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对不起,河海大学,984.5的含金量,非普通211可比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6 00:00:12

在民间说法中,武汉理工大学被评为“984.5”,顾名思义,距离985高校只差0.5,可见它的实力有多强。

不过,比起一线城市的工科211,在录取分数方面,武汉理工大学还是吃亏的,毕竟它位于华中地区,没有沿海地区更具吸引力。

不过,工科院校要看行业认可度,它由三校合并,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车企行业内,校友不少。

同时,华为公司里有不少校友,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不少人会选择华为。同时,它的材料工程是a+学科,全国顶尖水平。

还合并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因此土木/交通等传统工科也不错。

河海大学,位于江苏南京市,前身是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工程全国顶尖水平,水利系统内校友遍布。

从录取分数来看,两者位于一档。

那么,放弃河海大学,选择武汉理工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材料学院。

其他专业不清楚,就说说材料学院的。

材料学院主要就是在马房山校区。

首先大一,材料学院是住在南湖最西北角,原来北面小门出去是一条小吃街+网吧,不需要多解释。

走点路西门出去有大型购物街+餐饮,麦当劳/肯德基什么的。

学校里面因为在最西北角,去哪里都远,建议至少买个自行车否则每天走的累死了。

首先进校是军训,军训期间还有选拔考试,记得不太清楚了,所有人都要考英语,根据英语成绩分班,快班少学一门英语必修多学一门英语选修(大概)。

然后又本硕博连读,本硕连读的选拔,好像是考数学,我没参加不清楚具体情况。

都是在晚上考的。

军训结束之后直接开始上课。步行的话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大概要20分钟,如果有实验课。

实验楼在南湖最东边,我一般提前四十分钟出门。材料专业按大类招生,大一的课程除了国际化示范学院都是一样的,高数两学期,大学物理、工图、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c语言加起来两学期、英语两学期、军事理论、思修、近代史、体育两学期、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专业导论。大一上是没有选修课的。

大一下开始有选修课,选修课毕业有学分要求,还分艺术类音乐类选修啥的,毕业标准老变就不具体说了,大一应该会发培养计划说明需要选什么课。

大一的时候白天基本是满的,应该就周四下午没课,选修课都在晚上或者周六上午。应该下学期选辅修学位来着,但是时间安排满的基本没人有心情选,我反正没选所以不清楚。

没有记错的话还可以选其他学校的辅修,当然要出校门去其他学校更没心情了。

大一其他方面嘛,对于想保研的或者想拿优秀毕业生什么的,推荐加数学建模社,不是特别摸鱼的话,拿几个奖把保研加分搞满了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周末比较忙就是了。

然后每年有个大学生英语竞赛,应该是校内排行,一年去一次,混3次三等奖,毕业要的课外学分就够了。

大一的时候,应该会有人说非要做志愿活动才能毕业,学生会的也会来说你不去志愿活动以后没法毕业,那是唬人的,做120小时志愿者算的课外学分=摸一次英语竞赛二等奖,所以根本不需要去,当然学累了去志愿活动挺好的,但是如果是怕毕不了业不情不愿的话,我可以明确的说不去也能毕业(期末考试前举行志愿活动就离谱,坑了挺多人的)。

大一晚上是有晚自习的,部分学院如经管还有早自习,大二就没了,所以熬一下就行了。

南湖图书馆位于实验楼和教学楼中间那个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图书馆是新的环境挺好,周末没有其他安排走过去看看书也挺好,看书坐沙发在书架之间,外侧靠窗就全是书桌了,要做题的话也挺好,后来新加了预约的讨论室和多媒体室。

新建的图书馆书非常非常多,自然也有app查图书在馆情况和图书位置,除了一部分比较专业的书和英文原著在各学院资料室,绝大部分都在南湖可以找到。

借书本书挺多的,期限是一个月,可以网上续借一次,跑去图书馆还了借(借书还书都是自助服务)就可以一直占有(虽然这么干不太合适)。

部分课程需要的习题集和参考书也能借到,但是数量不够多,基本都是五六七八个人合看的。

当然了因为学生比较多,所以去晚了抢不到位置了。

顺带一提虽然材料学院大二开始不在南湖了,但是因为考试大部分在南湖考,所以考试周常驻图书馆也挺正常的。

图书馆一楼有咖啡+西式小蛋糕店,复习的话也可以在那里待一天。

大一下学期有两个比较关键的事情,一个是导师制选拔,一个是专业分流。

先说专业分流吧,毕竟导师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

专业分流主要是根据大一的GPA和综合测评(GPA+课外活动加权)算的,我那年是复合材料最高,然后是高分子,之后不太清楚了。具体的专业有复合材料,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新能源,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下面还有细分什么卓越工程师班什么的,已经不记得了。什么专业上什么课,同样在培养计划上明说了。

至于导师制,则是有出国保研等需求的人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就是先根据gpa筛选,然后去实验室面试,看能不能本科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

当然了,像我这种水平一般的就干不了什么,主要就是在合成、烧炉子和测试,也因为感觉不到快乐所以后来不去了,我是失败范例,就不多说了。

本届的话,成功人士本科期间获得n篇论文一作/共一成功保研或者国创大创保研或者获得老师赏识出国交流获得推荐信,一般情况都能混熟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在前几年做一部分数据能极大的减轻毕业设计最后半年的压力。

实验室基本都在东西院,就是南湖往北走穿过鉴湖校区就到了。物理距离上来说鉴湖<东院<西院。大二开始分完班,但是其实还是没有专业课的,继续是通识课,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导论,然后线性代数概率论还有思政课什么的,这类课基本都在南湖上。

大二的话,材料学院全住搬到鉴湖去了,然后在鉴湖呆到毕业。

宿舍楼在鉴湖最南边,去南湖校区是最近的(然而由于教学楼在南湖校区偏中间所以还是很远)。

由于鉴湖南湖来回需要经过地下通道,电动车不太推得动,还是建议用自行车。大二的时候,课程安排还是比较满的,空一两个下午吧。

鉴湖食堂是比南湖好一点,东西院由于有研究生更好一点(但是远)。

比较厉害的同学大二就开始有论文出来了,建议不用焦虑,反正焦虑也没有用。

大二下或者大三上开始有专业课,除了材料物理的专业课,其他专业基本都是背诵内容,课程考查方式也从闭卷考试向课程论文/开卷考试转变。不是追求保研和优秀毕业生以及国家奖学金的同学们这个时候就可以躺平了。

课也变少了,某成功毕业同学大三大四steam游戏累计时长快两千小时。

当然大三也是大部分努力的同学出成果的时候,记忆没有出偏差的话大三申请到专利或者发sci一区共一/一作的我认识的就有五个以上,有的人还有好几篇,加上国创校创反正看别人qq空间和朋友圈看的眼花。

大概是努力不努力同学分水岭,我属于看别人出成果焦虑但自己又干不出东西的,不多说了。

考研保研出国的同学也趁着大三事儿不多的时候把该干的干了,因为之后有个东西会挤占掉时间。

大三到大四之间的暑假是一个大实习,根据专业不同有几个星期到俩月的区别。实习地点都是材料厂,从高大上的到北京航天相关企业到跑山东接地气企业都有。

累不累取决于去的企业,和工人一起去车间上班和进行参观然后写心得体会都有。

总的来说应该都不太累,就是会把考研复习和保研面试的时间挤占掉(此处不明确我都没参加)。

卓越工程师班由于实习是两个月(八周),因此如果来读了进了卓越工程师班的尤其要注意。大四上学期就最后几门课,然后联系毕业事宜,该申请申请该保研保研该考研考研,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然后部分上进的同学会提前进实验室,然后先开始走毕业设计流程,咸鱼继续躺平。我是躺平到大四下直接进行毕业设计的,就不好说正常毕业设计应该咋样了。

虽然对于一般同学来说,毕业论文要求老改,答辩也搞得有点不愉快,没有做线下实验,成为最差的一届。

但是对于努力的同学,上学期或者更早之前导师制做过实验有数据的,今年冲优秀毕业论文更简单。总的来说平平淡淡,除了停水停电+课多以外没啥特别大的缺点。

咸鱼的话,大一大二努努力,到大三开始天天打五小时游戏也能顺利毕业,努力的话,由于材料专业特点论文好发,加上有交流项目和老师写推荐信,挺积极的,保研也好申请,还是挺容易的。我是躺平的,和大佬们也没特别多的交流,前排升学就业情况不太清楚就不瞎说了。

其他专业我不太明确,爱奋斗的话 报我校材料应该还行(不浪费高考分数的情况)。对于如果就读了武汉理工特别是材料专业的话应该干啥,我咸鱼就不谈了,没有高度自律+奋斗情怀的同学,读材料有点累,我烧炉子做合成做的都转专业了,是失败典范 ,也就不瞎指点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余区必须要有牌面,作为武理历史悠久的校区,余区常常因为地理位置和其他校区隔得有点远而存在感有限。(其实和南湖比起来,我们才在二环里面啊 )因为各种活动经常去马区,但总觉得新校区少了那么一些韵味。

校区没有天壤之别,不管在哪,武理的整体体验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美好记忆。简单来说,武理提供了很大的平台,变成什么样的人,要看自己的选择。

武理可能算不上全国顶级,但离开以后即使远在海外也足以让人骄傲。武理五个校区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四分五裂大学,但个人感觉只是专业不同,选什么专业还是要靠兴趣志向。

这几年有太多我作为高中生从没想过的事情,但武理提供了机会,所以我认为关键还是靠自己探索。

相信学弟学妹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进入正题,学习这部分不分校区,前两年主要是通识课和专业大类课程。

还有很多公选课,之后就都是专业课和实习之类。

公选课基本可以随便选,好多有趣的课是真的很难抢,什么书法/笛子/饮食/影视/爱情/PS都有。

各种专业理论课程考试的难度其实跨度挺大,想过的话期末挑灯夜读冲刺一个月也能过。

想拿满分,从开学第一课学到期末也能不一定实现。

上课考试什么的,我感觉大学之间应该都差不多,武理300人的大课和30人的小课都有,大一被高数/工图/计算机折磨相信是每个工科学子的共同体验。

升学方面,国内清北复交浙C9之类年年去不少,国外帝国理工南洋理工UC伯克利普林斯顿都有学长学姐,可见水平还是不错的(全校保研率好像是15% )。本科就有班主任和各个实验室的老师招学生去实习做项目,此外也有各种社团竞赛提供各种机遇,覆盖面还算广。

余区主要是船舶和交通方面,什么港机实验室燃烧实验室智能交通实验室之类,马区那边不是很了解,听闻材料/通信/汽车之类也有实验室实习机会。

竞赛就基本都一样了,什么大创/国创/数模之类,经常听说哪个同学假期又去西安沈阳比赛,好像武理在东院还有自己的赛车队。好多同学包括我上了大学以后就没有暑假了。

当时百团大战,我能想到的和我没想到的社团都有,什么观星社团/舞蹈社团/志愿者协会,总之很丰富。大一大二活动也很多,我也在社团中认识了很多朋友。学风也不错,学习备考是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投入多少时间看个人规划,因此体验因人而异。

在武理既可以忙前忙后挑战自己发现新兴趣,也可以平平淡淡的一步步规划未来。学习上的实践机会还是很多的,各种实验报告有时也挺头疼。

想拿高分,泡图书馆/自习室是必不可少,图书馆在线管理系统还不错,线上预定座位很方便,考试月还有考研那段时间都得一天提前抢才能抢到(年均在馆六百小时的我表示图书馆书很多,不只是专业书还有各种文学艺术之类,有机会一定要多看看)。

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宿舍是生活的主题,这部分硬件设施上,武理还是不错的。学校的交流机会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讲座,辅修,留学等等。

经常可以在图书馆的报告厅听到各种讲座,如果留意会发现学校经常会从各地请学者来交流。

我在余区就听了五六场,有代尔夫特理工的船海大牛还有西南交大的高铁领域奠基人等等,感兴趣就多了解,大学很多东西真的要靠自己自学。

马区也有很多,坐校车去新图书馆听也不是很麻烦。还有七校联盟的双学位,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周末去其他学校辅修第二学位,很羡慕大佬们拿着超高绩点又是双学位毕业保送各种高校。

武汉高校众多加上武理和华科财大华农比起来位置还算市中心。

学校之间社团交流也不少。

住宿:余区主要是海虹宿舍和老几栋。

一般都是四人间,不过海虹是独立卫浴,老几栋是大澡堂但是位置更好。

饮食方面武理食堂感觉很不错,不知道坊间传言玩在武大学在华科食在武理爱在华师有什么渊源。

个人觉得余区食堂最好吃,全校都是一顿饭十块钱左右,少则三四块,多则二三十。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2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