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探索生物多样性,把科学课堂搬进山野!

浙江融媒体 2024-05-10 14:40:08

“快看,这是不是萤火虫”

“我抓到了一只菜粉蝶”……

5月9日,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大松湾古道,一场别样的科学课正在山野间进行,来自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手持捕网,走进大自然探索动植物奥秘。

(蝴蝶。)

原来,从去年起,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就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课程——探秘蝴蝶》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学习探究蝴蝶的世界。

“课程中,我们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带领孩子了解蝴蝶形态和习性,观察蝴蝶生长过程,亲手制作蝴蝶标本,孩子们都十分有兴趣。”课程的负责老师冯赟说,去年,带着孩子在校园里开启过“动植物大搜索”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感兴趣,但校园里的生态资源比较有限,种类也没有这么丰富,孩子们都非常向往一场深入大自然的探索。

(在龙观乡探索自然。)

现场,冯老师首先带着孩子们寻找起来,以篷蘽和蛇莓为例,为孩子们做了探究示范,指导大家如何记录搜索到的动植物形态、发现地环境等,告诉孩子们可以重点关注哪些形态与环境情况。

位于四明山麓的龙观乡森林覆盖率达86%,生态资源丰富、物种品类繁多,生长着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生活着东方白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宝库”。“这座‘绿色宝库’是极好的学习资源,相比于在课本里看着动植物的图片记忆特征,带着孩子们走进山野间自己探索、遇见,肯定更为印象深刻。”冯赟老师说。

现场,孩子们或俯身在草丛间寻找,或踮脚在石壁间摸索,还有的举起捕网迎着风奔跑,欢声笑语不断。时不时,孩子们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便会向老师求教,并将特征详细记录在探索日记中。

四年级的凌彬同学是一位植物爱好者,这次他发现了一株黄堇,在老师和爸爸的帮助下,他了解到,黄堇属紫堇科。根据现场的探究,凌彬在探索日记中记录:我在大松湾古道南侧发现了这株黄堇,具体是在溪边,呈绿色,叶子数量多,茎为一至多条,旁边的石缝里还有其他植物。

(在龙观乡探索自然。)

一年级的王之良是一位蝴蝶迷,虽然年纪不大,但他与蝴蝶的缘分已经结了好几年,当天,他捕捉到了朴喙蛱蝶、大红蛱蝶等好多种蝴蝶,并小心翼翼地放入标本袋中。王之良的爸爸说,孩子与蝴蝶的结缘十分偶然,有一天家中的院子里飞来了一只蝴蝶,孩子十分感兴趣,可一家人对于如何捕捉蝴蝶、制作标本几乎没有涉猎,于是就陪着孩子一起研究,“基本是和孩子一起上网自学,起初不知道可以用捕网,我们还是用面粉袋子,后来随着探究的深入,孩子认识了很多的蝴蝶,也了解到了标本制作的流程,因为蝴蝶,孩子也愈发向往户外的活动,在幼儿园的时候还举办了自己的标本展。”

王之良的爸爸表示,这次学校将科学课堂搬进大自然,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索自由,他们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了,都会深深刻在脑海里,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快乐,学习效果也是翻倍的。

(王之良同学的探索。)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希望在此之际,给予孩子们一次走进大自然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生物的兴趣,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知、辨识和理解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储备。”冯赟老师表示,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共同守护自然。

未来,老师们也会将探究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丰富科学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体系,为同学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来源:甬派客户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