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第2条燃气管道迟迟不动工,俄方追问中国大使,我方明确回应

马克独到 2024-05-09 19:25:33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开始寻求加强对外出口天然气的力度,来弥补战时经济的损失。其中,尤其是连接中国的第二条燃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成为重中之重。

不过,尽管俄罗斯需求十分迫切,但中俄双方却始终没有谈拢相关细节,这使得俄方感到焦虑,并频繁追问我方何时能够松口开工。

俄媒“今日俄罗斯”专访我驻俄大使张汉晖时,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问题展开了密集追问,其中主要围绕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谈判进展,以及双方是否就天然气价格达成一致等问题提出了相关质疑。

而面对来自俄方的问题,我大使随后明确表示,天然气价格不是导致“西伯利亚力量2号”没有谈拢的唯一决定因素,由于该项目体量过大,所以需要严谨的前期研究论证。我方一贯倡导产业上下游一体化模式,这样才能从单一贸易延伸到全产业链合作,从而建立更长期更稳固的合作,来分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

此前,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设想,如果能建成“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俄方每年可以向中国额外供应超500亿立方米的燃气,这个管道为俄罗斯所带来的潜在收入,可以大大弥补终止对欧洲能源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过,尽管俄罗斯单方想得挺好,但交易毕竟是双方的事情。对于需求侧的我们来说,虽然中俄高度合作,但在天然气问题上,我方实际进口选项有很多,更何况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此外,这个第2条管道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途经蒙古的风险度有多高,气价是否合理,国际地缘与能源市场形势未来走势如何,这些都是我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作为初步投资预计超过140亿美元的项目,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而且战略性不言而喻,所以需要更严谨的项目审查与讨论,以便于更贴合中俄两国战略利益。

更何况在能源交易当中,我方属于需求侧主动的一方,为了确保自身的国家利益,也应该用更审慎的角度看待这一项目,不仅要认真评估自身需求,同时也要争取一个合理的价格,同时更应规避任何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以防落入被动局面。

5 阅读:1671
评论列表
  • 2024-05-09 23:21

    要审慎地源政治风险

马克独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