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学生拼死联名举报导师:127页PDF看完后,我裂开了…

伊说 2024-01-19 21:25:50

在学术界,有些人为了名利,不惜采取各种不道德的手段,比如篡改实验数据、伪造实验图片、署名他人的论文、干扰同行评议、剽窃教材内容、欺压学生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信誉,也给无辜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1月16日,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发生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系教授黄某某的1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起来,实名在互联网上公开了一份125页的详细举报材料,揭露了黄某若在多个方面涉嫌学术不端的恶劣行径,这份材料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登上了热搜榜,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经常听说有人举报学术造假,但通常都是一对一的个例,你们见过有这么多学生一起站出来,奋起反抗举报自己导师的吗?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心疼,也对他们感到敬佩,他们是怎样忍受了这么久的折磨,又是怎样鼓起了这么大的勇气,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个导师到底做了多少缺德的事情,才能让这群孩子走上这样一条路?

这件事情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引起了轰动,阅读量超过了一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随后,1月16日晚上,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说明,表示已经注意到了网上关于该院教师黄某某的举报信息,已经立即组成了工作小组,开始了调查程序。学院强调,他们一贯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准则,对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姑息,将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1月17日晚上,举报学生的代表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们说,他们做这件事情真的下了很大的决心,他们不知道这件事过后自己的未来将会怎样,但他们觉得这是值得的。他们还透露,黄某某的博士生中,有人因为受不了他的压迫,才入学3个月就选择了退学。他们希望,这次举报能够让这样一个不配当老师的人,从教师队伍中被清除,保证学生们得到公平公正的权益,也希望学校能够给所有关心这件事情的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1月18日,遭到学生举报学术不端的教授黄某若向媒体辩解,坚称学生们的举报全是胡说八道。他说:“这三天来,我接到了三四百个电话,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心灵的折磨,每晚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我仔细阅读了100多页的举报材料,也撰写了详细的回应报告。本来想把报告公之于众,但考虑到学生的前途,我还是忍住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我逐一列出了证据,证明举报是毫无根据的,证明我没有做过任何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无论是扣发劳务费、抄袭论文、虚构实验数据、贬低学生、操纵评审,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学生的举报完全是诬陷。其中有一个学生是幕后黑手,他恐吓其他人,要求他们一起举报,一起签名,举报材料上充斥着很多带有个人情绪描述性的话语。我一直对学生很尽心尽责。我相信学校会进行一个公正的调查。”1月19日凌晨1:30左右,华中农业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份情况通报。通报称,针对2024年1月16日网上爆出的华中农业大学教师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展开了调查工作,在已经收集的调查材料中发现,举报所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存在问题,基本可以确认属实,初步判定其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校决定从今天起,停止黄某某在校内的所有职务和工作,同时组建导师组,全面接管该课题组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这件事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得到完满的解决,但是当我们翻看那些学生们提交的证据和向媒体讲述的经历,我们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热血和愤慨。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为什么“找到一个好导师”竟然成了一种奢望?难道科研界也要效仿李铁,靠金钱和关系吗?幸好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网友们义愤填膺,让相关的词条一直霸占着热搜榜。我们都知道,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是极其不对等的,很多学生甚至被剥夺了第一作者的权利,被迫为导师的子女代写论文参赛,被故意拖延毕业时间……大多数时候,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忍受,甚至被逼得心理崩溃,而课题组成员之间也会相互猜忌、争斗。今天,终于有这样的一个课题组,他们鼓起了勇气下定决心,用心地整理了一百多页的证据,联合实名站了出来。他们或许曾经反复设想过,这个决定会给他们的未来和命运造成怎样的后果。他们的勇敢发声音会不会被沉默?学校会不会找他们麻烦?他们的学位会不会受到影响?他们的导师会怎样对付他们?……他们也许曾经犹豫不决,忐忑不安,但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这是一种“理想主义”吗?也许是吧,但他们只是想做好自己的科研,享受一段平凡的研究生时光而已。我们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或许几天之内它就会被遗忘,也或许这一次真的就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反思和改变。

下面详细说说这个教授和那份关键的129页PDF举报材料!据了解,黄某若是一位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领域有着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学术专家,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他曾经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学术交流,担任过访问学者。在本校,他不仅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的领导者,还是党支部的核心成员。他在科研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的多项重大课题,其中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计超过30个项目。目前我们已无法在学校官网上看到关于黄某若的详细介绍,可能是由于此次事件的发酵其相关资料已被学校清除。为了揭露这场学术丑闻,课题组的同学们不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了各种证据,整理成了一份长达129页的PDF文件,详细地分析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提供了下载好的造假论文原文,方便大家自行查看。我一字不落地研究了这份PDF文件,以及其中涉及的论文。我发现了一些让我目瞪口呆的事实,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一直在纳闷,这个导师怎么敢这么明目张胆的造假?仔细分析,只有一个答案:利益。

果然!举报材料的开头就放出了”大招“,直接指向这位教授的“招牌”产品,也许你们对这位黄某若教授还不太了解,那么我来给你们简单说一说,他称外界称为 “植物提取大师”或 “表观遗传学专家”。黄教授凭借他的招牌植物提取物——“山竹醇”(英文名为 Garcinol)而响彻学术界,依靠这个玩意儿,他发了一大把的论文。山竹醇是一种神秘的天然物质,它隐藏在印度藤黄的果皮里,只有经过精细的提取才能得到它的黄色晶体。它的化学结构和姜黄素很像,都含有酚羟基和β-二酮,这让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不仅如此,山竹醇还能有效地预防口腔癌,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天然药物。但是,山竹醇并不完美,它的渗透性和生物利用度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科学家们对它进行化学修饰,开发出更优良的衍生物。从山竹醇的相关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山竹醇的作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改善各种动物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肉品质等。无论是仔猪、育肥猪、孕期母猪,还是蛋鸡,山竹醇都能让它们变得更好。这样一种“万能”添加剂的价值自然不菲,市场上一毫克纯度达到98.85%的山竹醇就要卖到800元。面对如此昂贵的价格,黄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优化山竹醇的提取方法,寻找含有更高浓度山竹醇的新鲜水果。表面上看黄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致力于山竹醇研究的专家,而且他指导了许多以山竹醇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在知网上搜索相关主题的论文,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来自于黄教授的指导。

黄教授一开始宣称山竹醇来源于“山竹果皮”再后来又说山竹醇来源于“大叶藤黄”、“印度藤黄”等等,从来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来源。这让他的学生们很苦恼,因为他们要费尽心思地寻找可能含有山竹醇的果实,然后用各种方法进行提取和检测,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换了好几届学生,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无用功。就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果实,准备和卖家签订合同,大量采购的时候,黄教授总是会突然打断他们的进程,说:“你们不用再管这件事了”, “我已经让那边的公司帮我们买了几百斤了”, “他们有先进的提取设备,你们不用亲自动手提取了”。可是奇怪的是,学生们从来没有看到过黄教授手里拿着任何提取物,也没有看到过他做过任何实验,但是相关的“实验”却一直在看不见影子的进行。还没有阻挡黄教授发表关于山竹醇的SCI论文得脚步,他的课题组近几年可谓是“高产”无比,关于山竹醇的论文被他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发了遍。

在这里,我不得不向大家介绍一下黄教授的 “得力助手”——王某心博士和姚某磊博士。这两位博士是黄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们已经顺利进入了华中某业大学,担任黄教授的黄教授课题组的博士后。他们的“学术水平”堪称一绝,只要坐在电脑前,SCI 文章就能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他们的同门师弟师妹们都对他们“敬佩不已”,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位师兄亲自动手做过任何实验,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去过任何实验场地现场。不过,黄教授经常会向大家夸赞这两位师兄的实验能力和实践经验,说他们在浙大做过高难度的分子实验,培养细胞得过程是多么的认真规范,在某个猪场养了数百头猪进行动物实验,在某个公司养了无数只小鼠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造模。哇!这些工作都听起来好辛苦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实验还要时刻保持“隐秘”的状态,不让外人知道,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都知道,要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必须要有充分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但是黄教授发表的那些论文,却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来证明。这就是他们的实验室,简直是一片荒凉,让人无法相信……最让人气愤的是,他们连最基本的分析天平都没有,总是跑去借别人的,弄得学院的其他老师都对他们不满,说:“你们实验室怎么什么都没有,这也要借那也要借的”、 “你们黄老师不是很有钱吗,怎么什么都不买”等等,更别提其他的一些基础的分子实验,比如 PCR、WB 等,他们根本就没有条件做。可是黄教授却总是说:“哪个课题组能有什么仪器都有的”、“学院的仪器共享平台上都有”,甚至还让学生自己掏钱去给这些借给他们仪器的老师们送礼。

即使假设学生有机会去其他平台上借用仪器,那么试剂又该怎么办呢?学生想要做实验,不光要有仪器,还要有试剂,可是学生没有权限自己购买试剂耗材,只能依赖导师的安排。如果想要做细胞实验,更是难上加难,导师不会为你提供细胞,你只能四处求借。讽刺的是,有些同学对此一无所知,看到黄教授的实验室里总是空空如也,还会羡慕地对课题组的同学说:“你们组太幸运了,不用亲自动手做实验,直接把样品送去检测就行了”……既然实验条件如此艰苦难以为继,那么实验结果又是怎么得到的呢?答案不言而喻——编造实验数据。这种方法省时省力省钱,又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自然成了某些人的不二之选。

目前黄教授的三个博士毕业生,个个都是学术造假的“小能手”。在这部分,你将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无耻行径,让你目瞪口呆震碎三观。他们有多么肆无忌惮呢?他们竟然把老鼠的数据直接拿来当猪的数据……这是什么逻辑……下面的图你看,左边是老鼠,右边是猪,数据居然一毛一样……

这还不算完,他们后来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猪的数据就这么随心所欲的复制粘贴,用在不同的论文里,来回折腾的用,不同的实验不同的文章用同样的数据……这是什么水准……各种错误简直是荒谬到可笑的地步。

论文里明明写的是“小白鼠”:结果最后图片上却是黑鼠……太牛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笑死人的还有,不同的材料最后出来的结果竟然是一模一样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竟然有完全一样的数据:甚至不同基因测出的结果竟然也是完全一样的数据……真是无语了……这简直就是无脑复制黏贴啊……大量的论文数据是直接编造的,根本没有任何依据:

这个教授为了让自己的“山竹醇”项目显得高大上,不择手段地上天入地扒数据,随心所欲地篡改、编造:到底有多夸张?又有多离谱?他培养过的所有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遭了殃……他们的论文一个接一个被发现数据弄虚作假、内容复制粘贴、结果歪曲事实等,涉及的论文数目达到几十篇,如果真的追究起来的话,他这一条线的所有的论文都要被撤销,他的学生们的学士学位、硕博学位都要被收回……因为他们的成绩都是靠造假换来的。根据举报的资料,这位黄教授还有着惊人的本领,能够操控同行评审的流程:他有多厉害呢?竟然让自己的学生去写评审意见……然后自己来拍板……真是太厉害了……

这位黄教授专横跋扈到什么地步?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刻起就对那些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利用他作为导师的权力来操控和打压他们,他虚伪地声称支持学生们自主选题,但实际上他对这些学生的选题都不屑一顾,只会一口否定,然后强行安排这些学生做一些毫无意义的课题。这也导致了前文所提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为了达到他的要求,不得不反复利用或者编造数据。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坚守原则,真实地呈现自己的研究结果,即使是不显著的结果。可是,他们却遭到了黄教授和他的两个跟班王、姚博士的恶意抨击,被指责为 “数据统计一窍不通”、 “数据分析全程错误”、 “不显著就别想毕业”等等,强迫他们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成“完美的数据”。在各种答辩环节中,有些评委老师也发现了这些数据的异常,感叹道 “这么完美的数据我还是第一次见”,但他们大多没有想到这些数据竟然是经过精心编造的。在 2023 年的毕业答辩上,有一位敏锐的评委老师对黄教授的学生提出了严厉的质疑,认定他们的“数据有问题”,甚至说出了 “如果我拿去做了效果不好,我可要向你们索赔”。这时,黄教授立刻把责任推给了学生,强调他是多么重视学术规范,这都是学生不听他的指导才“统计出错”的,甚至还主动建议评委老师让学生延期毕业。站在台上的学生听到自己的导师这样说,心里一定是又气又委屈,想到自己不得不被迫编造的数据,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啊。

在不久前的中期答辩上,有一位同学拿出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他的生长猪的背膘居然比土猪还要高出许多,这样的数据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甚至可以说是离谱,他却毫不畏惧地在答辩现场展示给大家看,相信当时参与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此记忆犹新。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里,黄教授对学生的指导却少得可怜,只会在论文的格式和 PPT 的制作上挑毛病,对学术的内容和质量却漠不关心。有的同学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了一个大纲本来已经汇报过通过了,结果下一次汇报的时候还是被黄教授一口否定,说是“全错”,让同学反复修改,却又不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方向。除此之外,黄教授还经常用一些恶毒的话语来羞辱学生,比如说他们“不如本科生”、“脑子有问题”、“只会吃不会想”等等。有的同学因为要上正常的课程而无法参加组会,就被黄教授说成是“脱节”的,要他们准备好延期毕业的后果,逼得学生只好每次逃课去参加组会。学生们在黄教授和两位博后的眼里,也只是一群“下面的人”,平时的一些杂事,比如取快递、跑腿、接人之类的,就不用多说了,连一些学术方面的事情,比如改试卷、做 PPT、写材料和文章之类的,也都要学生来替他们做,这已经变成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了。但是,黄教授还是党支部的书记,他竟然连党支部的一些党建工作,比如汇报工作情况、写学习心得之类的,也都让学生来代替他完成,这就说不过去了,甚至涉及到了党性的问题了。

他们不给学生任何选择或拖延的机会,一旦学生有一点不从或落后进度,就立刻用毕业延期来威胁他们。他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他们发表文章和搞学术不端的工具,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即便学生乖乖听话,也只能免去一些责骂,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有些学生辛辛苦苦写了文章交给王、姚二人,结果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删掉了,换成了一些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更可气的是,他们有时候连数据和 P 值都不提供,就让学生开始写论文。学生问他们该怎么描述结果,他们就说:“你随便写,怎么方便讨论就怎么标”、“结果一定要显著,才能证明我们的研究有价值”。如果文章投出去后需要补充数据,他们就胡乱编造或混淆视听,如果期刊社要求提供原始数据,他们就撤稿换个期刊。事实上,这位教授的文章已经被一些严谨的机构多次拒之门外了。

黄教授不仅擅长造假,还喜欢编造各种谣言来诋毁他人。比如125页的举报材料中提到:“我们组有一位博士生因为不愿意参与他的学术不端行为而选择退学,他却在背后说这位博士生是“一个外来的投机分子,没能承受住他的严格要求,所以自己逃跑了。”;还有一位学生因为受不了他的公开羞辱而离开了实验室,他却散布这位学生“精神崩溃”、“和实验室的同事发生冲突”、“每天打电话向别人哭诉”;”。更可恶的是,他竟然造谣说一位已经顺利毕业的女学生是因为不听他的安排而“导致了流产”。

这位黄教授真是无法无天,他甚至敢在“十四五”规划的教材中抄袭造假。黄教授曾经出版过几本书,其中最有名的一本是他担任主编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新农科“智慧农业”专业系列教材《饲料智能加工生产学》,这本书的副主编是王博士和姚博士。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亲自动笔,而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他们的学生,让每个学生负责写一章,并且还要负责最后的校对和修改。这本书拖了一年多才终于出版,但是却跟参与其中的学生没有半点儿关系,连在致谢的地方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名字,学生们就像是被抛弃的“无名小卒”。当时,学生们得到了写书的任务,心中满怀了荣耀和憧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幸能够参与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教材编写工作中,以为自己能够在学术界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贡献。可是,等到他们真正开始动笔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所谓的“写书”原来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姚博士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们:去图书馆找几本跟饲料加工有关的书,然后用手机拍下里面的文字,再把它们复制粘贴到书里,还叮嘱他们要多找几本书,交替使用,不要总是用同一本书的内容。这一刻,学生们心中对于编写教材的神圣感被彻底摧毁了,更别说这还是“十四五”规划的教材,这样的抄袭行为简直是对国家的不敬,对学术的亵渎。十四五教材竟然是从别人的书上抄来的……这太荒唐了太可笑了!

在这个魔幻的实验室里,每个月,这里都会收到一大堆的发票,上面写着各种试剂耗材、检测样品、仪器设备的名称和价格,用来向学校申请报销。可是,这些东西却从来没有出现在实验室里,学生们也不知道它们到底去了哪里。即使经常报销试剂盒等昂贵的耗材,他们组的学生还是只能跑到别的实验室去借用最基本的试剂和仪器,才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检测实验。而且,当这里接到一些外部的委托检测任务时,学生们还要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因为检测的数量不够,他们不得不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也就是造假,才能应付客户的要求。而这些检测的费用,也都会以发票的形式报销给学校。反观,当学生们自己掏钱买了一些必要的材料后,想要报销却遇到了千难万险。一开始,他们会被告知这些发票不合规,不能报销。然后,他们会被要求自己统计一下自己花了多少钱,做成一个表格,交给黄教授审核。最后,即使他们按照要求做了表格,也没有任何回音,就像扔进大海里的石头一样,没有回响。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手里还留着当年没有报销成功的收据,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愤怒。除此之外,黄教授对于学院的经费也是十分“节约”的。学院每年都会给每个教师一定的经费,用来支持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而黄教授每次报销的发票,都能恰好和经费的额度相等,不多也不少。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是根据发票来报销,还是根据经费额度来开的发票?黄教授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国家级的项目,经费非常充足,但是,他的实验室却做不了也做不出任何有价值的实验,他的学生们也拿不到应有的劳务费。那么,这些项目经费到底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黄教授的教学表现,看似光彩照人,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的教学奖项,他都囊括了不少。他的教学质量也被评为优秀,被誉为教学能手。然而,这些光鲜的头衔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让我们揭开他的教学面纱,看看他的授课方式吧。黄教授上课时,从不自己讲解知识点,而是直接在 B 站上随便找一些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等到视频放完了,他就说这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然后让学生们用PPT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黄教授对于教学经费,更是一毛不拔,把所有能够申请到的资金都收入自己的腰包,这在本科生项目上尤为明显。每年,都有一些渴望学习实验技能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来到黄教授的课题组,他们申请了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资金(SRF)、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可是,黄教授却不会给他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课题,只是让他的研究生稍微改动一下自己的开题报告,就交给本科生去申请,还说什么“课题早就为你们定好了”,让一些不明真相的本科生感激涕零。项目申请成功后,黄教授就会马上找一些发票,让本科生去报销,经费刚到手就被他花光了,他还自豪地说这是“精准报销”的好处。而本科生们在这里却什么也没学到,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实验,只能看着研究生忙碌。最后,黄教授还会在发表的论文中,擅自给本科生署名,有时候甚至是在本科生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把他们的名字加到了期刊论文上,然后对外吹嘘是自己带领他们完成并发表了SCI论文。

令人痛心的是,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些论文从头到尾都充斥着造假的痕迹。这样的行为,不仅欺骗了科研经费的分配者,挥霍了国家的财富,还扼杀了学生的科研激情,践踏了学术道德,白白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由此可见,这11位学生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不最后孤注一掷。当我翻完这129页的举报材料时,真的感到一阵憋闷。这样的导师,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自己各种荣誉加身,背地里却指使学生弄虚作假。他自己拿着丰厚的科研经费,却对学生进行无限压榨,克扣学生的应得收入。他手下的同学,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没有,只能被迫学会造假,才能求得一线生机。这样的导师,怎么对得起学生?怎么对得起国家对其的科研投入?作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农学学科,这种无法无天的造假,不但毁了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威胁了企业的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甚至都对不起那些蛋鸡公猪母猪,我们希望学术界能够整肃风气,杜绝不良现象,让同学们能够安心从事科研工作。举报材料的最后,同学们义愤填膺地写道:愿教育弘扬正义,使绝学术之弊端。愿我辈同心协力,共创学术之清明。当然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希望今后的学术氛围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吧。

0 阅读:4

伊说

简介:解析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