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人性之诗,戏剧张力十足,评马非诗歌《雨夜》

格命草 2024-02-21 22:36:26

格命草诗评

原文

雨夜

文/马非

雨夜

在幽僻的小巷

我的身后

有一人尾随

他越走越快

我感到恐惧

不由加快脚步

另一个雨夜

在同样的小巷

我尾随一人

我并无恶意

只是有点害怕

想与他并肩而行

他奔跑起来

转眼消失在拐角处

赏析

今天分享一首小诗《雨夜》,来自诗人马非。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两场雨夜的心理对比,非常具有戏剧性,就像两幕剧一样,而剧背后彰显的是人性,确切地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因为人性的复杂多变,导致这种信任是无比脆弱的。加之诗中雨夜小巷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带有一种恐惧感,人走在这样昏暗潮湿的巷子,内心不自然就产生了害怕,更别说身后还有人“尾随”,暗示了潜在的危险性。在诗中,诗人同时扮演了“尾随者”和“被尾随者”,两种心理的对照,仿佛诗人在给自己解惑一样。不仅理解了自己的恐惧,也理解了他人的恐惧,归根到底还是信任危机的问题。下面,一起来欣赏这首《雨夜》,或许现实中,你也会碰见类似情况,就更能产生共鸣了。

先来看第一节,诗人作为被尾随者的身份,进行了一番心理活动。这里的环境背景描写是非常重要的,雨夜、幽僻小巷子,一前一后就俩人,这非常像电影电视剧里的跟踪情节,这次是从银幕搬到了诗文中,画面感依然很强。此刻,更注重的是人物心理的揣摩。尾随者越走越快,诗人感到恐惧,也不自觉加快脚步。在这样黑灯瞎火的环境之下,任谁都难以淡定,这体现的是人之常情。

再看第二节,同样是雨夜,这次诗人扮演的是尾随者角色。环境因素没变,只不过是同路,诗人无恶意,因为害怕想与前面的人结伴而行,以消除恐惧感,而这使得前面的路人害怕起来,诗人被当成了潜意识里的恶人,进而路人奔跑起来,瞬间消失在拐角处。诗人将心理描写和行为写得非常细致。语言上没有特别出彩,但是在行文逻辑和对比上,使得诗歌有了更深层的升华。让读者体验了两者不同身价造成的落差,像是给现实中的我们上了一课。

人的行为往往是心理的直接投影。在诗中,诗人仿佛同时扮演了四个角色,自己演不同情境下的自己,非常真实的反映了现实中的人们。人们害怕恐惧,是因为信任的危机,和社会矛盾的影响,或者说,诗人是一个特别小心谨慎的人,所以防备之心特别强。然而,还有另一种因素需要考虑进来,那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对于走在前面的人来说,走在后面的人的行为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就造成了情绪上的张力。

诗歌体势虽小,但是在情绪上有很大的扩张,反映了人性和现实中的诸多问题。诗人通过相同场景下的不同人物身份的心理比较,让诗歌有了戏剧张力。也充分实践了诗歌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或者说诗歌就是生活。这也是读者能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诗人简介:马非,男,本名王绍玉,生于1971年3月8日,诗人。出版诗集《致全世界的失恋书》《宝贝》《青海湖》《我不是来睡觉的》《那个人》等8部,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荣获2013年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奖、磨铁诗歌奖·2017中国年度诗人大奖、第十届(2020)《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第六届谷熟来禽·特别荣誉·天禽(成就)诗歌奖。现居西宁,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兼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