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穿100元的衣服,戴200元的玩具表,但捐款超5000万!

李砍柴 2024-02-06 18:04:00

近期,知名主持人鲁豫受邀参观东方甄选总部。

当她推开办公室的门时,眼前的一切让她大感意外。

与她之前所见的宽敞、豪华的董事长办公室相比,俞敏洪的办公室确实显得紧凑而朴素,仿佛一个小巧的栖身之处。

空间有限,仅容纳几张桌子、几张椅子和一个小小的书架。

早在2020年,俞敏洪身价已达200亿元人民币,这位中国最有钱的校长早已实现财富自由。

为何亿万富翁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苦行僧?

01

俞敏洪的办公室中,悬挂着一幅特别的照片。

描绘的是一片荒芜的田地上,两间破旧的瓦房摇摇欲坠地屹立着。

原来,那就是他农村的老家。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的小村子里。

每天早上,当鸡鸣声响起,天还没亮,俞敏洪便起身。

他简单洗漱后,拿起锄头走进田里。

家里的田地不多,但稻谷和蔬菜是家人生活的保障。

太阳下,他的双手被磨得起了泡,皮肤被晒得黝黑。

中午时分,俞敏洪要为家里人做饭。

因为家中没有自来水,俞敏洪从小负责到村里的公共水井去打水。

瘦弱的他,每次都要扛起沉甸甸的水桶,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这些重担,在他年幼的肩膀上显得尤为沉重。

他的母亲为了节省开支,总是亲手为孩子们制作鞋子和衣服。

俞敏洪穿的是哥哥的旧衣,很少有机会穿新衣。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白天劳作间隙,他会抓紧时间学习。

在田间休息时,他背诵英语单词;割草时,他思考数学问题。

尽管时间短暂,但对于他来说,每一刻都十分珍贵。

夜晚降临,俞敏洪还要帮母亲做家务:生火、洗衣服。

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继续苦读,尽力弥补白天时间上的不足。

在那片贫瘠的农村土地上,俞敏洪插秧、割稻、喂猪、养羊、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经历了三次高考的磨砺后,他终于金榜题名,考入了北京大学。

告别了贫瘠的农村,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为了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俞敏洪不得不找各种兼职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每年的假期,他都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去外地旅游,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于是,他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这个梦想。

大二时,他怀揣100元,就有勇气踏上旅程。

他通过打工换取住宿和路费,以节约到极致的方式游遍了半个中国。

在安徽,他因路费耗尽而陷入困境,但他并未放弃。

他选择为农民插秧,换取微薄的报酬以继续前行。

在九江,他因没钱住宿而选择为酒店老板打扫卫生,甚至在沙发上度过一晚。

他的坚韧和毅力被一位老乡所赏识。

这位老乡不仅请他喝酒吃饭,还慷慨地资助了他100元。

100元,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俞敏洪的手中,它却成为了通往半个中国的大门钥匙。

02

大学毕业后,他很想出国留学,但迫于囊中羞涩,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北京大学教书。

为了节省开支,俞敏洪选择了一处8平米的地下室作为栖身之所。

那间屋子极为狭小,仅能容纳一张床和一张简单的书桌。

而且没有窗户,通风条件极差。

夏天,地下室里闷热难耐,蚊虫肆虐。

冬天,寒风穿透薄弱的墙壁,屋内的温度几乎和室外无异。

在这样的环境下,俞敏洪一住就是好几个年头。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俞敏洪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事业的热爱。

每天,他都会利用有限的时间拼命学习,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俞敏洪终于决定自己创办一个培训学校,于是,新东方诞生了。

新东方初创期,俞敏洪面临极大的困难:

没有资金,没有资源,只有一份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宣传自己的培训班,他甚至跑到大街上贴广告。

在寒冷的冬日,他穿着一件旧大衣,手里拿着浆糊和广告纸,步履蹒跚地在大街小巷里穿梭。

大街上的广告栏都已经被其他广告占据,俞敏洪不得不寻找那些偏僻的地方。

那段时间,他走过了许多曲折的小巷,踩着厚厚的积雪,忍受着寒风的侵袭。

每当他找到一个空白的墙面,就会立刻掏出浆糊,小心翼翼地将广告纸贴上去。

就这样,在俞敏洪的坚持下,新东方存活下来了。

然而,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

初期,为了节约成本,他和同事们亲自粉刷教室、搬运桌椅、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有一次,为了采购教学材料,俞敏洪骑着自行车穿越了大半个北京城。

当他满头大汗地回到办公室时,发现桌上的粉笔已经用完了。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课程,他立刻拆开一盒粉笔,将它们一根根地铺在桌子上,以便同事们使用。

在艰难的时刻,俞敏洪总是鼓励团队成员:

“我们不是在为别人做事,而是在为自己做事。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他的坚定信念感染了每一个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

03

正是俞敏洪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带领的新东方,在业界逐渐崭露头角。

2000年,新东方已经从初期的几百学员,跃升到了数千人。

到了2010年,新东方的学员人数已经超过了数十万。

在营收方面,新东方也从初期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发展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国内教育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随着新东方的快速发展,俞敏洪的财富也以龙卷风的速度提升。

他也从身无分文的寒门学子变身为亿万富翁。

虽然成为中国最有钱的校长,但俞敏洪还是保持着节俭的品质。

在北京总部,中午时分他总是啃着十几元的盒饭,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他并不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对,反而认为这是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和态度。

他说:“不管多么好吃的饭菜,总有一天会吃腻。

而盒饭,简单、方便、经济,何乐而不为?”

除了在饮食上吝啬,俞敏洪在穿着上也是节省到极致。

他的西服价值仅100元,手表也只是迪士尼的小玩具表,价格不过200元。

这种朴素的装扮和那些身家百亿却总是身穿名牌、手戴名表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寒门子弟的创业者,俞敏洪和许多同境遇的人一样,都是从大苦大难中熬过来的。

他们深知金钱的重要性,也明白一分钱可能会难倒英雄汉。

这种经历让他们养成了节俭的本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享受生活。

而是因为他们明白把钱用在刀刃上的道理。

2021年,在教育培训政策出台后,一度庞大无比的新东方遭受了沉重打击。

而当其他机构纷纷选择逃避时,新东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直面困难。

那段时间,俞敏洪退租了1500个教学点,仅装修费用就高达70多个亿。

他还结算了4万职工的工资,退还了所有学生的学费。

最后,俞敏洪将8万套价值5千万人民币的桌椅全部捐赠给了乡村学校。

他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他太理解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

哪怕他缺钱,也要把这些东西,放在最有用的地方去。

随后,他面临的是新东方未来的生存。

他已经身家数亿,不愁后半生,但这些曾经一心一意跟随他的老师怎么办呢?

所以,新东方不能倒,他迫切需要转型。

而新东方的转型之旅,也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探索。

凭着多年的创业及教育经验,俞敏洪颇为前瞻地意识到,新媒体赛道上大有发展,于是便有了东方甄选。

起初,东方甄选的直播间仅有寥寥数人,其中甚至包括员工的家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起点,却孕育着无限的潜力和希望。

在一开始的一晚,成交量虽然微小,但每一个订单都代表着俞敏洪的坚持和韧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主播董宇辉的横空出世,

直播间的人数从几百人跃升至几千人,甚至突破了10万+的大关。

这一数字的飙升,不仅代表着人气的汇聚,更是对俞敏洪转型成果的肯定。

与此同时,新东方的股价也一路飙升,市值迅速扩张。

从几百万到几十亿,再到几百亿。

俞敏洪这位寒门子弟,又一次成为财富的创造者。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他不愿意放弃新东方,放弃员工们赖以养家糊口的平台。

04

有人问俞敏洪:“你这么有钱了,没有私人飞机吗?”

俞敏洪回答:“没有,但我有私人自行车。”

以俞敏洪现在的财力,他可以买几架私人飞机。

说到这里,俞敏洪算了一笔账。

一架私人飞机每年的消耗应该在上千万,为什么不把这个钱去资助给农村孩子,1000万能帮助多少农村孩子?

他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农村教育上,每年高达5000万。

俞敏洪深知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困境。

因为他曾依靠每月22块钱的助学金,完成北大五年求学生涯的经历。

因此,他致力于公益事业,将其视为“做人的本能”。

为了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俞敏洪采取了多种方式。

他通过现金捐赠、师资输出、对外合作、亲自帮扶等方式,

帮助贵州、四川、湖南、新疆等十余个省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他的引领下,新东方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将公益事业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之中。

俞敏洪表示,他有两大心愿。

一方面,他要留给孩子们一点钱,但肯定不能都给他们,否则他们奋斗的余地在什么地方?

而剩下的钱,他想造一个私立大学,每年造一到两个希望小学,为一两千个贫困大学生支付学费。

等到最后什么也做不动的时候,这个钱就花得差不多了,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最终坦然面对世界。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家境贫寒的俞敏洪,从孜孜求学到创立新东方、东方甄选,他创下了辉煌,也不忘回馈。

也许这一切,才是他所希望的最丰盈的人生。

-End-

作者:晓红

编辑:一乙木

0 阅读:33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