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制用什么锅好?

深水聊养护 2024-05-11 07:14:49

锅具不影响药效,中医自古以来主打的就是有啥用啥

这个锅子叫“三足双立耳铜镬”,出土自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就是刘备自称的老祖宗)

三足双立耳铜镬

因为刘胜墓出土了大量类似医疗器械的东西,所以这个锅也被认为是最早中医用于熬药用的,材料就是秦汉时期最常见的青铜

那个年代受制于材料学限制,做饭的、盛菜的、熬药的都和这个差不多,大家也分不出个优胜劣汰,更不可能指定用什么锅熬药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药效

真正让中药熬制和做饭炊具分开的,还得看唐代

这个漂亮的器具叫“双狮纹金铛”,据考证为隋唐时期制成,由黄金制成,是当时的贵族用于熬药的器具

双狮纹金铛

“双狮纹金铛”内部花纹为两个狮子纹样首尾相接,围绕成一 个圆形故名“双狮”;狮子纹样外侧有一圈麦穗形装饰,外部花纹为九个“s”形纹样,每个纹样中间装饰有花卉等,异常精美

那如何知道“双狮纹金铛”是用来熬药的呢?

原因很简单,它把用途写上头了

“双狮纹金铛”,锅内底部有刻了九字:

“旧泾用,十七两,暖药”

在这里“暖”属动词,意思是用来煮药,所以考古学家确认“双狮纹金铛”就是唐朝贵族用来熬药的器具

同时出土的还有“单流折柄银铛”一件,材质为银,据考证也是贵族用来制药的器具

单流折柄银铛

可贵族有钱,熬个药也要显摆一下用金银做器皿。那民间老百姓用不起金银,他们用什么熬药呢?

简单,唐朝已经有了成熟的陶瓷烧制技术,民间中医熬药就大多用陶瓷

这是出土于隋唐墓葬的“越窑带盖药壶”,因为陪葬品寥寥,所以据估计应该是普通民间用来熬药的器具

越窑带盖药壶

和贵族用于显摆的“双狮纹金铛”不同,“越窑带盖药壶”有主打的就是实用

首先它有了盖子,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在煎煮过程中也能做到防溢

其次器身带有一空心的手柄方便拿取药壶,而且因为是空心的还不烫手

最后药壶壶嘴流线型更方便精准倒出汤剂,方便精准控量

这和我们今天熬药的中药罐子已经很像了

所以自打隋唐以后,熬制中药的器皿就开始逐渐定型,传承至今

宋元时期中药罐子在器型上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因为制作工艺的发展,器具由大变小、由厚重变轻薄,体积和重量上都比隋唐时期小轻便了不少

北宋越窑莲花纹带銎药壶

宋朝是中华文化最为昌明的一个时期,你可以看到在宋朝的中药罐子上出现了隋唐时期所没有的装饰性花纹

说明当时的中医人也有自己的审美

明清时期熬制中药的器具发生的最大改变,就是器具的“成套化”

这是收藏在国博里的清代“铜制煎药套件”

其中中间的药壶和右边药炉为一套, 一壶一炉多用于煎煮药物或熬制胶质药物

煎药壶有把手、有半开盖,盖上有一短把手可以灵活开关,与另一般固定壶盖与壶体相接,方便装药、 保温,同样也方便使用以防药盖丢失

而药炉设置精巧, 上下锅体与炉体分体设计,锅体有两双系耳利于提携;有盖,则可以防溢;下方炉体有手柄可以控制火候大小,这算的上是个进步,对一些需要精准控制火候的中药有帮助

如今熬制中药已经用上了“自动化+智能化”,用蒸汽对药粉进行萃取,美其名曰“中药萃取机”

喜欢喝咖啡的人应该对这套路很熟悉

这其实就是拿咖啡机改了改,用高科技来割韭菜

0 阅读:12

深水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