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孝,何以为孝?

皓月蔓 2024-04-26 08:03:56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远流长。

孝,从古代延续传承而来,是一种人文精神,社会思想内核。

孝字,从以前的商代金字开始,从字形来说,体现子女对年老父母的搀扶。

而父母对子女的依靠,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何为孝?

孔子在《论语》中有精辟的见解,指引着人们一代代传承孝的精神。

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鲁国大夫孟懿子问孔子,何以为孝。

孔子表达的意思是,要尊敬父母,不要违背孝之本性。

父母在,要尽心尽意孝顺。

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

“无违”,是指不要违背仁之根本,礼之根本。

孝顺父母,要做到尽自己的心,从内心出发,对父母好。

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唯其疾之忧。”,是指,做子女,除了生病外,不要让父母平添操心。

而另一方面的意思也是说,做子女,要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

子女小时候,父母什么事情都会为子女着想。

而父母年老时,子女也要换位思考,为父母着想,将爱反馈。

当父母生病时,也要尽心尽意地照顾。

子女对父母的孝,体现在行动之上,而不是语言里。

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女对父母的孝,要用心去付出。

孔子在这里举了犬马的例子。

众人养犬马,都是养,只是投之以食。

而子女,孝顺父母,不仅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关怀,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温暖。

人与动物不同之处,是人有感情。

子女对父母的孝,要从内心上,认真地去孝顺父母。

子女要让父母内心上感受到自己的爱,自己的关怀。

四、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

人们遇到一些人和事时,会引起烦恼。

家之外的恶劣情绪,要在门之外让风吹散。

在家里,不要给父母脸色,不要在语言上,行动上,给父母色难。

所谓“色难”,即是无缘无故地,给父母脸色,让父母心里难受。

何以为孝,《论语》里,已经给出答案。

古人的文化,延续几千年,依然在历史长何里熠熠生辉,指引着人们。

学习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自己的思想体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加美好。

学习传统文化,让其实思想的光辉,照亮内心,一路前行。

如果你觉得文字有用,点个关注,发到朋友圈,与朋友共勉。

0 阅读:3

皓月蔓

简介: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