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消息疯传:这个一线城市取消限购!知名房企申请破产重整

锦河眼 2024-04-25 12:16:56

昨天,深圳楼市又有小道消息放出:

1、五一后除福田、南山、罗湖、宝安中心、龙华深圳北站和红山,其他区域将取消限购;

2、取消5年的增值税,满三年即可免;

3、单身限购2套,家庭可以买第3套。

看上去有鼻子有眼,细节满满,但马上就被官方火速辟谣。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说:还没接到相关政策通知。

深圳市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也做了回应:未收到相关通知,目前没有满3年就免征增值税的情形,还是5年。

不过是谣言还是预言,还得交给时间去检验。

之前3月份的时候,就有业内消息说,一线城市非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有可能取消。

上一次深圳楼市放松限购,就在2个多月前。当时取消了取消落户三年、社保三年才可以买房的政策限制。

而在去年的11月份,深圳还降低了首付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

去年8月份,深圳实行了“认房不认贷”政策。

趋势很明显,深圳楼市越来越松,正在慢慢取消之前的限制政策。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他城市也是一样,估计大部分的限购措施都会取消。

深圳政策一再调整的背后,是房价一跌再跌,截至4月份,深圳新房、二手房价格约5.8万每平,而2021年高点的时候,新房价格是6.4万每平,二手房价格就更夸张了,均价是8万每平。

算了一下,相对于3年前的高点,现在深圳的新房价格降了大概9%,二手房价格降了38%。还有个别的小区跌幅甚至达到了60%。

不仅深圳,北京楼市最近政策也有松动。

4月22日,北京楼市传来大消息:对离婚不满一年且名下无房的购房者,可享受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就在3月份,它才刚刚取消了“离异3年内不得在京内购房”的限购政策。

再往前看,北京的政策调整更密集:今年2月份,北京解除了通州楼市“双限购”政策;去年9月实施了"认房不认贷";去年12月,又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普宅标准上调、贷款年限延长等。

政策为啥一送再松?其实就是市场太冷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房价现在都是下跌的状态,现在除了特别刚的刚需,没人愿意买房了。之前的投机客、炒房团在这波房价下调中已经损失惨重,一部分人已经抛售离场,还有一些人在割肉求生,总之卖了手中的资产换成现金,就不会再进场了。

楼市的进场资金在减少,投资需求基本没了。而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刚需,在房价不断下跌的当下,上车的时间也被大大延后了,能明年上车的绝不今年上车,都在观望。

买房的人少,房企自然也不好过,这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最近的消息是:金科都要破产了,朗诗官宣爆雷了。

4月22日,金科发公告:重庆五中院裁定受理金科股份及重庆金科的重整申请。

公告显示,2024年2月21日,申请人金科股份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法院于2024年4月10日组织召开听证会。参加听证的大部分债权人表示支持金科股份重整。

金科可是重庆本地的明星房企,之前风光无限,2020年的时候销售额一度超过了2200亿元,然而去年只有291亿元,差不多跌去了近90%。

这次法院裁定金科破产,对房企来说具有信号意义,因为它是A股大型房企里面首家申请破除被法院受理的,虽然它不是最早申请的。

在它之前的恒大、碧桂园、世茂等这些也被申请清盘过,但这些都是港股,最后都没清盘成功。

为啥金科申请破产能被裁定受理?我想估计是因为它还有救,捅下的窟窿还不是很大。数据显示,金科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资产是2603亿,负债是2271亿,至少明面上资产比负债要多,主要问题是账上没钱了,房子不好卖,资产很难变现。

不像某大,负债就差不多是金科的10倍,而且严重资不抵债,很多营收都是虚增的。

4月21日,朗诗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朗诗绿色管理公告称,鉴于目前面临的流动资金压力,公司未能于4月20日支付2022年票据相关款项,未付本金达9614万美元。此举可能触发债权人加速还款要求。

朗诗是南京本地的民营房企,2020年高点的时候销售额超过400亿,去年的销售额降到了184亿,下降了超50%。有意思的是,朗诗之前还重仓了美国地产市场,在纽约地区、波士顿等地区搞了20多个项目,之前的新增货值达到了41亿,还宣称要成为美国十大建筑商。

0 阅读:162

锦河眼

简介:关注最新时事,讲财经故事,看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