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与朝贡制度共存的缘由,及其对明代的影响

桂英历史谈 2023-02-22 23:06:00

全文共1297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封建时代,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是保证一个国家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所有的政治政策中,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最重要的。

唐代、明两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其核心原因就在于他们实行了开放的政治政策,促进了不同的文化交融,促进了社会的持续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虽已实行海禁,但仍与一些国家保持着联系。在这种半开明的政治体制下,明王朝与周边诸国之间的关系依然十分融洽。

即使在明代晚期,中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的雏形,而这也是由于明代对外关系良好的缘故。

一、明朝初期对外政策研究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由于连年的战争,经济和文化都陷入了低谷,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一直保持着一种休养生息的心态,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制定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

在明代早期的诸多史料中,朱元璋曾经多次派出使节前往邻国,与高丽国交好。同时,也有不少外国使节,派人去中国的明朝,以示和平。

但是到了137年,中国沿海一带时常受到海盗的袭击,朱元璋为了维护民众的安全,颁布了一项禁令,禁止中国人擅自出海,中国也和一些国外的国家失去了联系。

同时,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依然虎视眈眈。再加上日本内战,很多战败的士兵都会从海上逃到明朝的边界,甚至还有一些商人与海盗组织,在明末的商业上肆意妄为。

更关键的是,张士诚等昔日战败之人,与海盗们联手,妄图撼动明朝。二、对外政策演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太祖末期,明王朝开始实行海禁,与沿海民众的贸易完全隔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对海上的禁令进行了一些改革,给了民众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最主要的是,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的经济发展很快,朱棣为了宣传自己的功绩,派遣亲信郑和前往各地展出。

如此一来,明朝就和三十多个外国国家重新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朱元璋制定的政令,朱棣采取了恩威并施,以强权为己任。

比如1406年,明朝朱棣一怒之下,派遣明朝军队攻打安南,直到1407年,大明将安南国完全摧毁,并将其纳入明朝版图,这才算告一段落。

二、郑和航海对明代对外关系的影响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之命,率明人七次下西洋,不但开创了明代对外政策的先河,而且与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郑和下西洋时,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导致的一系列外交障碍得以化解。

这一次,不但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大明的强大,也让大明的国库更加充实,让大明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郑和出使前,各国内部纷争,对其它外国列强的外交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郑和的到来,更是化解了两国间的纷争,让世人对明朝有了更多的了解。

除此之外,郑和还在海上剿灭了不少的海盗,保证了海路的安全。

这不但为当地民众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海上贸易环境,也让很多外国商人对中国充满了憧憬,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从而增进了两国的外交联系。

明代中后期,由于各种原因,为了满足当权者的需求,国家再次实施了海禁。而这个制度,也让这个国家的政治更加的稳固。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明治维新的海上禁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停滞。

对外贸易和外交在促进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使中国文化在国外享有盛誉。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3-03-01 17:27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桂英历史谈

简介:观古今中外,望未来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