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林黛玉到贾府当天,所有人的反应,就明白谁亲谁疏谁得加小心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4-02 10:33:01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母亲死后,被父亲林如海送进京城贾府,交给外祖母教养。她也成了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后,林家四口唯一逃得性命之人。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便注定黛玉至此成为贾府养女,与林家仅有父亲的血缘牵绊。林如海一死,她与林家就再无关系。

林黛玉初入荣国府肯定有点紧张和拘谨。原文写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的不自如,源于她从小的生活环境与荣国公府的巨大差距。好在她就像贾雨村评价那样:“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

名门之后、大家闺秀的修养,气度自是不凡。

林黛玉从小被父母教养的好,才能不过七岁年纪在贾府进退自如,答对得体。

而她初来贾府,众人在她的眼中第一印象,便是作者借她之眼所呈现的众生相,可谓精彩纷呈。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丫头们对林黛玉是好奇,也是欢迎的。像贾家这种大家族人多却也无聊,来个新人就是大事。

那个年代亲戚来往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年轻孩子们尤其是个“盼望”。丫头们年纪不大喜欢热闹,倒也真心期盼林黛玉的到来。

这几个丫头可能各房都有,一见林黛玉来了争先恐后打帘子,嘴里头喊着向主子报信,就像那廊檐下笼子中的鸟儿一样,抢着争宠,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第三回)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丫头们一喊“林姑娘来了”,贾母急忙被人搀着迎出来,这是除了南安太妃、北静王妃这样来做客的贵人之外唯一的一次。

无论是薛姨妈还是王子腾夫人、刘姥姥、李婶娘这些人到来,贾母都是稳坐不动。

论辈分她是长辈老祖宗,论身份她是荣国公诰命夫人,王朝最顶级的诰命贵妇,还有谁能让她主动出迎呢。

可贾母迎出来见林黛玉,并不是为一个外孙女,而是在迎她那个早逝的女儿留下的唯一血脉。迎她那个注定再见不到的女儿。

贾母的急忙出迎,是痛彻心扉的丧女之痛,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

她一把将黛玉搂在怀中,是一个老年母亲最后一次拥抱她的女儿,也是一个外祖母第一次拥抱外孙女。

当年她将金尊玉贵的“心肝肉儿”女儿穿上嫁衣送出贾府,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等不回来那个一手养大的宝贝心肝肉儿。

贾母哭,哭的是她那薄命的女儿贾敏,哭的是骨肉亲情的剜心之痛。

她见林黛玉,既有对失去女儿的悲痛,也有对失去母亲的外孙女的心疼。

那么千娇百媚的女儿离去,如今只回来了一个幼弱的外孙女,怎不让贾母肝肠脆断,痛哭不绝。

贾母一哭,谁人不哭?哪怕这屋子里很多人,对曾经那位姑奶奶千金大小姐都不认识,可谁又能不随着贾母哭?

这一哭,哭的还是逝去的贾敏。

(第三回)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所谓“不足之症”即民间常说的先天不足,泛指各种虚证。

林黛玉身体娇弱,一看就知道。众人一见便提起,是为转移贾母悲伤之意,也是借对林黛玉的关心适当表现重视,在贾母跟前卖乖。

不过这种事别人说不得,基本是邢夫人和王夫人才好说。

林黛玉也知道自家病情不能隐瞒,便干脆和盘托出,方便日后外祖母和舅舅帮忙医治调理。这是大家闺秀才有的落落大方,不在要紧事儿上拘泥和隐瞒。

(第三回)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王熙凤在三春之后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别人哭她却笑,体现出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风格。

当天注定是不可避免的悲伤,如果凤姐哭着或者悄无声息的从外进来,势必还要引起大范围的悲伤。而她与姑妈贾敏也着实没什么感情,太伤心反而太做作。

她笑着出场,既能冲淡悲伤氛围,也好让众人将精神转移到她身上,是作为荣国府嫡长孙媳妇,管家媳妇在祖婆婆、婆婆和众家人身边的立场。

别人都好伤心,她却要收着,毕竟有比伤心更重要的事需要她来处理。

所以,王熙凤不管是姗姗来迟,还是先笑后悲,都证明她是一个有能力掌控全场的人物。她一出场,所有人都随着她的情绪被调动,“悲伤”成了被淡化的符号,日子终究还要继续过下去。她就像那个指路明灯。

(第三回)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女主人,未来是林黛玉的监护人。因为王凤姐管家,她便不安排外甥女的一应琐事。

但王熙凤显然在给姑母安放表现的台阶,故意提到了“找缎子”的事。无论是不是真有,都让王夫人在贾母和黛玉跟前展现“暖心”安排,让找布料来给黛玉做新衣裳,既实际又实用。

不过她第一时间张口并非直接吩咐,而是凤姐提醒后才说做衣裳,也透露出舅母终究是面子情,为未来她与黛玉的关系伏笔。

而且王熙凤和王夫人之间一直说的“缎子”当然指绸缎,可绸子做衣裳合适,缎子却是做被褥的料子,这“缎子”二字的使用,其实是对后文影射。

“缎子”,断子也。王夫人最终会因为林黛玉,而失去儿子贾宝玉。

(第三回)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

大舅母邢夫人的家与二舅母王夫人的家同在一个大院,却是独门独户并不相连,是敕造荣国府旧花园隔断出来的一个独立门户,供荣国公世袭一等爵(镇国)将军贾赦居住。

只这一点就证明荣国府如今两房分治,一分为二的继承情况。

爵位在长房手里,爵产却在二房手里。

所以,贾母跟着二儿子住,王熙凤来这边管家是借调,林黛玉的监护权归二舅舅贾政夫妇。大舅舅贾赦夫妇与她就只有亲情。

所以,邢夫人表现的更像是个舅母,只是亲热处感情,双方没有利害关系,更加自然。

林黛玉去见舅舅,是依据当时的礼节必须要走的流程。但因为她是女儿,哪怕只有七岁,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也注定舅舅不可能接见她。如果是男孩,哪怕再小几岁,舅舅也要亲自接见,这就是当时的世俗礼法。

等她绕了一圈回来,吃过了晚饭,才最终见到了那个命中的“天魔星”贾宝玉。

(第三回)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宝玉明知今儿表妹来家里,他却选择去庙里进香还愿而不在家等待。好容易回来不第一时间厮见却来而复去又再进来,显然是故意做作。

看似展现的是大家公子风范,实际与他个人性格并不符合。随后他怒摔通灵宝玉,让林黛玉见识了什么才叫“混世魔王”,才是他的真面目。

贾宝玉的表现只为让林黛玉过目不忘,也确实达到了效果,更是将林黛玉惹得哭起来,算是还泪的第一哭。

小儿女的表现不多赘述,但是夜里袭人过来劝慰林黛玉,将贾府大丫头的体贴和周到展现出来,实际也是为两年多后薛宝钗的出场铺垫。

这里要注意袭人这个人物的双重属性。

袭人本名珍珠,贾宝玉因她本姓花,改名为袭人。由金玉改作了草木。

袭人家本是小商户,遭难后被卖给贾府做奴才,跟了贾宝玉。性格与品德与薛宝钗如出一辙,实为“袭为钗副”。

可袭人姓花,是草木人,她的生日又是二月十二,与林黛玉同一天,说明他还是个“袭为黛影”的人物。

袭人一半像宝钗,得到王夫人支持,予贾宝玉做妾。

袭人又一般像黛玉,最终半途而废,外嫁蒋玉菡,便影射黛玉外嫁为潇湘妃子。

以上,便是林黛玉来贾府第一天的“众生相”,贾母是真正的伤心,其他人则是“老演员”陪着演戏,真正与林黛玉和贾母同悲的,几乎没有。大家各自的盘算和未来的隐喻,已经埋下伏笔。就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