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车间变遗址公园,游览武汉青山这座旅游区,遍布金属风格物件

喵星人日记 2023-11-03 07:52:53

工业厂房是城市的一大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国内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大型工业企业,它们是经济前行的保证,也是一代人为之拼搏奉献的阵地。像在武汉青山老工业区里,就有一座超大的工业企业武钢,它的面貌和状态与几十年前比大有不同,尤其是武钢文化旅游区的成型,让它逐步走到了另一种发展模式。在这个旅游区里,有一座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它由钢铁车间改造而来,保留了当年的轮廓细节,打卡其中,实物与影像相互交融,风云激扬的岁月历历在目,十分震撼人。

作为一处以企业园区为基地的文化旅游区,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所在地规模非常大,但如果前往打卡,交通还是非常便捷。自驾的话,可以走城市的三环线,往北在武钢出口下,到友谊大道的尽头即是目的地。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有5号线武钢站点,出站即是旅游区大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号高炉遗址公园以及武钢的面积过大,目前前来参观的游客,需要统一在游客服务中心集合兑票,然后由文化区组织讲解和交通接驳。

像小编这次前来参观,是在武钢文化旅游区公众号进行的预约,门票100元/人,从服务中心处集合上车,摆渡车直接将人送到一号高炉遗址公园。还别说,上午的行程相当满,人也很多,大家都是慕名而来,估计也都提前做了功课。从车子下来,走在广袤的遗址公园室外,即便面对着偌大的金属和机械管网,还有地上的运载轨道和列车,大家也没有特别惊讶,该随拍随拍,该听讲解的听讲解,秩序井然。不过,小编是第一次进到武钢里面,看到那些管网,十分震撼人。

大家跟着讲解员继续往里走,进到室内,一处巨型的车间里,那里才是核心亮点区域。这不,先看到的是一些影像资料,比如基地车间的鸟瞰图、沙盘模拟的规模,还有各种有历史感的图文资料。室内的陈列与装饰很古朴,与一些博物馆的氛围很像,只不过看到的展品皆是钢铁元素,尤其是图文资料里,甚至还有一些生产线工人使用的工具,像长筒的靴子、马灯、配件等。看着其实感触一般,但要知道这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里的真实物件,沉淀着厚重的历史。

继续往里走,终于来到了一号高炉的核心位置。这是一座巨型车间,整体结构坚固,屋檐下的钢索、支柱相当抢眼,天花板下的钢柱结构也十分震撼人。现在来看,很多结构件的表层都沉淀着痕迹,但整个室内环境光线还不错,这当然是因为展出的需要做过改造,当年的实景肯定更加厚重。从室内布局看,大型的钢铁件比比皆是,很多小编都叫不出名字,只能听讲解员介绍,它们横亘穿梭,相互接驳,有的前面还树立了护栏,看着相当复杂。

跟着讲解员走到高炉前面,看到了一面巨型党旗,还有一块大显示屏。显示屏上展示着当年的场景,有领导视察的画面,激扬的场景,历史的时刻,凝聚着一代人的力量。时间定格在了1958年的9月13日下午,第一锅铁水顺利出炉,预示着钢铁企业顺利投产。讲解员介绍说,这座武钢一号高炉于1957年7月1日动工兴建,1958年9月13日投产,日产生铁2000吨以上。在投产使用的半个多世纪中,武钢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辉煌。

继续参观,走近去看,居中位置是铁水下流的场景。现场同时建造了一块虚拟的显示屏,模拟铁水出炉的瞬间,看着让人激动不已。往回走几步,是配套的工具车间,它的规模更大,比如有一座巨型的轴承,有几块结构件,名字不知道,但组装的结构和部分肯定是专业的生产作用。站在这里,似乎真的看到了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铁水像火龙,喷涌而出,从此钢铁生产在这里完美起步。

在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观赏的就是真切的实物,确实让人非常震撼。作为一处综合文化旅游区,武钢里还有炼钢操控中心、2250产线、高坡地、红钢绿园、913广场等参观点,都含在一张票里。观光车会统一载送,和讲解员一起来回走一圈,算是真切感受到了尘封的历史、钢铁的力量。(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

1 阅读:104

喵星人日记

简介:专注旅游随笔文字,记录美好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