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昌平君,后来怎么成为了末代楚王?

司马懿谈历史 2023-04-30 07:30:04

昌平君熊启是战国末期一位神秘的人物,其父、母分别楚、秦两国的王室,其先是辅佐秦王嬴政顺利亲政,且长期担任丞相一职,而后遭到贬谪到郢陈,被楚国大将项燕拥立,成为最后一代楚王。

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与秦楚两国之间的渊源有关。纵观历史,秦楚两国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时期属于一种相互友好的盟邦关系;战国早期至中期前段,仍保持较好的关系,却大大削弱了军事同盟关系;战国中期晚段至战国末期,两国出于敌对的战争状态。

战国疆域图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盟邦关系,两国采取了和亲,从秦穆公到秦惠文王的四百余年间,连续十八代没有间断,这一点可以从《诅楚文》得到印证,文曰: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缪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斋盟。

秦惠文王逝世后,继位的是“健身达人”秦武王,公元前307年,因与孟说比试举鼎中失手,导致断了胫骨,不久身故。围绕着谁来继任国君,秦国国内分为了惠王后与芈八子两派。

芈八子应该出身于一般的楚国公族,因为其有一个异父同母的弟弟魏冉,由此可知其母曾经改嫁,否则若是芈八子母亲是楚国国君夫人,是不能改嫁的。魏冉与芈八子,可谓是相互成就,魏冉因姐姐嫁给秦王,进入秦国任职,因其才能出众,在惠文王、秦武王两朝任职期间打下根基,反过来又为芈八子之子成为国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加上芈八子同父弟弟华阳君芈戎,以及另外两个儿子赢显(高陵君)和赢悝(泾阳君),这股政治势力与国外的赵武灵王、燕昭王汇流,共同推举当时在燕国当质子的赢稷,成为秦国的新国君,即秦昭襄王。

相应地,芈八子的身份变成了宣太后,魏冉被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封为穰侯,与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合称“四贵”,由此开启了楚系外戚集团,把持秦国国政长达四十年的时期,直至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接受范雎的建议,罢免了舅舅魏冉,宣太后不久后也离世,才宣告结束,但外戚集团的影响仍在:

一则为了延续的政治生命,楚系外戚集团让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嬴柱娶了华阳君芈戎之女,即华阳夫人(应该是此后继承了华阳君的称号),而安国君嬴柱之所以成为太子,又与华阳夫人的出身有关,在立储君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其次,此后吕不韦千方百计运作,令到华阳夫人将在赵国做质子的异人,认作养子,正是看中了华阳夫人背后楚系外戚集团的影响力,对于异人此后成为储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吕不韦

此时的秦、楚关系却急转直下,因为楚怀王轻率加入伐秦的合纵队伍,遭到秦国的报复,楚国不仅在蓝田之战中,接连遭遇大败,楚怀王还遭到扣押,客死秦国。继位的楚顷襄王为修复与秦国之间的裂痕,派太子熊完前往作质子。《史记》记载:

(楚顷襄王)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

秦楚两国选择再次通过联姻,缓和紧张的局势。从对等关系出发,秦昭襄王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了熊完,两人不久生下了昌平君。如此,昌平君有了三层关系:以父系论,其与华阳夫人同出身于楚国王族,以母系论,安国君是昌平君的舅舅,华阳夫人是昌平君的舅妈;同时昌平君与华阳夫人养子的异人(秦始皇父亲),还是表兄弟,自异人由邯郸回到咸阳,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密切了。

公元前250年,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继位仅仅3天便离世,太子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华阳夫人的身份也由秦孝文王的王后,变成了华阳太后。根据《奏谳书》的记载:

故律曰:死口以男为后。毋男以父母,毋父母以妻,毋妻以子女为后。

表明秦国法律所定的继承顺序为:儿子-父母-妻子-女儿,即是父母较妻子优先。这样一来,华阳太后执政与宣太后时期,有着很大的相似度。宣太后把持朝政,幕后的人物是宣太后,台前的代表人物是穰侯魏冉;而主政的华阳太后,选择依仗关系最为亲近的昌平君。

这一点可以从秦庄襄王逝世后,,年仅13岁的嬴政代立为秦王第九年,嫪毐作乱时看出。《史记》:

嫪毐作乱于咸阳。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定之。

这可以看做是秦王发布的“攻毐令”,而按照当时秦国发布最高政令的诏书惯例,通常诏书接受方第一位是丞相,嫪毐作乱之时,丞相为吕不韦,其次是相当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很大可能是昌平君。由此可以反推,华阳太后主政期间,昌平君是身居要职。

平定嫪毐之乱次年,秦王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按照正常的晋升,应由御史大夫升任。《史记索隐》曰:“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表明昌平君继吕不韦之后的丞相,同时1982年收集到一把秦铜上,刻有:“十七年,丞相启、状造,郃阳。嘉,丞兼,库 ,工邪”,也佐证了这一点,且熊启排名在隗状,很可能是右丞相,隗状是左丞相。

那么,昌平君又因何“后徙于郢”呢?一则华阳太后在秦王政十七年去世,使得昌平君去世了靠山;其次,嬴政也逐渐长大,掌握了大权,着手统一六国的战争,相继灭掉了韩、赵、魏三国后,秦王政二十一年,开始着手攻打楚国。

秦王就攻楚方略问王翦、李信,并最终选择了李信作为伐楚的主帅,因为李信只要20万兵力,王翦则坚持需要60万兵力,否则不可伐楚,遭到秦王的否决。或许感受到了不受信任,王翦与秦王闹掰而遭到贬斥出京。从结果看,“徙于郢”的昌平君,有可能是附和了王翦的意见,对伐楚持反对的意见而遭到贬斥,以安抚楚民的名义,被派往郢。

可以想象,昌平君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尽管昌平君在秦国的地位大不如前,但毕竟“生于斯长于斯”,对秦国充满了感情;其次,父亲熊完在春申君的策划之下,背着秦王逃回楚国,继承王位,是为楚考烈王,从而抛弃了昌平君母子,但楚国毕竟才是祖国。

所以,眼见李信率部攻击楚国非常顺利,昌平君突然倒戈相向,加上楚国的军队,令到李信所部腹背受敌,秦军大败。嬴政不得不屈尊请回了王翦,给足了60万兵力;王翦率部攻破楚国国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昌平君在楚国大将项燕拥立下,成为了末代楚王;此后秦国大将蒙武攻陷江南,最终昌平君兵败被杀。

0 阅读:23

司马懿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