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群英谱】陈琳:匠心雕琢守护公平正义(74)

清朗天空 2024-03-07 20:40:23

陈琳,福州福清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二级检察官。曾荣获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优秀论辩奖”、“全国优秀公诉人”、福建省“优秀公诉人”、福建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福建省打击洗钱犯罪有功个人等多项荣誉。

勤勉专注、耐心细致、思考周密、谈吐逻辑清晰……这是陈琳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从检12年来,陈琳始终奋战在刑事检察办案一线。星霜荏苒,居诸不息,从青涩稚嫩的“检察小白”,到独当一面的“公诉精英”,匆匆岁月予之以沉稳,案件锤炼哺之以经验,时光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她对公平正义的上下求索和对人民的赤诚情怀。

源于热爱

扎根基层打击违法犯罪

“选择法律方面的职业,就相当于选择了一项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律所实习的日子,我深切感受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因此成为一名检察官成为我努力追寻的目标。”谈及当初走上法律道路的这一重大选择,陈琳眼里满是坚定。

↑陈琳(右)与同事讨论案件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12年间,她先后办理了大大小小刑事案件800多件,在一个个大案要案的淬炼下,在一次次疑难复杂的挑战里,她愈发坚定了那份对案件事实如履薄冰的态度,和对办案质效精益求精的韧劲。

“我所在的第三检察部主要负责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案件,金融犯罪不仅案情复杂、金额巨大,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要办好这类案件不仅要抽丝剥茧,全面把握证据、吃透案情和法条背后的真意,还需要学习一些金融知识。”陈琳坦言。

2020年9月,陈琳被指派参与办理最高检交办的一起职务犯罪专案,案件错综复杂,资金明细繁多,而且受到多方关注,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挑战,她克服自身案件繁重的困难,同团队加班加点,对证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分析梳理了200多册卷宗材料,完成了4份共1000多页的审查报告,确保每一个罪名、每一起事实都有充分的证据支撑。

星光不问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最终,在法庭上,各被告人面对充分、扎实的证据,对指控的事实、金额均表示没有异议,自愿认罪认罚。

执法为民

坚守初心彰显公平正义

“这些年,各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形式层出不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也成为我工作的一大重心。”陈琳说道。

几年前,犯罪嫌疑人芦某、徐某二人在福清城区租下一个店面,冒充某知名品牌养生馆,针对老年人发放传单,动员他们到店里免费体验足浴、按摩、理疗。在老年人到店体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求健康心切的心理,不断夸大保健项目的效果,忽悠他们办会员卡、购买套餐。

不久后,芦某和徐某便将店铺转让给员工王某,随后二人带着30余万元的会员预付款“跑路”。王某接手后,以店铺推出新项目、聘请新技师为由,继续发展客户。通过该方式,王某等人又收取20多名被害人约20余万元的会员预付款。而后,他们以北京厂家回馈换积分等理由,让会员上交会员卡和收款收据。在销毁这些证据后,王某等人逃离福清。

↑陈琳(右)与同事讨论案件

2018年,福清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捕阶段介入此案,但无奈老人们手中并无相关消费证据,这让案件陷入“死局”。

如何“破冰”?作为承办检察官,陈琳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取证,细致查询交易流水,找到被害人充值消费记录,固定案件证据。最终,福清市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先后对芦某等5人提起公诉。

追赃挽损工作是诈骗案件办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题中之义。办案过程中,陈琳坚持“应追尽追”,加强与被告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充分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引导涉案人员主动退赃,累计追回赃款50余万元,为被害人挽回了全部经济损失。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系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感’。”深耕经济犯罪领域多年的陈琳,深知作为一个刑检部门的办案检察官,只是做好办案工作是不够的,承担社会责任也同样重要。

作为福州市检察机关涉企法治宣讲团、福清市人民检察院女检察官宣讲团成员,陈琳先后到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福州市企联、福清市烟草局、平安人寿福清支公司、中小学校园等多地开展专题普法讲课数十次。她结合办案实践,制作串通投标风险防控、保险从业人员犯罪风险防范等多个专题普法课件,以鲜活典型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创新有趣的形式,弘扬法治正能量。此外,她也主动深入企业,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点对点”法治体检等法律服务,精准开方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胸怀大局

以检察之力安商护企

2023年1月,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批设立,“两国双园”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成为福州乃至福建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一名优秀的公诉人不能只是眼里只有卷宗、事实、证据和法条的‘办案工匠’,作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分子,更应放眼全局、胸怀大局。”自设立园区检察工作联系点,将案件归口由第三检察部办理以来,陈琳就开始积极思考,如何才能以更高质效的检察履职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精准赋能。

↑陈琳(右一)与同事在研究案件

2023年7月,陈琳在园区走访过程中遇到了紧急求助,“请检察官帮我们想想办法啊!”原来,园区内一家食用油生产企业由于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扣押涉案物品。被扣押的5.3万瓶食用油经第三方鉴定,其中有3.5万瓶为合格品,价值约200万元,产品保质期有限,如果不及时处理,将给涉案企业造成致命损失。

“确实部分批次的产品存在问题,我们都在深刻反思整改,但这几万瓶油保质时间有限,能不能请检察官帮帮我们,尽量挽回一些经济损失?”该企业负责人既懊悔,又焦急。

如何在精准打击犯罪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间寻求“最优解”?在迅速了解案情、梳理涉案法律问题后,陈琳依法提前介入,向公安机关发出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很快将上述3.5万瓶合格食用油返还给企业,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亲清护企”的检察理念不仅体现在“治已病”,更落实在“治未病”。

老陈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公司推出了一个重大疾病保险,他给自己买了一份,也让小舅子小陈和爱人小林等亲戚朋友帮忙冲业绩。不久,小林因头疼到医院做了脑部MR,显示脑部双侧额叶多发腔隙灶,诊断意见是腔隙性脑梗塞,是脑中风的一种,属于承保范围,因而顺利得到了2万元理赔。而后,老陈和其他几个亲戚朋友都到这家医院做检查、开病历,并申请理赔。

这么多人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医院诊疗、以同样的疾病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觉得不对劲,怀疑老陈等人骗保,就到公安机关报案。

↑陈琳(左)在讯问犯罪嫌疑人

腔隙灶能否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什么病?保险公司到底要不要理赔?看完案卷,陈琳产生了一堆疑问。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陈琳和助理林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技术部门的法医、致电医学专家等方式展开调查,甚至还拿着疾病诊断证明找医生当面咨询,最后终于了解到本案的关键信息——将MR显示的腔隙灶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没有问题,这个病乍一听很严重,但其实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的、轻微的疾病。

在解决了这一核心问题后,本案的办理水到渠成,但陈琳和助理履职的脚步没有停下。在听取意见时,她们关注到被害单位提到他们公司该险种的投保人数特别多,如果全部理赔,保险金高达几十个亿。

始于办案,又不止于办案。陈琳和助理马不停蹄地通过向从业人员了解情况、咨询保险专家、开展大数据统计等进行调查评估,重点围绕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向涉案保险公司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公司整改重疾险包含轻微疾病的问题,消除集中理赔隐患,并得到公司的全部采纳。

一身“检察蓝”,承载着她矢志不渝的法治信念,高悬着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燃烧着她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诠释着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这就是陈琳,她以青春之“小我”融入时代之“大我”,践行新时代检察使命,让胸前的检徽熠熠闪光。

来源:福州福清市人民检察院 福建法治报

责编:黄慧儿

审核:方琮 高奇

■吴雅芳:心中有盏“法治灯”

■曾东:与死者“对话”,为生命作证

■林方园:践行“枫桥经验” 为民解忧的社区“当家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