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陋室文史 2024-05-13 17:13:45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博大精深,三皇五帝的传说,唐宋的辉煌,都吸引着无数的历史爱好者不断研究下去。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外很多学者也开始纷纷的研究中国历史,但是由于汉文化太过于难以理解,很多国外教授经常发出一些疑问。

比如一位英国教授就曾经说过,他说:他始终想不明白中国是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统一?

要知道国外的那些王朝,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拜占庭帝国,都没有逃脱分裂的命运。

一、生存影响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面,都维持着民族统一的状态,其实和一开始的生存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上古神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纷繁离奇的社会,在那个时候,上古先民们居住在大平原上。

一开始大家都是不同的部落聚居,后来黄帝作为首领统一了各部落,并且命令仓颉造字,让我们中华文明有了可以承载的媒介。

因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源头逃不开两个字——团结。

到了三皇五帝时期,舜作为中国道德教化的鼻祖,可以说在他的执政时期将中华的上古文明带入到了部落文明。

后来由于大禹治水有功,舜甚至把王位也禅让给了他,随后大禹开创了夏朝,真正意义上的封建时代来临了。

从一开始中华子孙都是因为团结才生存了下来,无论是相互依存的农业社会,以物易物的状态,还是说大禹治水期间,所有人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

中国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人们信奉的就是男耕女织。男女都要工作,但是有着不同的分工。

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对社会有着充足的贡献,这就造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所有中国人在这个国家生活着的时候,都会有强烈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又会反作用于人们的团结意识,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势力介入都无法打破中国人的共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度量衡也统一了,后世对秦始皇的研究认为嬴政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是出于大一统的思想。

他认为,既然是一个王朝,就不应该有其他的标准,所有人都应该实行一个标准,比如说文字、比如说各种器物的规格。

因此,才会有“书同文、车同轨”。

也正是因为秦皇这种远见思想、做出的这些政策,才会让华夏文明真正意义上的走向统一。

秦朝的建立意义重大,在这一时期,所有人潜意识中的团结概念真正具象化的成为了常识。

秦朝以后,无论是西汉,东汉时期,几乎都延续了嬴政的政治策略或者说家国理想。

东汉末年,曹操之所以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也是利用了老百姓对于汉家天下的归属感,这足以证明大一统的观念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二、思想统一

说到最能够影响中国人的学说,非儒家思想莫属。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种学说,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伴随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千年的历史过去,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者说已经和儒家思想深度绑定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清王朝被推翻以后,革命的大潮席卷全国。

“自由,开放,包容”的西方思想,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因此有一些学者就提出“儒家思想是有害的”。

他们认为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甚至极端地认为儒家思想在毒害中国人,也正是因为有儒家思想的掣肘,才让中国近代没有诞生出科学技术。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当然是错误的!

要知道,统治阶级确定什么样的思想去控制人民,并不是这种学说的错误。

儒家思想一直秉持着三个理念,那就是礼治、德治和人治,其中礼治规定了长幼尊卑的观念,这也成为了一些学者攻击的点。

他们认为长幼尊卑不就是阶级观念吗?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

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的礼治实际上确定了一种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德治和人治则是去约束统治阶级的,这两点体现了儒家对于人性善恶的道德观,要求统治阶级以仁德治国。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思想也是对的,由于儒家思想的历史悠久,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阅读儒家经典,哪怕是三岁的小孩子也能够背诵论语。

此举造成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尽管生活状态不一样,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天下大同”的梦想,思想的统一就此完成了。

也正是由于相同的文化让所有的中国人团结一心,即便经历了朝代更替,但是这种文化是从来不断根的。

既然文化没有出现过断层,那自然也就能够一直保持大一统的状态。

三、欧洲的弊病

清王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关内的所有满族人加起来也不过50万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稳固统治,清王朝实行满汉一体,实际上也是尊重了汉人的文化,让大一统的共识继续了下去。

欧洲则不然,曾经强大无比的哈布斯堡王朝,就连罗马帝国也在其统治之下,但最后却因为内部的混乱分裂,从一个大国变成了数十个小国。

无独有偶,奥匈帝国作为第一个立宪制国家,鼎盛时期控制了大半个欧洲,但最后还是崩溃了,为什么?

就是因为一战的影响,让内部各个势力对其丧失了信心。

所有的成员国各自为政,都关心自己的利益,无视帝国的存亡,最终在20年代解体,由此分裂出了捷克、斯洛伐克、黑山等十几个国家。

可以看出,欧洲无法实现统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我们中国人那种“家天下”的情怀。

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登台,都会喊出“振兴中华”“扬我国威”的口号,这是欧洲人无法理解的。

欧洲的国家小而多,人民的格局自然也小。

我国地大物博,导致中华文化天然就有一种“一统天下”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可见,中国的大一统必将继续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然会来到。

0 阅读:179
评论列表
  • 2024-05-13 21:28

    大禹建立的夏朝,是封建社会了?

  • 2024-05-13 19:23

    应该是儒家思想起了关键作用,让我们从历史上中国对外关系中寻找蛛丝马迹。诸葛亮七擒孟柯;王昭君出使塞外;左宗堂招安马(),都有怀柔中庸这些儒家思想

  • 2024-05-14 09:32

    有道理!中国从老祖宗那里就继承了不侵犯不毁灭别人的基因,所以,当外敌要毁灭中华文明时,中国人都是奋力反击,不让敌人得逞。中华文明是世界最伟大的文明,所以别的文明撼动不了,相反,她的优秀却能同化其他文明。

  • 2024-05-14 00:26

    你不统一我就统一你,所以大家就拼命统一

  • 2024-05-14 12:43

    儒家+方块字+地理位置封闭。

  • 2024-05-14 09:19

    靠汉字!不管天南地北的人,还是各种不同的语言,只要看见汉字,都明白其意思,并能用各地方言告诉不识字的人。所以汉字同化了各族不同语言的人,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其他国家都是拚音文字,都是强化本民族的语言,越强化各民族语言越分离的越远,凝聚力越差。

  • 2024-05-14 13:31

    中华文明5000年传承下来,最根本就是皇权为主,宗教不能干政,包容各种宗教,孔子的儒家文化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始终没有出现断层,孔子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放之四海都能和当地文化相兼容,没有宗教的那种极端的教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就是最好的例证。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