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助力新区建设,645家社会组织落户雄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9 19:10:11

京津冀三地积极吸引全国性社会组织将注册地及重点项目落户新区,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目前,雄安新区已登记注册各类社会组织645家。4月19日上午,社会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展示交流会在京举行。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共同发出倡议,动员三地社会组织行动起来,助力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

本次展示交流会由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河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服务雄安新区、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来,三地社会组织计划开展京津冀协同项目184个,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公益慈善和论坛推介、赛事活动、团体标准、研讨培训、调查研究等方面。会上,京津冀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溢彩千家”养老机构资助项目、京津冀蒙农产品产业联盟工作机制等9个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签约,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走深走实。

会上,三地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共同发出《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倡议书》,倡议三地社会组织携起手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作用,为助力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下一步,三地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将在资源共享、标准制定、人才共育展开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温育梁介绍。

十年来,社会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显著。据介绍,三地民政部门开展合作,在近30个领域签署了专项合作协议,深度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转化了一批创新科技成果,帮助转移了一批非首都功能企业。

在脱贫攻坚战中,6300多家全国性及京津冀社会组织在河北省共落地扶贫项目5000多个,涉及资金约21.88亿元,覆盖河北省6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为河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助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社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两年,京津冀三地15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在家政服务、教育装备、绿色发展、电子信息、注册会计师等50多个行业领域深度开展合作,推动京津冀区域行业规范发展。在改善公共服务方面,社会组织通过专业化服务,在养老、医疗、教育方面为三地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近三年,1000多家基金会在京津冀地区广泛开展慈善活动,拉近了三地群众之间的距离。

在服务雄安新区方面,京津冀三地积极开展“百家社会组织雄安行”,吸引全国性社会组织将注册地及重点项目落户新区,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目前,雄安新区已登记注册各类社会组织645家。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牛俊钰介绍,作为最早一批扎根雄安新区的社会组织,研究员联合工业设计界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专家,为创造全国样板提供了强力支撑,工业设计等创新产业在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