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客栈 2024-03-11 16:01:1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鲁迅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是被鲁迅拒绝了,还有鲁迅的书信为证。

在1927年9月25日,鲁迅曾经给好友台静农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就是这段话,让很多人认为当年鲁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鲁迅认为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就给婉拒了。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在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为了弄清楚这件事,特地去台北找到了台静农,向他求证这件事,台静农就还原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1927年9月中旬的一天,台静农去参加魏建功的婚礼,在场的还有鲁迅的好友刘半农,刘半农就对他说起了一件事,说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评委,想帮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候选人的名额,当时,很多人都推荐梁启超,但刘半农认为鲁迅比梁启超更合适。

不过,刘半农知道鲁迅的脾气,对这种事一向很反感,如果自己去告诉他,鲁迅肯定不会同意,就想请台静农出面,问问鲁迅的意见,如果鲁迅同意的话,就要开始准备推荐材料和翻译作品了。

于是,台静农就在9月17日给鲁迅写了一封信,把刘半农的话告诉了他。8天后,鲁迅回信,表示了拒绝。

这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并不是鲁迅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提名,而是斯文·赫定想找一个中国作家作为候选人,刘半农认为鲁迅比较合适,仅此而已。

说白了,这只是刘半农自己的想法而已,并不是斯文·赫定的意见,更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意见。

而且,如果仔细看看鲁迅的那封信就会发现,鲁迅其实并没有说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提名,只是对刘半农的推荐表示了感谢,并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中国作家,都配不上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很多人有了先入为主的心理,认为鲁迅足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想当然地对那封信的内容作了曲解。

在2005年,有一位中国记者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埃斯普马克说:“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谢绝了。”

埃斯普马克长期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他说的话还是很有权威的,在这段话中有两个信息,一个是斯文·赫定当年确实提名了一位中国作家,但不是鲁迅,而是胡适;另一个是瑞典学院当年确实给鲁迅带过话,想要提名他,但鲁迅谢绝了。

不过,埃斯普马克说的这件事是在1930年代中期,而不是1927年,如果不是他记错了,就是这件事确实发生在1930年代中期,和1927年那次是两回事。

另外,在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访华,专门提到了这件事,说:“我知道中国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

马悦然的这段话,看起来是辟了谣,但在时间上却又有出入,他说的是“1930年代初”,既不是鲁迅写的1927年,也不是埃斯普马克说的1930年代中期,都不知道该信谁的了。

不管怎么说吧,鲁迅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作家,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至于当年到底有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其实并不重要。

不客气地说,鲁迅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不是鲁迅的损失,而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损失。

(参考资料:《鲁迅传》《鲁迅书信集》《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

0 阅读:105

历史客栈

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