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老人过世时,尽量不通知亲戚,说明了这三种情况

布衣粗食 2024-05-13 15:35:01

诗人白居易说:“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

有老人过世,亲戚朋友都会赶过来,看老人最后一眼,送老人去墓地。

年轻人帮忙抬棺,中年妇女帮忙做饭,整个葬礼都显得体面热闹。

在农村,也有这样的说法:“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作为子孙,不去亲戚家报丧,这是不孝顺的行为;不让大家多烧纸钱,这是寓意着子孙兴旺。

随着时代的推移,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家里的老人过世了,也尽量不通知亲戚,看起来冷清,但是事情仍旧办得妥当。

具体来说,说明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多理解。

01

兄弟姐妹不和,不想在丧事上被人看笑话。

大部分的家庭,在过得好的时候,吵吵闹闹,争夺利益。

在家庭真正遇到危机的时候,大家反而会团结起来,一起熬过难关。

就像《左传》里说的:“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总有一些家庭,走了极端。

在老人过世的时候,仍旧没有停止吵闹,而是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多出安葬的费用,也不想自己的亲戚朋友来。

亲戚朋友来了,就会送礼金。而对应的情况,就是你要在亲戚朋友家有喜事时,去还礼金。

送来的礼金,变成大家一起用的钱,但是回出去的礼金,却是你自己掏腰包。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愿意看到的。其他的兄弟,也是这样想的。

一家人,都盘算自己的利益,因此家丑就在继续。在骨子里,我们又信奉——家丑不外扬。

兄弟姐妹不和睦,谁都不愿意吃亏。这样的情况下,不请亲戚到场,而是各自分担丧葬费用,就不奇怪了。

总有一些家庭,在老人落葬之后,还要吵闹三十天,无法分配家庭里的遗产。或者因为落葬费用,个个都在计较。人性的丑陋,可见一斑。

02

晚辈和亲戚一直不联系,早已处于断交状态。

我的姑婆,三十多岁的时候,和姑公去了外省的一个矿区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姑婆回到娘家的时候,越来越少。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姑婆过八十岁生日的时候,有几个长辈去外省,参加了生日宴。

一晃过了多年,和姑婆同辈的长辈陆续过世。和姑婆有交往的晚辈,几乎没有。

在姑婆过世之后,其子女也尝试了联系姑婆的娘家人,但是没有谁去参与葬礼。

说实话,晚辈都不知道姑婆家住在哪里,长成什么样子。晚辈在困难的时候,姑婆作为一个有工作的人,也没有关照一下。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亲情是需要互动的,你不来,我就不会去。

这些年,中年人漂泊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有的亲戚,去了外省创业、工作,五六年都没有见面。过年的时候,也无法相聚了。

最可恶的是,有的亲戚,你家有喜事的时候,通知他来喝酒,他也不会来,礼金也不见。

平时不互动,忽然让人去帮忙安排落葬,这是不能接受的。

感情是双向奔赴的,亲戚也一样。血缘关系还在,但是缘分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会慢慢淡去。

亲戚之间的淡漠,导致老人的葬礼也没有亲戚互动,具体有两种情况。

其一,在老家的人,长期拒绝和亲戚互动,自己混得好,不会帮其他亲戚。因此,亲戚都有怨气。

其二,在异地的人,一直不联系老家的亲戚,就相当于是消失了。另外,互相走动的开销,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距离,真的会让亲情消失。老人过世之后,联系的纽带就彻底没有了。

03

家中有特别的情况,不便于大操大办。

我在文章中,写过一个观点:葬礼四人不去,家人顺顺利利。

首先,有孩子正在高考期间,需要稳定情绪,以人生的大业为主,不参加长辈的葬礼。

然后,有身孕的妇女,考虑到婴儿的健康成长,不参加葬礼,可以得到理解。

再则,老人的老伴,年纪大了,也无法承受悲伤,不看落葬的场景为好。

最后,和家庭有过节的村里人、亲戚,不要到葬礼上,避免他们胡说八道,怨气冲天。

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特别对待。不能因为老人过世,就不管活着的人了。

人是不能复生,但是剩下的人,还得好好活下去。

如果你家的亲戚,处于高考、考公的关键、有身孕、生病了等,那么你不通知他,是比较妥当的。等关键时期过去了,再去联系,办事有交代,就行了。

你家有特别情况,不去参与亲戚家的葬礼,也会得到理解。

处处都要有共情力,人与人的互动,才会顺利。非得如此,规矩如铁,反而会陷入到墨守成规的陷阱,不便于亲戚交往。

04

北宋人孙奕在《履斋示儿编》里记录,孔子的坟墓上,长了楷树;周公的坟墓上,有模树。

孔子、周公都是春秋时的大人物,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因此,人们把树也联系起来,产生了“楷模”这个词语。

古人还记载:“模木,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

很明显,我们对老人过世的解读,更注重于“幸福地活下去、传承老人的精神”。

葬礼简单一些,参与的人少一些,不要过多责怪。

没有了繁杂的葬礼,但是能在老人过世之前,多一些孝顺,更有实际意义。

只要子孙团结向上,老人的葬礼有多少人来,并不重要。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35 阅读:21819
评论列表
  • 哇噢 10
    2024-05-20 11:49

    就他妈的地地道道的是陋习!!!!!

  • 2024-05-13 17:09

    古代都在一个院子,最远不过一个村子,现在四零八散的。没必要了,自己娘自己送好了,别五湖四海的找亲戚啦……

    风中飞沙 回复:
    拆到人家找不到了!
    刷车全靠下雨 回复:
    对,以前找人帮忙没毛病,现在五湖四海的,是帮忙么,那是要钱
  • 2024-05-13 20:39

    我们对老人过世的解读,更注重于“幸福地活下去、传承老人的精神”。活着时,尽心尽力。去世后,不必太张扬,总结经验,把家族的好传统好作风传下去就好。

  • 2024-05-15 12:35

    生前多孝敬死后不折腾。

  • 2024-05-14 10:42

    不通知亲戚咋下葬?

    第六代传感器 回复:
    以后不准备和亲戚打交道了?
    用户12xxx08 回复: 第六代传感器
    这个就不清楚了[笑着哭][笑着哭]
  • LEI 4
    2024-05-13 18:27

    现在在城市,家里有人去世的,只是通知至亲的人而已,能简的就简。

  • 2024-05-15 00:29

    主要是躲开拉去烧,当天半夜偷偷拉上山处理了。

    随风 回复:
    怎么拿离世证明?[呲牙笑]
  • 2024-05-26 11:09

    在这放洋屁,

  • _zaF 3
    2024-05-13 19:39

    父母对孩子有亲有疏,父母不在就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 2024-05-18 17:07

    人死如灯灭

  • 2024-05-23 04:40

    蛋疼

  • 2024-05-13 21:29

    人归终,静无声。明月落,红日升。三刻忧,五更醒。出生哭,青春贫。早相邀,暮想停。走天下,须凌云。人性善,千岁明。家国恨,须厘清。故土离,叶归根。人生短,身回冢。儿女哭,亲人宁。不想走,天命定。人间事,定汗青。

  • 2024-05-16 03:59

    法律好像有祭拜权这说法。

  • 2024-05-17 23:22

    生亦何喜,死亦何哀。今日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亦相同。在世时尽孝,去世后节哀,已故之人何曾感知身后事?

  • 2024-06-02 17:22

    亲戚多了总会被指指点点说7说8,有些时候怎么得罪了亲戚都不知道…当下农村丧事,只要舍得多花点钱就什么都好办了

  • 2024-05-14 02:16

    对等反制,这是原则

  • 2024-05-13 21:49

    这种人真的需要杨永信来治

  • 2024-05-13 21:50

    “佛”为什么“拈花一笑”?因为觉悟了才是“佛”!

  • 2024-05-13 16:13

    生前不小气,死后不排场

  • 2024-05-15 06:35

    真的是在放屁

  • 2024-05-15 14:39

    我真不喜欢做事,烦死了

  • 2024-05-15 21:37

    小编简直胡说八道

  • 2024-05-21 15:43

    没有你说的那样,尽管平时不来往,真的有什么事还是要去帮忙啊

  • 2024-06-02 22:59

    m

  • 2024-05-13 16:28

    一个活得通透,能洞察世情的高人,篇篇精辟,字字珠玑

  • 2024-05-13 18:40

    冷暖人情易。难知与被离。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