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聊天”边找肿瘤!患者开颅手术中被医生唤醒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3-29 13:40:31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宁)“患者经过手术后,肿瘤病变已切除。我们又对患者进行了沟通交流和肢体测试,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目前恢复良好。”3月28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匡卫平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您看下这个图片认识这个水果吗?这是什么水果呀?”3月26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患者田阿姨正在接受一场开颅切除颅内肿瘤病变手术,匡卫平拿着一副印有西红柿的卡片,跟田阿姨边进行“聊天”测试,边进行手势指导。

匡卫平(中)在跟患者田阿姨交流。受访者供图

据匡卫平介绍,3月初,湖南的田阿姨(化名)语言和认知功能受到影响,有时知道水果可以吃但认不全,或者忘记家人名字。于是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经医生检查确诊为左颞顶叶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

“因为患者的肿瘤病变位于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区,手术难度大。如果手术损伤到功能区,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失语、偏瘫等并发症。”匡卫平告诉记者,家属和医生都希望能在保留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前提下,切除肿瘤病变。因此经医院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电生理监测团队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田阿姨实施“术中唤醒”的开颅切除颅内肿瘤病变。

患者进行开颅手术,为什么中途还能被唤醒聊天?

通常情况下,开颅手术多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患者依靠机器维持呼吸,术中无法与医生互动交流。而“术中唤醒”麻醉是在唤醒前15分钟,停止使用诱导麻醉药物,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与医生配合完成神经功能测试和指令动作,甚至语言交流。

“通过‘术中唤醒’的常规交流测试,可以精确判断切除哪些肿瘤病变,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失语或偏瘫的并发症几率,最大范围保全患者的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匡卫平表示。

3月26日,手术历经4小时,其中患者“术中唤醒”测试时间持续近1个小时,田阿姨配合医生指令完成测试,医生也切除了肿瘤。“在测试中,我们会观察患者手脚活动情况、是否麻木、并让她做一些握手等手势。还会拿图片让患者识别辨认,问她是哪类水果。”

对于患者而言,接受“术中唤醒”手术需要勇气。为确保术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面对手术实况患者不会出现焦虑和害怕。匡卫平表示,“我们团队在‘术中唤醒’有着丰富经验,近期也成功实施了较多此类手术,成效显著。因此在手术前期,我们跟患者进行了充足的心理辅导,沟通解释术中的注意事项,也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充分支持和信任。”

0 阅读: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