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回归心理

心理自救 2024-05-02 19:41:29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渴望回到更简单、更安全时期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回归心理”(Regression Psychology)。回归心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人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倾向于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安全感的本能行为。

1.回归心理的定义

回归心理是一种防御机制,个体在面对当前生活的困难或是心理创伤时,可能会在无意识中选择退回到一个他们认为更安全、更幸福的发展阶段。这种心理状态通常与童年或早期生活阶段联系在一起,那时个体感到更受保护、更少压力。

2.回归心理的特征

情感依赖

表现为对亲近人的过分依赖,寻求他人的关心和保护。

逃避现实

当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或压力过大时,个体可能会通过幻想、沉浸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中来逃避现实。

幼稚行为

在言语、行为上表现出比其实际年龄更为幼稚的行为,如撒娇、耍脾气等。

抗拒新事物

害怕或抗拒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挑战,倾向于保持一种习惯的、熟悉的状态。

情绪波动

在回归心理状态下,个体的情绪可能会更加不稳定,容易受到小事的影响而情绪波动。

3.回归心理的心理学解释

弗洛伊德的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最早提出回归概念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回归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个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不适时,心理上退回到某个更早的、感觉更安全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心理状态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焦虑和压力。

埃里克森的观点

而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则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解决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在面临新的挑战或压力时,如果个体未能成功解决当前阶段的危机,他们可能会回到之前已经解决过的危机阶段,表现出回归心理的特征。

回归心理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回归心理并非全然是负面的,适当的回归可以为个体提供一种心理上的休息和调整,帮助其恢复精力,准备面对新的挑战。然而,如果个体长时间停留在回归状态,不愿意面对现实,就可能导致个人成长的停滞,影响社会功能的发挥。

结论

回归心理是人类心理的一个复杂现象,它不仅仅是逃避现实的手段,也是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寻求心理安慰的一种自然反应。了解和认识到回归心理的存在,对于个体自我成长以及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个体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回归行为,从而健康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0 阅读:72

心理自救

简介:解密心理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