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番!碳价突破百元/吨!即将纳入碳市场!钢企何去何从?

水彤看财经 2024-05-01 16:18:3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5月1日起施行,将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障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功能的发挥。《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碳价已破百元!

2024年4月24日,全国碳配额收盘价100.59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99%,历史上首次突破100元/吨。碳配额价格自2024年年初以来,从75元上行至100元/吨,上涨幅度超过30%。相较于每吨48元的全国碳市场初启日开盘价,当前碳价已“翻番”。

今天正式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或是现阶段提振碳市场的关键驱动力。此外,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地展开,释放出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的强烈信号,或将刺激碳价持续走高。

钢铁行业进入碳市场已“箭在弦上”!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3月30日开会时表示,“今年下半年开始,钢铁行业的企业将开始报数,进行月度存证。月度存证机制要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每一家企业每个月要把自己关键的生产数据、排放数据上传到我们的管理平台,作为年度碳排放的重要依据。”

面对碳价的急剧上涨以及即将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钢铁企业无疑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一直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随着碳排放成本的陡增,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生产模式和长期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规则和环境要求。钢铁行业年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能够倒逼钢铁企业节能降碳、低碳转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2017年底,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2021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2024年2月26日,在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目前已覆盖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为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止到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面临的挑战

成本压力骤增

碳价的翻倍上涨直接推高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碳交易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必须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如提高能效、采用低碳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等,以缓解成本压力。

转型压力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要求企业不仅要准确报告排放数据,还需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这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这对于一些传统钢铁企业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技术革新需求

为了减少碳排放,钢铁企业需加速技术革新,探索低碳炼钢技术,如氢气还原炼铁、电弧炉炼钢等低碳或无碳排放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时间来成熟和普及。

应对策略

优化能源结构

钢铁企业应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比如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以及探索使用氢能作为还原剂替代煤炭,减少碳排放。

节能降耗

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设备能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实现减排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如余热回收、能效对标管理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如短流程炼钢、低碳合金材料开发等,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绿色供应链建设

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共同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选择低碳原材料供应商,推广绿色产品,形成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示意

碳价的暴涨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对钢铁行业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这也将加剧钢铁企业的运营成本,并迫使整个行业加速向低碳转型。可以预见,这将导致行业内部分企业退出市场,而存活下来的企业则需不断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以适应新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唯有主动适应,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钢铁企业需要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共同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0 阅读:42

水彤看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