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文治重于武功著称,那么在历史中,是否真的有80万禁军呢?

文官探史 2023-09-11 18:23:57

在历史记载中,《水浒传》等作品中频繁出现的80万禁军名号,引发了对北宋禁军规模的质疑。宋朝以文治重于武功著称,那么在真实历史中,是否真的有80万禁军呢?

根据详实的史书记载,宋仁宗时期全国禁军总数达到89万,湘军更有60万之多,合计近150万人。需要解释的是,“禁军”指京都警卫队,而“湘军”则是地方军队在株洲地区的守卫队。

那么,为什么北宋军队庞大至此?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又如何呢?

早在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期,全国禁军仅有23万人,甚至东晋、南唐吞并后也不过28万人。当时的宋太祖时期,禁军规模虽不超过30万,但却是犹如精锐中的精锐,经过战事的洗礼,战绩赫赫。

然而,到了宋仁宗执政时期,禁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100万人,举国上下几乎达到了80万禁军的实际数字。然而,不幸的是,北宋禁军最终输给了西夏和辽国。

其中,宋太宗时期的进军管理制度与这一失败密切相关。宋太祖赵匡胤为更好地管理军队,确保百姓的长治久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将民间的地痞流氓充军,让他们发挥特长。

这一法令在《水浒传》等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即林冲、杨志、宋江等犯罪之后被发配充军。这样的制度在和平时期,使得北宋社会治安大为改善,人们逐渐享受到了安定的生活。然而,这个管理制度也使得军队与百姓处于对立的两极。

因此,在整个宋朝时期,无论是军人的反叛还是百姓的起义,都未曾成功。然而,由于充军的地痞流氓数量越来越多,北宋军队规模不断膨胀,最终形成了百万雄师的局面。

据记载,北宋朝廷需要将80%的财政收入用于军费,以勉强支撑军队的正常补给。这种失衡的军费分配比例为北宋的统治埋下了严重隐患。

由于长时间没有经历实战洗礼,宋朝军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意识都相对较差。辽国与北宋开战时,许多禁军士兵穿戴盔甲后甚至无法上马,战斗力比起北宋初期大大削弱。

所以,人数的多少并不代表战斗力的强弱,这也与宋朝重视文治轻视武功的政策有一定关系。北宋的战马养在温暖地区,无法适应北方严寒,导致大量死亡,这也是北宋在很多战役中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宋朝禁军的人数庞大,在一定程度上与充军制度及军费分配不均有关。然而,宋朝禁军的战斗力并不一定与人数相匹配,武器装备的老旧以及长时间没有实战经验都对其战斗力造成了削弱。这种情况与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着一定的关联。

0 阅读:163
评论列表
  • 2023-09-12 06:36

    【厢军】!字都没搞对。大多数是难民,因天灾人祸全家逃难,失去土地。朝廷出面“收养”编撰成军,在汴京的就叫禁军,地方上的就是厢军!其实就是“难民营”,当民夫将就,真正打仗是几乎不可能的。

文官探史

简介:读史,品史,历史故事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