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耶夫去俄罗斯,要谈中国天然气的过路费,蒙古的熟鸭子飞了?

鲁老知识分享 2024-05-14 20:19:01

近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赴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其中有一项重要的议题就是商定俄罗斯西线天然气管道‘过境’哈萨克斯坦的相关事项。

据悉,在我国尚未就相关西线方案做出决断之前,哈萨克斯坦已与俄罗斯达成原则性协议。

在‘中蒙俄’中线“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项目谈判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西线供气方案会是解决中俄能源合作症结的合理选择吗?

长期以来,蒙古国一直盼望着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能够途经本国然后其便能够收取过路费。

不过“中蒙俄”中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在短期内似乎很难达成协议。

蒙古国煮熟的鸭子真的要被哈萨克斯坦所截胡吗?

一、‘中哈俄’输气管道构想

自中俄“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建成供气以来,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占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比例节节攀升,不过这仅仅是中俄天然气项目合作的一个起点。

2022年,中俄双方正式签署有关“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项目可行性论证审议结果备忘录和设计勘察工作实施合同。

这标志着中俄‘中线’天然气管道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因“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涉及到过境蒙古国的有关事项,中俄蒙三方迟迟未能在项目建设以及天然气价格等方面达成一致。

本来在这场三边交易中最着急要属期望能够坐收‘过境费用’的蒙古国政府。

可自从“北溪-1”管线被炸毁以及遭致美西方国家极限经济制裁后,显然俄罗斯已经成为最想推进中俄天然气管线项目合作的一方。

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涉及过境蒙古国的方案迟迟未得到我国认可的情况下,急于达成合作协议的俄方便将目光投向另一个中俄邻国——哈萨克斯坦。

事实上,就算我国后续没有答应过境哈萨克斯坦的‘西线方案’,俄方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也会兴建天然气输送管线。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能够把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给中国并收取过境费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这样还能进一步强化其与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并逐步渗透到其它行业之中。

在俄哈两国就‘西线管道’达成原则性协议后,只要我国能够在谈判中拿到相对合理的价格,相信该项目最终取代“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可能性很高。

二、搁置‘2号线’的原因

因受地理环境制约,绝大多数中俄经贸边境口岸都设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此番过境蒙古国向我国中部地区输送天然气固然能够缓解国内用气紧张的状况。

只是能源贸易过境‘第三国’必然意味着利益上的巨大折损。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谈判陷入停滞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这里的安全既包括能源安全,也包括地缘政治环境安全。

前有“北溪-1”管道被炸毁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对能源合作过境“第三国”的方案进行审慎评估,防止在能源问题上遭受利益损失或者被人“卡脖子”。

第二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这里的成本既包括天然气进口费用,也包括管道建设项目成本。

天然气进口、过境、管线检修维护以及储存分配等费用加在一起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没有拿到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之前,我国自然不急于签订合作协议。

至于管道建设费用则更需要据理力争,以防止在后续项目合作中遭受利益损失。

第三是留给我们的‘过境选择’不止蒙古国一个国家。

其实在中俄能源交易中真正得利最多的是能提供过境便利的‘第三国’。

这里的得利不仅仅体现在收取一定的过境费用,还应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运营对未来三国间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为何蒙古国政府极力想推动项目落地的关键原因所在。

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准备向我国提出新的合作方案正好可以成为我国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谈判中的筹码。

考虑到俄方、蒙方以及哈方都有意促成与我国的合作方案,我们何不在争取到合适的价格后再做决定。

能源贸易本质上也只是一场商业性的谈判,在无可避免要涉及到‘第三国’利益情况下,我们需要兼顾自身利益与地缘政治的平衡。

三、蒙古国受损自作自受

说到地缘政治平衡,蒙古国受地理位置限制,本来只需要维护好与中俄两国的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专心发展经济即可。

可蒙古国政府却偏偏罔顾自身现实国情,搞出所谓“第三邻国”政策,试图与美西方国家拉近关系以实现对中俄的制衡。

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把自己置于被动局面。

近些年,蒙古国政府不断强化与美西方国家的政治勾连。

比如与美国达成所谓“开放天空协议”,与英国就开辟新航线突破所谓“中俄封锁”达成原则性协议等等。

其实这些看似舍近求远的行为倒是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即蒙古国政客期望通过强化与美西方国家的合作来换取自身的政治筹码。

在蒙古国政客们的‘如意算盘’里,加强与美西方国家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本国外贸结构摆脱对中俄两国的依赖。

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强化与美西方国家的合作来增加其在与中俄谈判时的筹码。

不过蒙古国的政客们好像忘记了本国的现实国情,就算其与美西方国家达成外贸协议,这笔买卖想要做成可能也并非易事。

本来蒙古国政府可以按部就班在中俄能源合作项目中轻松赚取‘过境费用’。

可它偏偏却要搞不切实际的‘平衡外交’,不顾现实国情持续强化与美西方国家的关系。

我国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地缘政治平衡性的考量,便迟没有同意“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途径蒙古国。

况且中俄两国是否同意蒙古国方面提出的过境费用尚且是个未知数。

四、携第三国入约的考量

视线转回“中哈俄管线”构想,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过境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天然气的项目方案产生疑问。

即为何不直接从中俄西部边界取道铺设天然气管道呢?

事实上,中俄两国在西线的边界仅有约54公里,且被高耸的阿尔泰山阻隔。

想要直接取道中俄西部边界需要付出极为高昂的建设成本。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并不缺少国际天然气进口渠道,且我国的天然气缺口也不算大。

新建中俄天然气进口管线对我们来说算是锦上添花的项目。

如果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量,那么继续连接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才是最具经济性的选择。

当然,俄方有意借过境‘第三国’的方式向我国输送天然气,其背后也有多重因素的考量。

首先就是两个天然气出口大国之间的博弈,哈萨克斯坦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其与俄罗斯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

在途径蒙古国的方案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俄方只好退而求其次期望过境哈萨克斯坦来实现中俄天然气项目合作,只是代价是需向哈方支付过境费用。

其次是加强与‘第三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俄方本想借“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项目进一步拉拢蒙古国。

可在现实因素的制约下不得不转而寻求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合作关系。

在俄联邦刚刚完成政府换届的状况下,俄罗斯急需在当前恶劣的外部环境中找到经济、政治‘突围’的通路。

最后则是意在加强与我国在西部地区能源合作,取代部分中亚国家的贸易份额。

长期以来,中亚地区国家在我国能源进口贸易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此次俄罗斯欲‘借道’哈萨克斯坦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天然气,旨在进一步抢占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市场份额。

总结

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合作项目迟迟无法正式签约的情况下,急于与我国达成天然气进口项目合作协议的俄方又携哈萨克斯坦准备向我国提出在西线建设“中哈俄管线走廊”的新提案。

对于并不着急新建国际天然气进口管道的我国而言,只要天然气的价格和过境费用合适,中、哈、俄三方达成合作协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在蒙古国执意强化与美西方国家政治勾连的情况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线的谈判进程依然十分缓慢,看不到达成协议的迹象。

本来中俄管线项目合作完全可以继续选择将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进行连接,此次俄方有意携‘第三国’加入合作旨在进一步强化与我国的能源合作并抢占中亚地区国家的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

《普京:欧亚经济联盟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一个独立自足的中心》2024.5.9 澎湃新闻

《普京新任期首访国家是中国,中方对此有何评价?驻俄大使回应》2024.5.7 北京日报

1 阅读:1143
评论列表
  • 2024-05-15 01:17

    不出意外,项目又烂尾[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俄罗斯不停地给中国下套,死活不同意直接中俄过境

  • 2024-05-14 22:36

    俄罗斯担心蒙古倒向中国,期望通过天然气过境维持对蒙古的影响力。

  • 2024-05-15 07:25

    多条路就多一种选择,以备不时之需[呲牙笑][点赞]

  • 2024-05-15 09:14

    蒙古敌视中国,

  • 2024-05-15 15:18

    天然气管道不经过第三国,毕竟以后的地缘政治难以预测,风险大于收益。

  • 2024-05-15 09:09

    好像是前年吧,就是小哈,不按照合同供气,减少供气量!!!都不可靠!欠收拾

鲁老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