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馆藏真品图解介绍,快来学习吧!

云谷道渊古董收藏学府 2023-12-30 10:14:11

哥窑鱼耳瓷炉

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

此炉为哥窑仿古器。口微侈,束颈,鱼形耳,鼓腹,圈足,通体米黄色,釉色柔和润泽,上布满开片,金丝铁线。

传世哥窑瓷器为数不多,多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及海外。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碗和罐,三足鼎、鱼耳炉、乳钉五足炉.双耳乳足炉、式瓶、胆式瓶及折腰盘等是其中典型的南宋器物。

汝窑瓷洗

高8.8厘米,口径16.4厘米

此器釉色天青,开片如鱼鳞,原为清宫旧藏。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未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近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盘、碗、洗、盖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学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官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隆,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

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透过釉层,其色调与官窑器有些近似。汝窑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的风格。

钧窑玫瑰紫釉瓷花盆

高22.7厘米、口径23.4厘米

此花盆形似渣斗,敞口,斜颈,鼓腹,圈足外撒,足底有五处支钉痕迹。釉色紫蓝上浅下深,并出现与色地不同的呈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裤所产生的。钧釉的釉层很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因而促使裂纹和缩釉等现象出现。然而,蚯蚓走泥纹的出现给钧瓷平添了种自然的美感。

官窑粉青釉三足瓷炉

高8.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4.3厘米

此炉为仿古器物。侈口,立耳,束颈,圆鼓腹,三矮足。青釉,上布满裂纹,釉色晶莹透明,富有光泽

炉是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的器物之一,是仿商周时期青铜鼎样式制作的,是北宋未期出现的复古风气的产物。

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高6.1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6.6厘米

定窑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烧瓷始于唐代,北宋达到鼎盛,产品多为碗、盘、碟、盆、瓶、壶、炉、枕等日常生活用具。定窑以白瓷为主,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北宋中期以后因采用覆烧工艺,其盘、碗、碟等产品口沿无釉,被称为“芒口”。定窑瓷器特别讲究器具内外的花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数种,到北宋中晚期,刻花技术更趋成熟。这件定窑碗的碗内以流畅的刀法刻划出折枝萱草纹样,并以粗细两种刀锋同时刻划,形成主要花纹轮廓的另一侧有细线相衬,使花纹富有立体感,是北宋后期定窑瓷器中的精品。

青白釉带温碗瓷酒注

注子高23.2厘米,温碗高20.9厘米,壶口径4.1厘米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登云山南宋墓出士

此为一组盛酒、温酒的用具。注子直口,带盖,弓形柄,细长流,圆肩,鼓腹,腹部刻莲瓣纹,器身似含苞待放莲花。温碗敞口,高圈足,腹部刻莲瓣纹,似盛开的莲花。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为景德镇青白釉瓷器.

关注,每日分享更多收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