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都修地铁挖出神秘汉墓,国宝扁鹊医书侥幸逃过盗墓贼之手!

汉武帝的夜光杯 2024-05-13 19:02:35

在2012年的热烈建设进程中,成都地铁3号线项目意外地在天回镇地区揭开了一座古墓的神秘面纱。发现这一历史遗迹的施工队伍迅速将情况上报至文物局,随后,考古专家迅速展开了对古墓的紧急勘探和挖掘工作。

这座古墓被证实为西汉时期的墓葬,并被命名为“老官修建山汉墓”。尽管历史文献记载这座汉墓曾遭受过盗掘,但经过考古团队的细致清理,依然出土了超过620件的珍贵文物。

其中,有三件文物引起了考古界与医学界的极大关注。这三件文物分别是:失传已久的扁鹊医书、可追溯至2000年前西汉时期的丝绸纺织机,以及一件详尽描绘人体经穴的髹漆人像。

尤其是那部失传的扁鹊医书和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它们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扁鹊医学流派的精髓,更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内容最为丰富、体系最为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这些发现无疑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12年盛夏七月,阳光炙烤着成都大地,而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即将被揭开。在成都老官山地铁3号线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日常施工。然而,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偶然间发现了几块散落的古砖与封土,这些迹象仿佛指向了一个深埋地下的秘密。

这些古砖与封土的出现,让工人们意识到下方可能埋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墓。他们迅速将这一异常现象上报至当地的文物保护机构。闻讯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考古团队,对这座墓葬展开了紧急发掘。他们的目光聚焦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随着墓室内积水被逐步排空,一个通体黝黑的人像器物竟然浮现在众人眼前,令人不寒而栗。这个神秘的器物,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当人们翻转这件器物时,更是被其背后所展现的景象所震惊——精致的纹理、细腻的雕刻,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考古专家们初步推断这是一座汉代古墓,且周边极有可能还埋藏着同一家族其他成员的墓葬。

现场考古人员全方位的进行了勘察。初时,他们对于墓葬保存状况的良好感到欣慰,但随后便注意到墓室中的一个不寻常之处——一个盗洞的出现。这个盗洞的出现,预示着墓葬曾经遭受过盗墓贼的侵扰。面对这样的情景,考古队员们不禁感到一丝失望。然而,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决定在周边区域继续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地下遗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考古人员终于在施工范围内又发现了两座同时期的墓葬。由于建筑工人最初发现的墓葬位于中心位置,因此被编号为二号墓。而考古人员在川陕路中心发现的墓葬则因便于开展工作而成为了首个发掘目标,即一号墓。

一号墓的墓口很快被清理出来,但考古队员们却非常失望。因为这座墓葬的墓坑上部已经受到破坏,一条地下管道甚至从木质椁室的一角擦肩而过。墓葬受损已令人沮丧,但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在椁室中竟然发现了矿泉水瓶等现代物品,这表明墓葬已被现代人侵扰过。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员们倍感痛心。

然而,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在几乎失去希望的考古队员们开始清理淤泥时,他们意外地发现其中竟蕴藏着大量珍贵的漆木器。这些漆木器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无一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这在四川地区是较为罕见的发现,为考古工作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原来这座墓葬是按照楚人的风俗进行埋葬的,椁室外包裹的不是普通泥土,而是具有密封作用的细腻青膏泥。正是得益于青膏泥的保护,椁室中的漆木器才能得以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

在清理完椁室后,考古队员又在底板附近有了新的发现。他们注意到部分木板曾被人为撬开,起初以为是盗墓贼在寻找椁底的腰坑,但随后发现这里竟然隐藏着一个夹层,且整个椁底夹层被分割成了多个空间。遗憾的是,被撬开的部分已被洗劫一空。

而在未被撬动的区域里,考古队员意外地发现了920枚写有文字的竹简。这些竹简上的文字虽然因年代久远而暂时无法辨认,但它们无疑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信息。这一重要发现让考古队员们激动不已,他们相信这些竹简修复后将为我们揭开更多关于汉代历史的谜团。

随后,根据墓葬的发掘难度和重要性,考古队员们又相继清理了3号墓和2号墓。他们发现这两座墓葬同样经历过早期盗扰的侵袭。考虑到这些墓葬同处一片墓地且相邻较近,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盗扰很可能是同一伙人所为。

可以想象盗墓现场:在幽暗的椁室之中,空间逼仄得让人几乎无法转身。由于这密闭的空间限制了棺盖的正常开启,贪婪的盗墓贼们并未选择常规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凿开了棺木头部的壁板。随着壁板被一点点地破开,墓主人的遗骸,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完整,仿佛还保留着生前的一丝尊严。盗墓贼们粗暴地将这具尚未完全腐烂的遗骸,连同其上所着的衣物,一并拖拽了出来,那场景,令人不寒而栗。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无非是因为墓主人的身体腐烂程度尚未达到难以触碰的地步。若是再晚些时日,只怕连完整的尸骸都难以保存下来。

而在二号墓椁室的夹层中,考古队员们再次遭遇了那熟悉的景象。凡是能被撬开的地方,无一幸免地被劫掠一空;而那些未被撬开的角落,则摆放着在古人看来并不值钱的漆木竹器。

一号墓中出土的是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竹简,它们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秘密;三号墓中则是一件震惊世界的经络漆人,它标志着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二号墓中,则是四部精致的提花织机模型,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古人精湛的织造技艺。

这一切的迹象都表明,盗扰不仅发生在下葬后不久,而且盗墓贼们对于墓葬内随葬器物的摆放情况了如指掌。这种熟悉程度,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或许就是操持过葬礼的工匠,亦或是与葬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内贼。

如今,人们在赞叹古代文物精美绝伦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兴盛于唐宋的蜀锦,在明末陷入了衰落,虽在清代得到恢复,但织造技艺已失传多年。而这四部提花织机模型的出土,无疑为我们揭开了古代织造技艺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见那失传已久的技艺。

经过古文字学家的仔细解读,一号墓中那920枚竹简上记载的,竟然是失传了两千多年的古代神医扁鹊的著作。这些珍贵的医简,共计920枚,上面记载着丰富的医学知识。经过文物专家们的系统整理,它们被分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等九部医学古籍。这些竹简现正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古代医学史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它们无疑将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神医扁鹊,这个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真实存在与否一直备受争议。然而,老官山汉墓医简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历史上确实有扁鹊这位神医的存在。

随着这些医学竹简的出土,医学界也为之沸腾。经过医学家们的研究和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这批老官山汉墓医简的价值远超过马王堆医书。而天回人体经穴漆人更是被收藏在成都博物馆中,成为其镇馆之宝之一,为世人所瞩目。

3 阅读: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