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败绩遭南梁猜忌再加上梁武帝通好东魏高澄,侯景一怒之下起兵造反

历史的非理性者 2023-05-15 00:35:06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一上》

梁纪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

公元548年

资治通鉴

慕容绍宗以五千骑夹击侯景,侯景骗其下军队说你们的家属都已被高澄所杀,慕容绍宗则在远处大喊你们的家属都好着呢,如果你们回来,官职还和以前一样。于是侯景属下都不愿意南渡,有很多向慕容绍宗投降,渡过涡水投奔东魏的人太多,涡水都因之不流。侯景与其腹心将领收其余未投降的士兵八百人向南退走。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我侯景要是被擒了,你慕容绍宗还有什么用呢?因此,慕容绍宗不再追击。

南梁豫州刺史羊鸦仁因为东魏军渐渐逼近,亦向南逃归,因此东魏再次收复失地。侯景进据寿阳,与寿阳监州韦黯和好,韦黯,是韦叡的儿子。

南梁朝廷听说侯景大败,有人传言,侯景与他的军队全军覆没,梁武帝深为此担忧。太子说收到淮北的消息,侯景应该还活着,不能轻信传言。太子詹事何敬荣说,侯景死了才是朝廷之福啊。太子问为什么,敬荣说侯景反复无常,终究是个祸患。太子喜欢学习老庄之道,何敬荣对学士吴孜说以前西晋就喜欢玄虚之法,致使五胡乱华,如今太子又这样,难道江南也要被胡人所占吗?

侯景向梁武帝上表自己失败的消息,请求贬削,梁武帝优诏不许。光禄大夫萧介上表说,听说侯景涡水大败,只马归命,陛下不计较以前的失败,还在忍让容纳侯景。我听说凶人总归本性难移,以前吕布杀丁原投奔董卓,最后又杀董卓,刘牢之反王恭归晋,后来又背叛晋。为什么呢,狼子野心,终究不会被人所驯服。如今侯景本来效忠于高欢,高欢没死多久便反叛东魏,投奔西魏宇文泰,又为宇文泰所不容,所以来投奔我们。陛下之前不计较这些,就是为了他能收复北方失地,如今他又在北方大败,不过是一个匹夫而已。像他这样背信弃义的人,还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江淮的纯臣吗?我忝为宗室遗老,所以为国家提些建议。梁武帝虽然嘉奖他的忠诚,但是不愿听从他。萧介,是萧思话的孙子。

东魏如今已收复失地,高澄又想与南梁通好,南梁没有答应。高澄对萧渊明说,先王(指高欢)与梁武帝和好,有十几年,如今短暂失信,竟然引出这么多祸乱来,我知道不是梁主本来的想法,不过是侯景这种小人的煽动而已。如果梁主不忘之前的和好,我也不想违背先王的心思,你和侯景的家属我都可以送回梁国。hou

侯景

于是萧渊明让夏侯僧辩传达于梁武帝,说渤海王高澄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如果梁能与东魏重新通好,他愿意放我回去。梁武帝看了书信之后,忍不住哭了出来,在朝会上议论此事,朱异与张绾都说静寇息民还是和平为好。只有傅歧说,高澄为什么要和呢?不过是要离间我们和侯景,侯景如果知道我们和高澄和好,肯定要叛乱,答应了高澄,就是掉到他陷阱里了。朱异等人坚持认为应该与东魏和好,梁武帝也因为不愿再有战事,所以听从了朱异的意见与东魏和好。给萧渊明回信说,我知道高澄对你好,我很是欣慰,已经派了人,去重修旧好。

夏侯僧辩在回的时候,路过寿阳,被侯景问出了一切,于是向梁武帝上表说,高氏在北方已经失去人心,况且现在正是东魏虚弱的时候,强的时候陛下都曾经交战过,如今弱了为什么反而要求和呢,我死尚在其次,但我不忍心看到大梁在史书上有这样不好的事迹。侯景又向朱异写信,附带金三百两。朱异拿了金子,却没有向梁武帝说好话。

梁武帝遣使慰问高澄,侯景再次上书于梁武帝说,我与高氏的仇恨已经到很深的地步了,本来想仰仗着陛下的威灵,为我报仇,如今陛下却要与高氏和好,让我如何自处。梁武帝回信说,我与你既然之前订下了盟约,如今自然也不会抛弃你,如今高氏向我们求和,我也确实不想再有战事了,不管是战是和,国家都有自己的考虑,你就不要管这些了。侯景又回信说,我本来蓄粮养兵,就是为了收复北方,我不愿意师出无名,所以才投靠陛下,如今陛下与高氏和好,我恐怕要被高澄所灭了。梁武帝又回说,我是万乘之主,说话肯定是有信义的,我肯定会保你的。

侯景于是伪造了一封来自邺城的书信,信中写道想以萧渊明换侯景。梁武帝要答应的时候,傅歧说侯景因为穷困来归,如今丢弃他,是不祥的事,况且侯景身经百战,是能随便拘禁来的吗?朱异说,侯景现在奔走大败,随便派一个使者就把他带来了。梁武帝听从了朱异的话,回书说,萧渊明白天送到,侯景晚上就会送过去。

南梁与东魏西魏形势图

侯景得到书信,对身边的人说,我就知道吴老公薄情寡义。王伟对侯景说,如今坐着等也是死,起来反抗也是死,就等大王决定了。于是开始谋划反叛,城里的居民,都开始招募为士兵。

我的一点想法,其实从最近几卷看出来。侯景固然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他一个人搅乱了东魏,西魏,与南梁,可谓一时枭雄。但是梁武帝看来也太过无耻了一点,他对待侯景也太过薄情,侯景之乱这种梁朝一生的污点岂不是他咎由自取吗?

0 阅读:0

历史的非理性者

简介:喜欢阅读历史与中外经典文学,细品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