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大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了

邦立看历史 2023-04-27 09:06:02

元末的社会形势,就算用“天崩地解”四个字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

人民苦不堪言,自然是要揭竿而起的。

红巾军在江淮一带发家,迅速发展壮大,也可算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实力较为强悍的一支了。

然而,在历史记载中,他们的皇帝徐寿辉最为人称道的却不是政治军事上的才能。

徐寿辉究竟是靠什么当上了这样庞大的农民起义军组织的领袖?

杀害徐寿辉的陈友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寿辉死后,红巾军又何去何从?

傀儡领袖,胸乏致政之术

赵匡胤曾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一举成为天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朝。

元末也有一人被黄袍加身,拥立成了一方起义势力的领袖。

可惜他的黄袍加身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实权并没有落到他的手里。

他就是徐寿辉。

起先,徐寿辉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卖布商人,只想在乱世中混个温饱罢了。

但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

彼时的红巾军正处在拉拢农民势力的重要阶段,带头的袁州和尚彭莹玉遇到了徐寿辉。

这一见,真是惊为天人,看着相貌堂堂又面相善良憨厚的徐寿辉,一个大胆的主意在彭莹玉心中形成了。

他将徐寿辉带回去,直接推举他做了首领。

是的,徐寿辉就是这么好运,从一个小贩一跃飞上枝头成为了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现在的人们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或许会觉得荒诞可笑,哪有人会因为长相成为皇帝呢?

可当时的红巾军就是依托着宗教的幌子在各地聚众作乱,徐寿辉的到来并不是为了带兵打仗出谋划策,而是在精神上给所有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徐寿辉自己也确实是一个正直忠厚的好人,起义军们对于“明王现世”“弥勒转生”深信不疑。

精神领袖的最大作用,在于凝聚人心,让人们自愿自发地加入进来。

但事实上,徐寿辉只能算是一个傀儡领袖。

真正的权力,仍然是掌握在彭莹玉等人手中。

好在红巾军行的都是正义之事,他们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又不强制底层百姓归顺,因而深得人心。

就这样,红巾军发展到几十万人,再到逾百万之众,也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

长江南北都是红巾军的天下,形势一片大好。

究竟是谎言说久了就连说谎的人也信以为真,还是彭莹玉等人真心认为徐寿辉就是能救世的神仙转世,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但显而易见的,徐寿辉在红巾军的高层中是很得人心的。

尽管史书评价他“胸乏致治之术,力歉控敌之策”,可他手下个个都是猛将,他这皇帝即便没有实权,每天和部下喝酒聊天,日子过得也很是快活。

只不过到了至正十三年,彭莹玉战死。

徐寿辉自此彻底成了傀儡,再也没有任何话语权,一切权力都被丞相倪文俊掌握了。

但很快,倪文俊阴谋败露,身首异处,可徐寿辉没想到,自己是才出虎口,又被一匹恶狼盯上了。

不择手段,弑主称帝夺权

这匹恶狼,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的出身和徐寿辉其实不相上下,他本是渔家之子,原是应该姓谢,祖先入赘到陈家便改姓了陈。

有传言称,陈友谅少时遇到过一个算卦先生,先生看了他祖先的墓地后,留下了一句“法必贵”,意思是说,陈友谅会大富大贵。

自此,陈友谅开始了他追功求名的一生。

最开始,他在县城里做一个小小的吏员。

可这怎么能算是富贵呢?

再说了,大元朝的江山朝不保夕,在官府当官哪有什么出路!

正赶上红巾军势头大好,至正十五年,红巾军攻破沔阳。

陈友谅心一横,组织了黄蓬起义,投靠了徐寿辉的起义集团。

陈友谅读过书,刚刚来到倪文俊手下时,他被安排去当一个小小的档案管理员。

如此,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做小吏员,如何能满足陈友谅呢?

很快,陈友谅就凭借卓越的功绩被提拔到了元帅的位置。

天赐良机啊,倪文俊叛变,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到了陈友谅所在的黄州。

陈友谅不仅把这送上门的肥羊直接宰了,还吞下了倪文俊的军队。

自此,陈友谅的野心暴露无遗。

至正十八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收池州,攻太平,自称汉王。

至正二十年,徐寿辉死在了这一年。

或许是陈友谅积累了足够的兵力,又或许是他垂涎帝位已久终于不愿再忍耐了。

陈友谅居高临下地站在徐寿辉面前,野心已然要从眼神里流出来了。

徐寿辉连连哀求,哭嚎着想让陈友谅饶自己一命。

看着这一幕,陈友谅也只是阴冷地笑了。

徐寿辉在他眼里,大概从来不是什么“弥勒转世”,只不过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老好人罢了。

徐寿辉的哀求,只得到一句冰冷的回绝:“你活不过今天了。”

陈友谅一声令下,士兵们便冲进来,用锋利的铁器当场击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鲜血溅在地上,徐寿辉的哭喊犹在耳边。

陈友谅却笑得更加张狂,他满心以为,从今天起,整个红巾军,都将为他所用!

可陈友谅做出这样不择手段的事,徐寿辉的那些将士们作何感想?

红巾军的最高精神领袖骤然被杀,还能继续收服人心吗?

心狠手辣,背叛早有预兆

前文提到,倪文俊谋害徐寿辉,可惜阴谋败露,逃到了黄州。

可是为什么是黄州,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因为,此时陈友谅驻扎黄州,而倪文俊因为信任陈友谅,前来投奔。

只可惜,徐寿辉信错了人。

陈友谅杀倪文俊,全是为了一己私利,并不存在什么保皇的想法。

倪文俊骁勇善战,手下掌握着兵权,彭莹玉死后,倪文俊更是大权在握,彻底将徐寿辉架空。

这样一来,陈友谅的主要目标就是倪文俊。

要不怎么说是天赐良机呢,要不是倪文俊逃到了陈友谅处,陈友谅怎么有机会格杀倪文俊。

只要能带来利益,陈友谅轻而易举地就将其背叛。

他甚至砍下了倪文俊的头颅,靠着这颗旧上司的头,坐上了平章政事的位子。

背叛的种子,并不是在这时种下的,但这却可以视作后来陈友谅背叛徐寿辉弑君夺权的一个预兆。

或许也可以认为,陈友谅本身就是一个只图功名利禄的人。

他曾经只是一个渔民的儿子,读书也是为了改变命运。

可他不满足,贪欲太重,读书多年求来的职位说不要就不要了。

在红巾军这里,他也并不是像许多士兵那样因为宗教信仰或是单纯信赖徐寿辉,更与憎恶朝廷昏聩,想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的正义感无关。

陈友谅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只是图一个利字罢了。

倪文俊刚死,他就按捺不住,将徐寿辉的亲信随从杀了,半胁迫地控制了徐寿辉。

而陈友谅的政治理念也与徐寿辉所带领的红巾军有很大不同。

红巾军在奉徐寿辉为领袖后打出的旗号是“摧富益贫”,他们在行为上也非常向贫苦百姓靠拢,因此颇得人心。

可陈友谅在加入红巾军前,就曾以起义的名义在周围村庄剽掠,令百姓苦不堪言。

难道他在加入红巾军之后就真的会改过自新?

自然是不可能,他只完全将红巾军作为一个往上爬的杆子罢了。

陈友谅早在加入红巾军之前,他的阴狠毒辣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也正是因为他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他杀害倪文俊之后,在他劫持徐寿辉之后,他的真面目也彻底暴露了出来。

其实自从彭莹玉战死,红巾军的势头就大不如前了。

外有朝廷的铁腕手段,要强行镇压;内又起了动乱,去了倪文俊这员大将。

而此时,朱元璋的势力也已经虎视眈眈,想要将红巾军所占据的地界抢下来。

陈友谅在这时弑主登基,究竟是好是坏呢?

史书记载,陈友谅登基的那一天,天降狂风骤雨,什么礼仪规制都办不成,大臣们只能匆匆忙忙地在沙地上行了个礼。

《明书》评徐寿辉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今名不正言不顺的,俨然已经变成陈友谅了。

众叛亲离,登大宝难成王

早先徐寿辉还在时,红巾军里的气氛是相对轻松的。

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能跟徐寿辉说上几句。

这不仅仅是因为徐寿辉是个老好人,在加入红巾军之前就很受乡亲喜爱敬重。

更多的是因为,红巾军的聚集在一定程度上有宗教信仰的功劳。

靠着精神上的凝聚力聚集在一起的集体,是很难被分割的。

其实即便彭莹玉离世,也是因为战死,于名声上不仅没有损害,还会激起红巾军将士们的斗志,他们只会更加痛恨朝廷。

而徐寿辉也能继续凭借“弥勒转生”的身份继续在红巾军中当一个领袖,哪怕是傀儡领袖,也并非没有半点作用。

他和他的部下是完全相互信赖的关系,那些将士甚至愿意为了徐寿辉和红巾军奉献性命。

如今徐寿辉不仅死了,还是因为受到了接连背叛,这让那些将士如何不气,如何不恨呢?

他们对陈友谅是百千个不满意,百千个恨。

至正十九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但还不满足,便将徐寿辉的一员大将赵普胜骗去杀了。

这下更是激起众怒。

丁普郎、傅友德二人一怒之下,直接投靠了与陈友谅对立的朱元璋。

这就使得陈友谅即便夺权称帝,也只能是个光杆司令。

更别提徐寿辉死后,明玉珍悲痛又震怒,带着大批军士转移到重庆,另起炉灶,建立了大夏国。

明玉珍还命手下建庙,祭祀徐寿辉,还将徐寿辉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多番痛骂陈友谅行如此悖逆之事后,明玉珍发誓,这一生都与陈友谅势不两立。

陈友谅空有一个皇帝的宝座,可事实上他已经是兵不强马不壮了。

此时,还留在他手下的人也大多数阳奉阴违。

而许多将士叛逃时,也带着自己手下的兵马,甚至是将自己的驻地一并献了。

就这样,朱元璋慢慢蚕食着陈友谅的势力,他曾说陈友谅临阵弑主何其愚蠢,或许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陈友谅能够走到这样一个众叛亲离的地步。

陈友谅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最终只做了四年。

这四年里,他贪图享乐,穷奢极欲,大肆挥霍,就连原本在黄州收编的部将也在他的猜忌和疑心之下渐渐离开了他。

最终,陈友谅在战乱中被流矢射杀,终年四十四岁。

陈友谅称帝的礼制不齐全,夺权的来路又不正,荣登大宝后又没有负担起哪怕一点皇帝该承担的责任。

只能说这样一个人,即便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也没有人真正将他当做皇帝来尊敬。

毕竟一个不得人心的领袖,也只能是一戳就破的纸老虎罢了。

于是陈友谅一死,明玉珍很是高兴,朱元璋也长出了一口气,说:“友谅亡,天下定也!”

在那个时代,陈友谅的果断、狠辣,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他的军事能力无疑也能帮助他成长为一方枭雄。

只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徐寿辉那样一个老好人金玉在前,陈友谅的所作所为也就更加为红巾军所不齿。

他性格多疑,对谁都不信任,为了一己私利什么都干得出来,丝毫不懂得人心的重要性。

算卦先生说陈友谅会大富大贵,他做了皇帝,倒也算是应验。

只不过陈友谅的失败根植在他的性格基因里,他不是做皇帝的好料子,最后的失败是早就注定的。

文献参考

[1]申万里.陈友谅的形象及相关问题考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4):35-41.

[2]杜洪涛.元明之际辽东的豪强集团与社会变迁[J].史林,2016(01):56-65+220.

[3]展龙.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5(04):54-57.

0 阅读:9

邦立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