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反对张居正

无心镜 2023-11-30 13:19:53

01

张居正是有明一代的名臣,在他任首辅的十年,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让太仓粟可支十年,积金达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

张居正要做以上这些事,没有权力肯定是不行的。他虽然当上了首辅,但也无法做到一手遮天,好在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支持者,一个是司礼监的大太监冯保,一个是李太后,两人给予张居正极大地信任和支持,让张居正能放心大胆地去做想做的事。

但即便如此,朝廷中反对张居正的人并不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02

这里就需要说说明朝的政治体制。

首先要说的就是内阁大学士。朱元璋在废除丞相这个职位之后,国家的君权和相权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但这也引起了一个问题:皇帝太忙了!比如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到二十一日,合计八天时间里,朱元璋一共收到了1160件奏章,这些奏章一共汇报了3291件事,这意味着朱元璋每一天要处理400多件事。如此大的工作量,皇帝根本处理不过来,而且皇帝一人的知识量毕竟有限,这么多事涉及不同的部门,也需要有经验有学识的人来辅助皇帝。于是,翰林院的大学士就成为了最好的人选。他们等同是皇帝的秘书,协助皇帝处理奏章。这些大学士的地位开始提升,开始的时候为五品,后来变成了尚书一级的高官来兼任大学士。

大学士们权力的核心是他们的“票拟",当奏章到来之后,他们先行审阅,然后把自己的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送给皇帝决策。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士的权力是一种建议权,而非决策权。这一点非常重要!万历帝成年之后,长时间怠政,国家事务荒废,当时的几任首辅,如叶向高、方从哲、朱庚等为何不处理各类政务呢?不是他们不处理,而是没有权力处理,他们把奏章交上去,万历皇帝不朱批,这件事就办不了,核心点就在于内阁行使的是建议权,而不是决策权。

张居正虽然贵为内阁首辅,他同样只拥有建议权。张居正要改革,没有决策权怎么能行,那张居正如何实现决策权的呢?前面说过司礼监的冯保,他是掌印太监,皇帝的印玺都在他手里捏着呢,张居正所有的票拟交上去,冯保都照直接盖皇帝的玉玺,张居正的主张也就能得到执行了。那冯保这样做,万历皇帝没有意见吗?一则是因为他尚年幼,二则是因为李太后也大力支持张居正。

但这并不等于朝堂之中没有反对意见。

群臣们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六部和督察院,他们处理国事,接受皇帝的指示和命令。你张居正在皇帝面前论辩没有问题,但你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根本无权对我们发号施令。张居正现在要在全国施行改革,必定要求六部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工作,这就引起了六部官员们的反弹。当时,各衙门的奏章要准备三份,正本交皇帝,两个备份要交给内阁和给事中,交予给事中没问题,因为这是明代规定,给事中有封驳权。但交给你张居正,百官们有意见了,你张居正又不是以前的宰相,不是政府首脑,你这样做,那就是弄权。

面对百官们的意见,张居正没有办法反驳。对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面说:现在我们不了解当时的情形,总认为张居正是一个大政治家,他主张讲法治。其实他本身就已经违法了,而且违反了当时国家的大本大法呀!该皇帝管的事,他来管,那岂非不法之至吗?

03

群臣们对张居正的不满,最终集中在夺情一事上集中爆发。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按照惯例,张居正应该回老家丁忧,为父守孝27个月。但此时正值张居正改革的关键时刻,张居正不愿离去,冯保等人就支持张居正夺情,也就是为了国家,不必回家守孝。

这事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未能尽孝何来忠君,满朝文武议论纷。想当初, 武宗朝的大学士杨廷和,那也是一代名辅,在收到父亲的讣告即回家丁忧。你张居正如此贪恋权力,又如何能够治理好国家。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居正守制,张居正面临了空前压力。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吏部尚书张瀚,吏部为六部之首,其分量不轻,张瀚被罢官赶回原籍。

第二天,张居正的一个学生吴中行上奏折,说张居正离家已经有十九年了,如今他父亲死了,他应该立刻赶回去守孝,这才是谨守圣贤义理,祖宗法度。

第三天,张居正的学生赵用贤上奏弹劾张居正。

愤怒的张居正,对反对者实行了廷杖,赵用贤与吴中行分别被廷杖六十,并被除去官籍,永不叙用。赵用贤身体本来就肥胖,巴掌大的肉因溃烂而掉落,他的妻子把肉晒干藏了起来。为何要收藏起来呢?当时群臣都很尊崇敢于力争的官员,而这些肉干就是赵用贤反抗强权的明证,当然要收藏起来。

就在吴中行等人受廷杖之时刑,一名官员在现场,他叫邹元标,他等廷杖一结束,也上了一封奏疏来反对张居正夺取,并大骂张居正不重孝道,与禽兽无异,邹元标也被廷杖八十。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清算。日后,朝廷里党派纷争不断,大臣们之间互相勾心斗角,社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邹元标不由怀念万历新政时繁荣,也深感张居正是难得的功臣。邹元标上奏为张居正平反:“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正所谓,一码归一码,邹元标认为张居正夺情是错的,但他的功劳也是不容忽视的。

4 阅读:1379
评论列表
  • 2023-12-01 02:51

    还真该思考一下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这反对那,无论孔子,老子,还是朱熹,王阳明等等,黑的人一大堆…

    鲨鱼 回复:
    以为你说得这么尖锐会有点料,可以论一论,闹了半天,原来百搭,我还不如去对牛弹琴。
    Draco-K 回复: 鲨鱼
  • 2023-12-01 09:29

    语不惊人死不休,要的就是这效果。

  • 2023-11-30 17:50

    呵呵。

  • 2023-12-01 02:29

    我们没有反对吧,难道张居正还活着?

无心镜

简介: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