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后进行的改革在地方出现阻力,随即爆发吕母起义

史海撷英 2024-01-24 15:44:43

如果说秦朝的灭亡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最后摧毁了秦朝的国家机器。那么王莽政权的灭亡,则是从一个叫吕母的女子起义开始的。

从正史记载来看,这位吕母,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农民起义领袖。不过,吕母这个人并不是名字叫吕母。而是她有一个儿子叫吕育,因为古代女子大多没有名字,所以后来在史书上,大家就称呼她为“吕育之母”。

至于一位母亲为何会成为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并且点燃了摧毁王莽政权的大火,这就说来话长了。而且,如果看完整个吕母起义的过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很难找到一个人性上的坏人。

大概在西汉末期的时候,在今天的山东日照西南部,有一户姓吕的人家。这户人家在当地也不算是什么大富之家,祖上也没留下什么太多的家产。后来,家里靠着卖酒,好不容易赚了点钱,这才成了当地的富户。但是后来,随着家里逐渐有了点钱,吕家的男主人却早早去世了,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这其中的母亲,就是吕母,儿子就名叫吕育。

虽然男主人早早去世,但是好歹这时候吕家已经有了点钱,在当地的地位也还可以。就这样,后来吕育逐渐长大,也算继承了家业,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

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比较低。所以吕育长大之后,就想办法在当地的衙门里,谋了一个差事,当上了当地县里的游徼。从地位上来看,作为游徼的吕育,大概和当年做亭长的刘邦差不多。

家里有点钱,而且在体制内还有一个官职,这种人的日子,一般都是最舒服的。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吕育在当地越混越好的时候,汉朝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王莽篡位了。

对于当时的吕育来说,王莽篡位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远在天边的事情。对于吕家这种小人物来说,谁做皇帝,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后来,随着王莽逐渐开始进行改革,压力开始逐渐传递到基层了。

王莽开始改革之后,很快就搞得国家越来越混乱,底层百姓也越来越穷。而且因为王莽的货币改革失败,导致底层百姓的财富几乎被瞬间洗劫一空。

当时的吕家情况还好,毕竟吕家之前有点家底,还能活得下去。可是当地的那些普通人就很惨了,逐渐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然后天凤元年(14年),上面给吕育派了一个任务,让他去帮忙收税。

帮忙收税确实也是吕育的职责之一。但问题是,当吕育开始下去收税的时候,吕育很快发现,老百姓不是不想交税,而是真的交不起!原本在西汉末期的时候,经过多年的土地兼并,很多老百姓就已经失去了土地。而经过王莽的货币改革之后,老百姓手里的钱也没了。别说交税了,他们连饭都快吃不起了。

如果吕育是那种统治阶层的走狗,这时候他可以对那些交不起税的百姓,严刑拷打,强迫他们交税,这样或许也能完成任务。但关键就在于,吕育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官员!所以,见到老百姓实在交不起税之后,吕育就开始一拖再拖,最后没能完成收税的任务。

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摊上吕育这样一个官,那无疑是他们的幸运。可是这样一来,吕育自己就倒霉了。按照西汉的法律,如果收不上税,当地的官员是要被问责的。所以接下来,压力就给到了当地县令头上。对于县令来说,如果他下属的所有官吏都像吕育这么做,那他这个县就彻底没有税收了。到那个时候,他自己也完了!所以,县令只能选择按照法律,对吕育追责定罪。而按照西汉的法律,最终,吕育就被直接论罪处死了!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

吕育被处死之后,当地的百姓都替他感到不平。而作为吕育的母亲,吕母此时更是觉得天都塌了。因为吕育是吕母唯一的儿子,如今儿子死了,吕母在这世上一个亲人都没有了。

此时的吕母也在想,到底是谁害死了她的儿子呢?当时吕母得出的答案很简单,就是那个县令。在吕母看来,就是因为县令对他儿子追责,所以才导致她儿子被杀了。“天凤元年,琅邪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者,皆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

吕母

但就在这个时候,很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当吕母提出要直接砍了县令之后,很多县令的大小官员同时过来跪在吕母面前,给县令求情。“诸吏叩头为宰请。”面对县里这些小吏的求情,吕母当时估计也有点不知所措。但最后,为了给儿子报仇,她还是选择当众砍了这个县令,然后拿县令的人头,去祭奠了吕育。“母曰:‘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以其首祭子冢,复还海中。”

就这样,随着吕母挡住了官军的镇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来投奔她,很快就聚集到超过一万人。而随着这场起义越闹越大,当地郡守也压不住了,只能上报京城。

而在京城那边,得知此事之后,王莽的反应一样也很有趣。

作为一个皇帝,王莽并没有直接调集主力军队,前去镇压吕母率领的这支起义军。他反倒是派了人去和吕母进行沟通,劝起义军投降。而且,王莽还承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回家,就可以直接赦免他们。

当然,对于王莽的这种劝降,起义军这边肯定不买账。大家都知道,眼下王莽招降,只是因为他们势大。而且,就算他们愿意回去,王莽也确实愿意赦免他们。回去之后,他们依然要过之前那种被压榨的生活,还不如继续打下去。

就这样,双方拉扯了一年多以后,天凤五年(18年),吕母去世了。不过,吕母的死,不是因为被王莽的军队打败而死的,而是病死的。

吕母

而吕母去世之后,这支起义军接下来何去何从,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可以接受王莽的招降。也有人提出,要继续打下去,继续反抗王莽集团的统治。直到最后,大家其实也没讨论出一个结果。

但就在这期间,其他地方也开始逐渐有人因为受不了王莽集团的压迫,逐渐开始起义。就在吕母病死后不久,在山东莒县,有一个叫樊崇的人,同样揭竿而起。起兵之后,他直接带着人跑到了泰山一带,建立了自己的起义基地。再之后,吕母统领的这支起义军大多数人就直接投奔了樊崇,继续他们的起义。而樊崇统领的这支起义军,后来为了方便彼此识别,就把大家的眉毛,都涂成了红色。所以后来在史书上,这支起义军就被称作赤眉军。

此后的几年里,樊崇则是带着这支起义军,继续和王莽集团对抗,和南方的绿林军遥相呼应。而几年之后,随着绿林军打赢了昆阳之战,王莽集团的主力军队被基本消灭,赤眉军也迅速扩张,逐渐占领了山东、河北等地。

再后来,绿林军就一路杀向了长安,最后干掉了王莽,彻底结束了王莽政权。而赤眉军这边,后来则是拥立了刘盆子作为皇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王莽政权被推翻之后,接下来,就是天下群雄混战,然后刘秀扫平天下建立东汉的故事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母起义”。

虽然在起义军彻底壮大之前,吕母就已经病逝了。但吕母首先起义,确实是拉开了新朝末年起义的序幕,为王莽集团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吕母

不过,如果回顾整个吕母起义的故事就会发现: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当中,其实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纯粹的坏人。

在这段历史当中,吕育作为一个当地游徼,敢于为老百姓撑腰,拖延收税,他显然是一个好人。吕母为了给儿子报仇,揭竿而起,敢于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做斗争,显然也是一位女英雄。至于那个县令,他虽然对吕育问责,但从他的角度来说,他为国家收税,似乎也是职责所在。如果他不对吕育追责,所有官员都不收税,国家也会出问题。甚至于就连远在京城的王莽,他最初其实也不是坏人。虽然他的改革确实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但他改革的初衷其实也是为了解决问题。王莽的改革其实也是在从地主阶级手里争取利益,然后分为那些普通百姓。

所以,在这个故事当中,到底谁应该为这个悲剧负责呢?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责任,恐怕得算在“落后生产力”的头上。

归根到底,吕母和吕育的悲剧其实都是当时落后生产力造就的。如果当时生产力足够,王莽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从地主手里没收了大量土地,然后分给了底层百姓。最后,百姓分到了土地,有了活下去的能力,而且也有了交税的能力,吕育就可以顺利收税,县令不用对吕育追责,吕母也不用再为儿子报仇。

但可惜的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落后,这些矛盾注定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最后,这些矛盾也就只能以农民起义的形式统一爆发出来。只有经过农民起义之后,旧有的统治阶层被推翻,生产资料被重新分配,原有的矛盾才能暂时被解决了。

0 阅读:5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