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于1644年三月不来营救崇祯?

老合说史 2024-01-23 13:22:05

明朝末年,也就是1644年一月,大顺被李自成在三个月内打下北京,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吴三桂手握三万精锐,又在北京附近,却未能及时救出崇祯,二百七十六年灭亡,究竟是何缘故?

近代一些爱好史学的学者,特别是喜欢《明史》的人,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吴三桂不出兵护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1、没钱,吴三桂的关内骑兵,数月无粮,行军所需的经费,甚是可观。那时候,国家财政赤字,根本发不起薪水,不发生叛乱就不错了。

2、来不及了,骑兵的速度很快,最多两三天就能抵达京城,比如袁崇焕,他是从山海关回来支援北京的,但此时的宁远城,军民合一,大军一出,所有人都会被清军践踏,再也得不到保护。因此大军一去,吴三桂便要携满城之民同去。三国时期,刘备就是这么做的,日行五十余里,当然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北京。

这就是吴三桂没有救崇祯的理由,作者结合当时的各种信息,将自己代入到了当时的情况中,对其中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这里发表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吴三桂的心里留下了一道伤疤。

如果他真想救北京,只需要派几个骑兵去支援就行了,但他对这件事还是心有余悸,十多年前,袁崇焕为了救皇上,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结果人头落地,被人砍首九边,被京师的人抢着买走,遗臭万年。这一幕,是如此的相似,如果他拼尽全力,没有做好山海关的防守,让满洲人攻破了长城,攻了进来。虽然这道圣旨说的是舍弃宁远,但若是宁远、山海关都没了,以吴三桂对崇祯皇帝的了解,必然会秋后算账,所以他必须给自己找一条退路,不要再犯袁崇焕的错误了。

其次,北京失守是吴三桂所料不到的。

以他的经验来看,京城仍有十万大军,北京屡次被围困,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所以他并不急于一时,而是徐徐图之,养精蓄锐才是最重要的,松锦一战,吴三桂能逃过一劫,全靠他的王牌关宁铁骑。历史上,明英宗在土木堡之乱中被俘,于谦依然能在京师守住,而袁崇焕则和满洲八旗作战,并且打败了康皇。这一次,李自成是从农村来的,一个农民起义军,能有多少战斗力,如何能够打下北京,大家都弄错了。

到得后来,便是吴三桂出马,也斗不过他。

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一战,养精蓄锐的吴三桂被打败,得了多尔衮的八旗相助,这才大获全胜。倘若吴三桂千里迢迢来援,只怕人困马乏,更无一战之力。吴三桂所部并非“关宁铁骑”中的精英,前年松锦一役,他们仓皇逃窜,退回宁远,又被皇太极数次攻打,尚未缓过劲来,可以说,关宁的骑兵,正处于最虚弱的时期,已经是一支残破不堪的队伍。

吴三桂之死

我想吴三桂也是这么想的,救驾之人,并非只有他一人,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唐通,都是崇祯帝点名请降的。吴三桂不来,自有人来,纵然来,凭他一己之力,也是力有未逮,晚些再来,既得利,又得利。其实唐通是唯一一个来的,但却被一个小太监背叛,不得不向闯王投降。

吴三桂没能及时赶到,在1644年三月,李自成杀了他的父亲,抓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他一怒之下,将清军引入关内,现在想来,他一定后悔死了!

1 阅读:159

老合说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 分享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