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网上出现一种另类的说法,概括起来就是:勤劳不能致富!
更有不少博主延伸出:吃得苦中苦,不能成为人上人!
他们套用一句老话:都说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吃得苦中苦,只会变得更苦,想要成为人上人,你得吃“人”!
乍一看,好像有几分道理!
再看为了生活而奔波的芸芸众生,他们大多勤劳一辈子,也没有成为富人,难道数千年的文化沉淀,是一句骗人任劳任怨的谎言?
直到跟几位上年纪的老人说起这些话,他们回应两个字:胡扯!
不勤劳干活,谁给你发工资?不得在家饿死?
对啊!勤劳致富,未必是指富得流油,而是比自己懒惰的时候富!
回头再看那句话,吃什么,补什么,不是用在饮食、养生上面的理论吗?跟做人做事有什么关系?
显然是‘买肉找上卖菜的--弄错了对象’,一些人将其移花接木,强行为歪理佐证。
一些辨别能力不强的人看到这些话,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别有用心的人说这些话,他们自己还能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试图晋升;当没有主见的人看到时,他们会不会马上选择躺平呢?反正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如放弃挣扎。
这些歪理为何会在一部分人的认知里大行其道呢?
应该是千人千面的锅,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推文机制因人而异。
例如:一个喜欢买包包的女生,她不管浏览哪个网站,登陆哪个手机软件,她所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包包资讯。喜欢看篮球的人,就一直刷到篮球的视频和文章。
喜欢下厨的人同理,他(她)能获取到的文章和视频,大多是与美食相关的。
接收到这种教人不要吃苦,暗示勤劳不能致富文章、视频的人也是同理,他们本来就认同这些说法,再被这些歪理时刻洗脑,自然会越陷越深。
为什么吃得苦中苦、勤劳致富在上一辈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而部分年轻人却不认同呢?
来看看这两句话是怎么形成的吧!
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百姓维生手段靠的都是体力,农活和仅用双腿跑的买卖,人如果不吃点苦头,不勤跑商,能赚到钱吗?那个时候如果躺平,就离饿死不远了。
“吃苦”当下不再适用了吗?
现代状况:
近一百年来,科技给生产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工作需要成百上千的劳动力才能胜任,在机械的帮助下,可能一两个人就能做完。知识和技术代替了人,成为主要的生产力。
旧时候,地主的上百亩默默地,需要几十位长工才能在农忙前收完;如今,一个人开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干完了。
我们是想吃苦、想勤劳,却没有了机会。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会产生如此绝望的想法呢?
这就关系到社会形态了,市场上的重要职位,被先来的人占了,人能活好多年,好工作岗位上面的人,就算退休,也会有一部分人返聘,而后来的年轻人,找份待遇差的工作都不容易,再看看别人轻轻松松工作就能富足,心态自然不好。
歪理终究是歪理,就算干着3000元月薪的工作,德不配位时,也有可能被炒鱿鱼。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勤劳致富,别想着对自己狠一把,就能成为霸总一类的巨富,这个“富”是指比懒惰的自己富。
天才大家都见过不少,普通人努力一百年,也很难比得上天才的一个想法、一个发明,别想着自己勤劳点就能和别人比!
当我们笑话别人被毒鸡汤毒害时,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被一些有悖常理的反话影响到!
楼主说得对,我也说过这问题,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老家以前人家两口子很穷,出去打工几年就修楼房,买车不带欠债的,都是辛苦挣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