余年的一切功过,在这十六字当中“极功全德、睿哲明孝”八字尤为突出地概括和评价了他的一生。“极功全德”与“全功全德”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了吧!后世之人认为其人作为一代帝王,他的功绩已经达到巅峰极点,使九州万方四十余年鲜有巨大的动荡和战乱,这是大多数帝王都做不到的。

特别在那些坐堂时间漫长的帝王当中(在位至少四十年以上),能够善始慎终的实在是太少了,如汉武帝刘彻、梁武帝萧衍、唐玄宗李隆基、明世宗嘉靖帝、明神宗万历帝、清圣祖康熙帝、清高宗乾隆帝等等,他们到晚年几乎都不同程度遭遇了祸国亡身的危机。

唯独只有这位仁兄,没有像汉武帝那样在位五十四年,拼光家底绞杀匈奴,直接或间接诛杀了十三位宰相,又因疑心疑鬼错杀了自己的嫡长子监国太子刘据,他以一己天威玩弄天下,虽虐不乱,汉武帝也的的确确是一位可怕的雄主了,然而论及仁德,实在无法和他相比。他也没有像梁武帝那样,所有的仁德高义全都是装饰出来的,毛笔用折好几枝,舍不得换新,衣服穿旧好几件,舍不得更替,大冬天披阅奏章,手冻得开裂发抖也不停歇,自己多次舍身沙门,甘愿舍弃皇位遁入空门,可最后侯景渡江,他的一切形象工程都化为乌有。

他也曾口渴不敢问宫女要水喝,大晚上办公饿肚子不敢叫厨子做吃的,大臣拖堂不肯退朝喷他一脸唾沫星子,他也没有半点脾气,他被妃子抓伤了脸,被大臣见了讥讽,他也不以为意,可他这些仁德都没有半点做作,完全透在生活细节中,不得不叫人感动,就连他去世后,作为敌邦的辽国皇帝与臣民们都无不痛哭流涕,如丧考妣,这难道不比赫赫武功更高一层境界了吗?

其人在位四十二年,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不相伯仲,可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与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反差也太大了,虎头蛇尾,不得善终,比起这位帝王延绵国祚,使后嗣之君如英宗、神宗、哲宗以及徽宗前中期,合计还有半个多世纪的太平治世,李隆基实在是太过汗颜。

明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被大臣海瑞骂得无颜以对朝堂,明万历帝在位四十八年,著名的三大征以惨胜耗空大明气数。清圣祖晚年的九子夺嫡,清高宗末期因“十全武功”盛极转衰,极强而腐朽,以至积重难返,危机重重,不可逆转,难怪就连乾隆帝本尊都说自己平生只佩服三个帝王,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他皇爷爷康熙帝,还有一个就是仁德广泽四海,高义折服天下的宋仁宗。也就是今天要讲到的“极功全德”之帝王,这个“极功全德”,意思就是功业至极,德行完全,称其为“完人”,或许有些过了,但如此溢美之辞,也可见后人对宋仁宗有多仰慕钦佩。

还有“睿哲明孝”的评语,就非常写实了,宋仁宗确确实实是一个学问渊博、聪睿过人的有德天子,他在朝堂每件事上都非常明达,极少做出错误的决策,他的仁孝也的确感到了当时天下四海之人,特别是对辽关系方面,他秉承父志(澶渊之盟),并没有因为国力大辐提升,就改弦更张对辽国贸然动武,难怪不可一世的辽道宗子耶律洪基都感慨说,自己要是生在大宋,顶多只配做宋仁宗的撑伞侍从和执鞭马夫(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捧盖,为一都虞候耳)。可后世却有人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而看似没有什么突出特长的仁宗皇帝,却为大宋培养出了数不尽的各类人才,这一点恐怕也是五千年来少有帝王能做到的。

而真实的宋仁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帝王呢?撇开这些溢美之词,今天让我们从史料当中一探究竟。宋仁宗,大名赵祯,初名赵受益,他不像电视剧和戏剧当中说的那样是经历了“狸猫换太子”,宋真宗赵恒的唯一的儿子,其实他也只不过是真宗的第六子。

其生母为李宸妃,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出生,由于刘皇后没有子嗣,就将收为己子抚养,原来宋仁宗是因为皇后收养才变成了嫡子,获取了帝位继承权,这和电视剧中演的确实很不一样。宋仁宗赵祯天性仁孝宽厚,有点像汉章帝刘炟,汉章帝是贾贵人所生,却被汉明帝马皇后带大,汉章宗也是草书大家,有著名的“章草”,他也被后世称为“仁厚长者”。宋仁宗与汉章宗看似也有着相同的经历,仁宗也有一手好的草书,号为“飞白书”,又称作“草篆”。

赵祯自幼喜怒不形于色,性格非常沉稳,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他四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庆国公,难怪后来起年号为“庆历”。八年,五岁又被封为了寿春郡王,然后被送到资善堂学习读书。天禧元年,六岁居然获得了中书令的虚衔。第二年,七岁又被进封为一字亲王“升王”。同年九月,就被册立为了皇太子,而副宰相李迪又做了他的太子宾客。天禧四年,九岁被宋真宗要求五天进入一次资善堂,手持上朝笏板南向而立,站在父皇身边,面对文武百官,听取辅臣们参详和决议朝中诸事,差不多就是要学习监国的意思了。

乾兴元年二月,宋真宗驾崩,遗诏传位于太子,赵祯就这样做了新皇帝,然后尊刘皇后为皇太后,暂且由她处分军中与国中之事,同时还派人到辽国告哀。刘太后则命丁谓为山陵使,主持宋真宗丧葬之事。很快宋仁宗又进封皇叔“八贤王”泾王赵元俨为定王,并赐其上朝不用称臣跪拜的殊礼。刘太后又任命丁谓做司长徒兼侍中大臣、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三公之首和宰相了,冯拯为司空、枢密使、尚书右仆射,曹利用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又贬道州司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

三月,十三岁的宋仁宗才拿到了皇帝玉玺,开始在崇德殿上朝办公,而刘太后则设下了帷帐垂帘坐于后面的承明殿,听取辅臣们的工作汇报。六月,刘太后罢免丁谓的相位,改任太子少保,让他到西京洛阳去管事。又命冯拯做山陵使,实际上就是把宋真宗安排的辅臣都夺掉了相权。秋七月,刘太后任命冯拯为昭文馆大学士,名义的上宰相,王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常务副宰相,吕夷简、鲁宗道为参知正事,也就是一般副宰相。紧接着又贬丁谓为崖州司户参军,丁谓扳倒了寇准,刘太后又将这个曾经鼓惑宋真宗拼命搞天书和封禅的家伙赶出了朝堂。

九月,刘太后突然宣布将先帝所得“天书”全部陪葬山陵,也就是防止宋仁宗再步宋真宗的后尘。十一月,吐蕃唃厮啰为了对付西夏,请求内附于大宋。十二月,安南李朝受封南平王李公蕴遣使进贡。天圣元年春正月,刘太后命三司节约虚浮的费用,于是设立计置司。五月,宋仁宗与大臣们商议,将刘太后的仪仗增饰到与天子乘舆同等规格。六月,宋仁宗下诏禁止天下毁铜钱铸铜钟这种虚浮之事。

天圣二年,宋仁宗册立皇后郭氏。这一年,西域龟兹国和甘州回鹘遣使来朝贡。天圣四年,宋仁宗录用周世宗的侄孙柴元亨为禁军三班奉职。天圣七年春正月,罢除了曹利用的相位,降为左千牛卫上将军。天圣九年秋七月,辽国派人来说其主辽圣宗耶律隆绪驾崩,其子辽兴宗耶律宗真即位。明道元年春二月,二十二岁的宋仁宗进封宋真宗顺容夫人李氏为宸妃,也就是他的生母,恰好是这一天李宸妃薨逝。

八月,宋仁宗以晏殊为枢密副使,不久又晋升为参知正事。仁宗又授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十一月,延州来报说西夏王李德明薨逝,宋仁宗传说诏封李德明之子李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明道二年二月,宋仁宗让刘太后穿上帝王衮衣,头戴仪天冠前往太庙祭祀,皇太妃做亚献,郭皇后做终献。三月,刘太后病重,没过几天就驾崩了。宋仁宗任命吕夷简为太后山陵使。夏四月,摆脱刘太后十年掌权掣肘的宋仁宗,在二十三岁这一年终于可以亲掌朝权了,就在这个月,仁宗立马追尊自己的生母宸妃李氏为皇太后,也就在这个月他才真正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氏。

六月,宋仁宗将周世宗柴宽松、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北汉末帝刘继元、南汉后主刘鋹后主全部征召出来授官。十二月,宋仁宗废皇后郭氏为净妃,将其贬居长宁宫,又追封昔日与郭皇后一同入宫的张美人为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率谏官、御史在宫门口大呼“请对”,宋仁宗命宰相前去给御史谏官们解释为什么要废后,接着仁宗将孔道辅和谏官范仲淹外放,并下诏命谏官从今往后不得相率聚众前来“请对”。

景祐元年五月,宋仁宗听说辽兴宗从其母萧太后手中夺回帝权,其母钦哀太后出居辽圣宗的庆陵。八月,二十四岁的宋仁宗病重,当时又发生了“星变”,吓得他不敢在正殿上朝,而且减少了自己日常的膳食,辅臣前来奏事都是在延和殿接见,宋仁宗又命废后郭妃搬到宫外去住,美人尚氏也命她做了道姑,杨氏也安置到宫外别宅去了。九月,仁宗康复,再次登临正殿,恢复正常饮食,然后诏立曹氏为新皇后。

十二月,为了让西夏不起兵反宋,宋仁宗派人给西平王李元昊送去一套释家经文,希望他放下屠刀,立地成空。不久,安南王又献来驯象两头,宋仁宗命人送回去,不接受,以免亚热带象在温带地区水土不服而死,岂不暴殄天物!景祐二年春正月,宋仁宗将《尚书》中周公所著的《无逸》篇亲自抄写在大殿的屏风上,以警醒自己不要贪图安逸享乐。十一月,废后郭氏薨逝。景祐三年春正月,宋仁宗还是追复郭氏为皇后。三月,天章阁待制大臣范仲淹因为讥讽宰相被贬到江西饶州做知州。景祐四年五月,二十七岁的宋仁宗有了第一个皇子。可皇子出生当天就夭折了。

宋仁宗第二次改元是刘太后驾崩(天圣改明道),第三次改元是废掉了郭皇后(明道改景祐),第四次则是因为第一个皇子夭折(景祐改宝元)。他的第一个年号“天圣”其实就是尊刘太后为天为圣之意,第二个年号“明道”则是刘太后驾崩,他要让天下人都明白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第三个年号“景祐”是废郭后,他希望自己治理天下能好景长在,得天庇佑。第四个年号“宝元”就关乎到皇嗣的问题了,元者就元子,即子嗣,宝元就是皇帝的子嗣,他是希望自己会有一个平安降生的皇嗣。冬十月,宋仁宗下诏训诫百官不要结交营私,祸乱朝纲。十一月,仁宗改元“宝元”。

十二月,鄜延路派人来报说李元昊公开反宋,气得二十八岁的宋仁宗下诏禁止边境宋人与西夏互市贸易,又命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夏竦兼泾原、秦凤路安抚使,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路安抚使,准备对西夏开战。宝元二年春正月,李元昊上表请称帝改元。夏四月,宋仁宗放走了宫女二百七十人,他是经常放宫女出宫回家的。六月,宋仁宗下诏削夺李元昊所有宋朝官爵,并将其革除宋朝属籍。

康定元年正月,李元昊带兵入寇延州,还捉住了宋朝的鄜延、环庆两路副都总管刘平和鄜延副都总管石元孙,气得宋仁宗下诏命陕西加强边备。二月,由于大宋和西夏关系越来越紧张,宋仁宗决定第五次改元,即改为康定元年,他希望赶紧搞定西夏,恢复小康安定之世。于是他命大臣们上陈陕西攻守之策。又命亲信重臣韩琦前往安抚陕西诸地。由于范雍抵抗西夏不力,宋仁宗将他降为吏部侍郎,并前往安州做知州。

五月,元昊攻聊聊塞门砦,宋将王继元战死,西夏兵又攻陷了安远砦。宋仁宗命陕西、河北、河东、京东西两路全都增置弓箭手,他是害怕大宋与西夏发生大战,辽国也会乘机攻向河北、河东,而汴京东西两路也要有所防备,可见当时他的内心有多紧张,毕竟他即位十八年,没有真正经历过征战,而当时他也已经三十一岁。

秋七月,宋仁宗还是派出使者前往辽国相告,说宋朝要对西夏开战了,辽国一定要信守澶渊旧盟,不要背刺盟好邻邦。得到辽国的正面答复后,宋仁宗开始亲自校阅诸军习战。另外在宝元二年的时候,宋仁宗得到第二子赵昕。这时赵昕满周岁,宋仁宗立马授予他忠正军节度使,封寿国公,也就是希望他健康长寿之意。八月,宋仁宗传诏范仲淹、葛怀敏带兵驱逐塞门等地的西夏骑兵出境,并召募弓箭手,增派到边界对付西夏骑兵。

九月,宋仁宗为了对付西夏,下诏命群臣、禁军诸班、天下诸军当中武艺超群都到汴京来报到。这个月,西夏入寇三川砦,宋将杨保吉战死,夏兵又围攻师子、定川二堡,宋军战死五千余人。宋朝环庆路兵马副都总管任福攻破西夏白豹城。庆历元年春正月,宋仁宗加授唃厮啰为河西节度使。这个月,李元昊向北宋请和。二月,三岁的寿国公薨逝,宋仁宗大为伤痛,并亲自为他发丧,又追封他为豫王。这个月,李元昊又杀入渭州,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任福在好水川惨败,任福及麾下六千余人战死。秋七月,元昊入寇麟、延二州。

八月,元昊杀入金明砦,大破宁远砦,宋将王世亶、王显战死,西夏又攻陷了丰州,知州王余庆、兵马监押孙吉战死。由于连败于西夏之手,宋仁宗又害怕辽国会入侵,于是命人在河北增加城池的防御工事。十一月,仁宗又在泾原路增添强悍健壮的弓箭手。庆历三年三月,辽国使臣萧英、刘六符跑来责问宋朝在河北增加边防是想做什么,同时请求割地,不然就要对宋用兵。

夏四月,辽国集兵于幽州,声言要南下,宋仁宗命河北、京东两路大强戒备。六月,仁宗拿出宫中内藏三百万两白银以助边防之费。而后思来想去,宋仁宗还是决定向辽国增加岁币二十两白银,让辽国罢兵,同时劝西夏休战,如果辽国不劝西夏,增币则只有十万两,最后辽国同意媾和,这就是著名的“庆历增币”。

辽兴宗为了耍小聪明,还说这是“纳币”不是“赠币”,从而使北宋的地位低于辽国,辽国从此则以华夏正朔自居,宋仁宗也只好无奈接受。秋七月,宋仁宗终于加授晏殊为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而庆历增币之事则是富弼出使完成的。

九月,宋仁宗任命吕夷简为枢密使,辽国派出耶律仁先、刘六符持辽主誓书来接受庆历增币。闰九月,元昊又入寇定川砦,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葛怀敏战死,宋军有十四员大将阵亡,西夏兵大掠渭州而去。冬十月,宋仁宗下诏抚恤阵亡将校,其妻女无依者全都养入宫中。辽国遣使再送来辽主誓书,并禀报说一定会劝服西夏与宋和解。十一月,宋仁宗屡遭西夏打击,开始习惯常有战事来报的生活了,也开始学会如何点将对敌了,他很快任命韩琦、范仲淹、庞籍这三大能臣分领西北招讨使等职,准备与西夏打持久之战。

庆历三年春正月,宋仁宗封一岁半的皇子赵曦为鄂王,不想赵曦第二天就薨逝了。宋仁宗于是再为第三子服丧。已在位二十年,时年三十三岁的宋仁宗再也没有过子嗣。而这个月,李元昊改名为嵬名曩霄,又派人来向北宋正式通告其已自行称帝,国号大夏。夏四月,宋仁宗派保安军判官邵良倚出使西夏,允许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白银二十五万两作为息兵罢战之费。

庆历四年春正月,“八贤王”荆王赵元俨薨逝。三月,为了对付西夏,宋仁宗下诏寻找并录用大唐名将郭子仪之后。五月,元昊派人来向宋朝再度称臣,毕竟巨额岁赐比连年争战要舒服多了。秋七月,元昊对辽兴宗趁宋夏交战之际,对北宋实施“空手套白狼”讹取了二十万岁币大为不满,于是频繁诱招辽国境内的夏人部众叛辽归夏,又对其妻辽国兴平公主之死迟迟不向辽国报丧,这使得辽兴宗也决定举兵好好教训元昊,同时也向宋朝遣使相告说他们要征伐西夏,并有意邀请宋朝出兵夹攻,宋仁宗只是冷笑着婉拒了,因为宋夏已经达成议和,他不想再生事端。

九月,宋仁宗罢免了晏殊的相位,并派他去做湖南安抚使。庆历五年春正月,辽国遣使来告,说辽兵伐夏失利班师。元昊为了感激辽夏交战之际,宋朝没有乘机背刺,于是开始遣使来贺正旦,也就是向宋朝皇帝拜年。庆历八年二月,西夏使臣来报说元昊遇刺身亡。三月,宋仁宗对群臣说道:“寡人如何有什么缺失,御前左右要是有奸臣,天下如果有十分险诈之徒,州郡如果有暴虐的官吏,以及朝廷法令有不便于民者,寡人对这些事非常想知道,你们一定要全都报上来!”

接着他又以朝堂得失、兵农要务,边防预备、将帅能否、财赋利害、法令是非、奸佞谗言、盗贼乱俗等天下之事全都拿来命群臣献计献策,想要对他在位二十五年的弊端进行一次大扫除。可其实早在庆历三年到五年之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大臣搞起的“庆历新法”就已经失败了。夏四月,宋仁宗遣使入西夏,册封元昊之子谅祚为新国主,这就是夏毅宗了。十二月,仁宗决定明年改元。

皇祐元年三月,辽兴宗又想趁元昊身死,出兵攻打西夏,一雪前耻,于是又派人来向大宋通报此事。三月,辽兴宗遣使相告,说伐夏已毕,就此班师。这一次辽夏大战,辽军深入西夏腹地,捉住了元昊的没移皇后,这个没移氏本来是元昊儿子之妻,被他霸占了去。夏兵坚壁清野,才使得辽军空耗兵力,一直杀到了贺兰山下,双方互有胜败,辽兴宗最终退兵。

皇祐四年,夏四月,广源州蛮部侬智高反叛。五月,侬智高攻陷了邕州,很快又拿下了横、贵等八州,然后进围广州。吓得宋仁宗赶紧派出桂州知州陈曙带兵征讨,六月,又命湖南安抚使、广西安抚使、广东提点刑狱大臣、广东转运钤辖司等衙门全力发兵增援两广剿匪。这个月,宋仁宗又任命名将狄青为枢密副使,也就是军队的副元帅了。

九月,广西大将王正伦在昭州馆门与侬智高大战,结果阵亡,侬智高杀入昭州。急得宋仁宗立马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准备动用名将出战,并安排荆湖、广南两路官军准备作战,这个月,侬智高又斩杀宋将蔡偕于太平场。冬十月,宋仁宗又下诏派出鄜延、环庆、泾原三路当中的蕃部精锐兵马各五千人开赴广南讨贼行营。侬智高于是钻入宾州,不久又杀入邕州。皇祐五年春正月,狄青亲自出马大败侬智高于邕州,斩首五千余级,吓得侬智高遁去。宋仁宗大喜,立马遣使慰问广南将校。

二月,宋仁宗下诏广西都监萧注等继续追捕侬智高。五月,仁宗下诏给辅臣,凡有大事可以上完朝,再到后殿商议。仁宗又以狄青为枢密使,总管军事。基本平定广南之乱后,仁宗再次改元,希望天下达到真正的祥和,即至和元年春正月,他最心爱的张贵妃薨逝,居然为此辍朝七日,汴梁禁止娱乐一个月,然后又追封张氏为皇后,谥号“温成”。

至和二年夏四月,辽兴宗遣使来为宋仁宗庆贺生日,辽使手持大辽景宗、圣宗及兴宗三世画像来乞求仁宗一人之御容画像。六月,宋仁宗以文彦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即常务副宰相,富弼为集贤殿大学士,即并列为副宰相。不久之后,侬智高的母亲侬氏、其弟侬智光、其子侬继宗、侬继封全都被捉住斩杀。九月,即辽国重熙二十四年,得不到宋仁宗画像的辽兴宗含恨驾崩,辽使跑来通报,宋仁宗为义弟辽兴宗耶律宗真发哀,并穿着丧服在大内东门外设帷幕,与辽使一道祭奠,并派出使臣前往辽国吊慰,同时贺辽道宗耶律洪基即位。

由于“好友”辽兴宗去世,宋仁宗又决定更改年号为“嘉祐”元年,也就是“至和”的目标基本达到,希望这样的好日子受上天保佑一直能嘉禾丛生,天下太平。嘉祐元年正月初一,宋仁宗本来在大庆殿受百官拜年朝贺,可这一天突然病重。这一年仁宗已经四十六岁了,他立马宣布元宵节不许汴京搞上元灯会。又命辅臣们为他的病情祷求天地、宗庙、社稷。二月,宋仁宗的病好了,在延和殿上朝。

嘉祐二年三月,辽国又派出耶律防、陈觊来求宋仁宗画像。这个月,名将狄青薨逝。六月,西夏遣使来吊祭劲敌狄青。九月,辽国又派萧扈、吴湛来求仁宗御容。嘉祐四年六月,群臣要为宋仁宗加尊号为“大仁至治”皇帝,他们连续上了六次表文,仁宗全部拒绝。这个月,他又释放了二百四十名宫女。秋七月,又放走了二百三十六名宫女。十一月,宋英宗的亲生父亲汝南郡王,宋仁宗的堂弟汝南郡王赵允让薨逝。嘉祐五年五月,宋仁宗征召江西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入京做三司度支判官。

秋七月,翰林学士江西吉安人欧阳修献上《新唐书》。嘉祐六年冬十月,宋仁宗再次将皇侄、前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赵宗实晋升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事,就是准备让他再做准储君的意思,可之前赵实宗已经被堂伯宋仁宗放了两次“鸽子”,当年仁宗害怕自己没有子嗣,在大臣们和催促下,他把年幼的赵宗实抚养在了宫中,然后苗贵妃生下了二皇子,他又让赵宗实回本家,二皇子夭折后,仁宗又把宗实叫了回来,再到后来三皇子赵曦出世,仁宗再一次让赵宗实回家,可不久之后三皇子又夭折了,宗实对储君之位实在是非常厌恶和敏感了,他不想再被耍得团团转了,加上前不久其父薨逝,他就以守丧为辞,坚决不接受堂伯仁宗的授官了。

十一月,宋仁宗允许西夏使用汉衣冠,这说明西夏也在逐渐汉化。嘉祐七年春正月,宋仁宗再次任命赵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事。夏四月,西夏毅宗李谅祚进献宝马,并求赐经典书籍,宋仁宗于是赐给了西夏儒家经典九部,并归还了他的马匹。五月,名臣包拯薨逝。八月,宋仁宗明确下诏承认赵宗实为皇嗣,并赐名赵曙,同时还将此事告祭天地宗庙诸陵。九月,仁宗以赵宗实为齐州防御使,进封钜鹿郡公。冬十月,赵宗实上表辞官,宋仁宗不允。

十二月,宋仁宗在宝文阁,手写飞白书,分赐左右亲臣,又作《观书诗》,与大臣韩琦等唱和,然后在群玉殿设宴享乐。嘉祐八年二月,宋仁宗病重。三月庞籍庞太师薨逝。没过几天宋仁宗也驾崩于福宁殿。遗诏皇侄赵曙即皇帝位,这就是宋英宗了,而曹皇后则被尊为了皇太后。仁宗遗命要求他的山陵务必从俭,不得奢靡。宋仁宗终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

史家说他是一个恭俭仁恕的好帝王,天下一有水旱灾祸,他就光着脚立于大殿为灾民祈福。有司想给他扩建苑林,他说道:“我继承先帝的苑林,还觉得太大了,现在你们要再扩建,这是几个意思?”吓得有司官员不敢再提,他平时的衣服都要拿去洗很多遍,依旧在穿,他半夜饿肚子,想吃烧羊,可又害怕今后御膳房天天搞七搞八,大费钱财,就强忍饥饿真到天亮,这哪里像富有四海的帝王?

他对西夏起初是有点冒失,低估了李元昊的野心和能力,这也是由于前人给他的认知,西夏不过是大宋长久不臣的一隅之地,所以导致他一直没有正视这个劲敌,直到后来多次交锋,互有胜败之后,他才知道要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拿出低配版的“澶渊之盟”使西夏臣服于大宋了。对于辽国,他也是恪守盟约,即便辽兴宗摆了他一道,可他还是为了天下太平,强忍其讹,最后使得辽兴宗、辽道宗父子以及全辽国的臣民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名臣辈出,名将也不少,当然吏治也变得越来越臃肿腐朽,这也不是他这种温仁性情的帝王能全力解决的,所以他在位的时候,法令松弛,但公正平允的官员还是居多的,当时的北宋不能说国无弊端,可在他的治理下还不足以拖累“仁宗治世”,朝堂之上不能说没有小人,但在他的带领下,也不足以胜过“善类之气”。

君臣上下对百姓还是多有恻隐之心,对社稷还是有忧患之念,宰相们大多数都是忠厚之人,就因为宋仁宗的做法,才使得南北两宋延绵了三百余年的基业,后来宋徽宗、宋理宗这样的子孙一旦“矫其所为”,也就是改变了仁宗的风气,天下就纷乱起来,《左传》中说“为人君,止于仁”,也就是说做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仁德布于天下,宋仁宗赵祯真是当之无愧也!

9 阅读:3503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6:50

    北宋需要宋太祖宋英宗这样的皇帝,性子软的不行

    史魔南歌子 回复:
    完全正确,还要有魄力,敢用人者!
  • 2024-05-14 21:24

    这个仁宗就是刘娥养子,倒贴把女儿嫁给了生母李家因为不管这个夜叩宫门的女儿最后公主被虐死。嫌原配郭后生厉害废了又娶一个皇后对人也不好。宠着的一个贵妃也没有好下场。生了几个儿子都没有养成,收养了几个孩子有一个办了手续了生了儿子又退了本家儿子死了又让他回来然后又生了儿子又撵出去,死了亲儿又让人回来。折腾半天还是这个养子继承了家业。比起明那个皇好点的就是只流放了寇准不象他弄死于谦。归根到底皇帝陛下生儿子也很重要啊

    史魔南歌子 回复:
    国无子嗣,帝位不稳!
  • 2024-05-12 15:39

    被大臣玩弄的皇帝,这么“好”的皇帝对于那群文官大臣来说,那不是千古少有啊!不得可劲吹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5-11 02:47

    无能

  • 2024-05-11 09:09

    太软了

  • 2024-05-12 08:30

    连儿子都没有的皇帝

    史魔南歌子 回复:
    四十二年丧三子,可怜!
  • 2024-05-13 10:35

    评价在高也改变不了他在位的时候依然是弱宋的头衔,小小的西夏都没摁下去,还被辽国各种讹诈

    史魔南歌子 回复:
    辽国只讹了一次

史魔南歌子

简介: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