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鹏:法治中国在路上——观电影《秋菊打官司》有感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4-22 13:38:06

《秋菊打官司》以有地方特色的秦腔开头,不仅交代了故事的地点,更体现真实感。秋菊丈夫开始看病的时候去的是一个小的中药诊所,既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为故事的最后诊断为轻微骨折做铺垫。

这种现象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一些农村,有些农民更愿意找有一定名气的个人中医看病,其中缘由既有思想落后,迷信中医的一面也与我国的医药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有关。虽然近年来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效果显著,但对于一些农民来讲,仍有其不全面之处,一些小病农民更愿意去小的个人诊所,去大医院开支对于农民而言过大,而医疗保险制度在这个时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毕竟大多是小病,而去省市级医院大多不会报销费用且比小诊所要花费的多,农民考虑的更多的是实际的花费。

经过李公安的调解,事情本来就告一段落了,但是由于村长把钱扔在地上,秋菊被激怒,故事进入正题。当一个人的尊严受到挑战的时候,金钱显出其苍白无力的一面。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告诉我们尊严远远比金钱重要的多,这与我们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秋菊选择坐便宜的交通工具去县城可见其艰苦朴素的一面,但为了一个说法愿意花远多于车费的钱请人代写资料,看到这里不禁对秋菊产生一种衷心的钦佩。在反观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只图享乐却把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置之不顾。李公安自己花钱买东西代村长作为陪礼道歉,在法制已成大势所趋的今天,法律当然不可动摇,但工作人员是否能在法外容情即在不涉及法律的问题上更多一些人情味。

电影中秋菊到市里后,被拉车的骗了,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中从在的普遍现象,电影的作用我认为就是体现社会问题,有句话叫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在很少有人写诗歌了,电影成了主旋律,我认为有必要担起这一责任。秋菊去局长家时给局长买礼物,这虽是法制观念没有深入人心的表现,但在今天法制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但这种做法还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了,找领导不带礼物似乎就成了不礼貌的怪异现象。

在告村长的路上不仅有外在的压力,而且还有家人的压力,秋菊的丈夫也开始反对秋菊继续打官司,但秋菊还是继续告,有句话叫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秋菊忍受着委屈继续自己的打官司之路,此时此刻更体现出一个农村妇女的坚强,即便是男儿此时也不能不被其打动,这就是当一个人的尊严到挑战时所爆发出的强大的震撼力。困难越大越显其人格之伟大。

到孩子要生了,村里的人都去看戏去了,秋菊的丈夫只好找村长帮忙,故事这个是时候进入了高潮。村长虽然从故事的开头就不愿意道歉,但其在赔偿问题上一直是愿意赔偿的,村长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秋菊送到医院,看到这里村长这一形象更加清楚了。

虽然其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存在问题,但重大问题上还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故事可谓一波三折。最后法院的裁决下来了,村长被拘留十五天。秋菊要的是一个说法,最后秋菊一个人迷茫的站在路上,其实是喻示我国法制进程其实也是在探索中前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正在路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