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望32岁亲弟弟,乾隆前脚刚走,弟弟便说:我现在可以死了

陶陶读历史 2024-05-14 07:59:05

清高宗乾隆,是清朝最有名的皇帝,也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大独裁者,其统治时间之长,所统治人民之多,其所取得的文治武功之昌盛,很少有封建君主能和他相比。

作为君王,乾隆时不时地会展现“仁慈”的一面,他多次减免全国的租税,宽待臣僚,会见平民时也能做到亲切和蔼。然而这都不过只是其专制统治的表象而已,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绝对皇权,他便会立即施展雷霆之怒,别说是外人,即使是亲兄弟也不行。

乾隆在雍正诸子中排行老四,他的兄长们皆早夭。因此乾隆继位时,他的亲兄弟便仅剩老五弘昼和老六弘瞻。乾隆继位之初,他与弟弟们还能兄友弟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对于他的兄弟们变得越来越苛刻。

首先是老五弘昼,他与乾隆的年纪相差无几,身份待遇也没什么分别。因此对于自己的兄长,弘昼并不惧怕。即使皇兄继位后,弘昼依然大大咧咧、没大没小,以至于肆意妄为。

弘昼打小就十分昏乱,因此雍正并不是很喜欢他。

满清皇族的教育十分严格,需要熟练掌握满、汉、蒙、藏等多种语言。在上书房上学期间,乾隆是十足的学霸,能够流利地使用满、汉、蒙等语言。而弘昼则不然,他每天上课都走神,是十足的学渣。

一次,雍正心血来潮,想考考皇子们的蒙古语,乾隆对答如流,而弘昼则结结巴巴,一句话也接不上。

雍正本就是个暴脾气,他将弘昼撵到后院罚跪,不到日落不许回宫。

不多时,心疼儿子的雍正又折返回来,想看看弘昼的情况。谁知这孩子非但没有反省,反而还嬉皮笑脸地和对面的宫女对唱起小曲儿。

这下子可真把雍正惹恼了:“不读圣贤之书,满脑子鸡鸣狗盗,岂能为天下之主?”

于是他命身边宦官拿来鞭子,狠狠给了弘昼几下。从此以后,弘历和弘昼虽然吃穿用度基本没什么差别。但在继承人方面,雍正早就给弘昼画了一个叉。

乾隆继位后,其实是有心培养培养自己兄弟的。清朝与前朝不同,并不排斥宗室参政。例如雍正时期,便重用十三、十六和十七阿哥。其中十三阿哥胤祥总揽军政大权,被人戏称为“常务副皇帝”,十六和十七阿哥也作为军机大臣,辅佐雍正处理军政大事。

因此乾隆很希望弘昼、弘瞻能像前代怡亲王那样,既做兄弟,也做助手,把爱新觉罗的江山发展壮大。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弘昼连他十三叔的脚指头也比不上。

一日,乾隆收到了宝泉局递来的一个折子。打开折子后,把乾隆气得直瞪眼。原来,宝泉局新铸造了一批铜钱,正要拉往国库。经过弘昼的王爷府时,弘昼带着他的奴才、家丁冲了出来,硬要把装载铜钱的车拉进王府。

宝泉局的官员不敢得罪这位天潢贵胄,只能任由弘昼抢走“运钞车”,然后再向乾隆告状。

乾隆非常纳闷,自己对弘昼也不薄啊。乾隆继位时,将雍亲王府的所有财物,都赐给了他,照说根本不缺钱花。堂堂一个王爷,怎么就公然抢银行呢?

无奈之下,乾隆决定给予弘昼一点儿薄惩,要罚他去皇陵看守坟墓。皇太后听说此事后,却认为乾隆的惩罚太过。在老太太看来,天下都是乾隆的,弟弟找兄长要点钱花怎么了?

乾隆是个孝子,一想也觉得有理,于是对弘昼批评了两句,罚了几年的俸禄就不了了之了。

在母亲、兄长的纵容下,弘昼变得愈发不像话。一次廷议,弘昼与乾隆的亲信讷亲发生了口角。弘昼二话不说,飞起一脚踹倒了讷亲,对他拳打脚踢。

讷亲虽是乾隆的宠臣,但对于皇帝的弟弟,却还是不敢还手。但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对于弟弟的任性妄为,乾隆虽然恼怒,但也不好发作,只是骂了一句:“你在胡闹个什么?”

对于这些“小事”,乾隆尚能容忍。然而一旦干犯到他的皇帝威严,那就不好意思了。

自武则天以来,科举殿试常常会由皇帝亲自监考。一次,弘昼奉旨监考八旗子弟的科举考试,乾隆闲得没事,也过来监考。

到了中午饭点,弘昼便建议兄长回宫用膳,然而乾隆却迟迟拖着不肯走。这一下,弘昼居然急了,他满脸怒容地对乾隆吼道

“陛下不回宫,难道是担心我会收这些士子的钱?”

对皇帝展现怒容,简直大逆不道。乾隆狠狠地瞪了弘昼一眼,然后说:“当然没有,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随后拂袖而去。

到了第二天,弘昼才回过神来,回想起兄长杀气腾腾的眼神,不禁脊背生汗。于是他连忙入宫,向兄长请罪。乾隆皮笑肉不笑地回答:

“我当时不说话,是因为我不想看你因为继续顶撞我而被处死,你好自为之吧!”

听到“处死”这两个字,让弘昼如临深渊,也让弘昼对这个兄长感到十分陌生。弘昼这时才意识到,虽然他们是兄弟,虽然都姓爱新觉罗,但他们地位的差别如同天渊一般。他们首先是君臣,其次才是兄弟。

从此以后,往日做事随性的弘昼仿佛像变了一个人,从随性变成了荒唐。他不再关注政事,而是发展出一个奇特的爱好,给自己办丧事。

他经常把自己的房间布置成阴森恐怖的灵堂,命令家丁把饭菜都当成给自己的供品。更有甚者,他经常命令左右随从在他吃饭期间一直高奏哀乐,号啕大哭。然后弘昼再跳上桌子,大吃供品,丝毫不以为忌讳。弘昼的荒唐行为很快为乾隆所知,乾隆无可奈何,只好再次罚了他三年的薪水。

弘昼并不是真的疯了,但他确实被乾隆吓出了心理疾病。

乾隆三十五年,弘昼终于得偿所愿。因为这一次,他给自己办了一场真正的葬礼:他一命呜呼了。

在弥留之际,弘昼等到了焦急赶来的哥哥。当时弘昼已经口不能言,他不住地在自己的头上画了个圆。以乾隆的聪明,自然清楚弘昼想要啥——不就是个“铁帽子王”嘛!

清朝对于宗室的管理十分严格,皇子不封地、不临民,其爵位不能直接继承,而是降等袭爵。只有少数王爷不用降等,因此被称为“铁帽子王”。整个清朝,也只有12个王爷无需降等。

“铁帽子王”,必须功勋卓著之人才能戴上。弘昼荒唐一生,寸功未立,凭啥当铁帽子王。不过乾隆还是很给弟弟面子,他犹豫再三,摘下了自己的帽子给弘昼戴上:

“你想要我的帽子啊?那就给你戴戴吧!”

把皇帝的帽子给弘昼戴,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但也同样表明:“铁帽子王,没门!”不过念及兄弟情谊,乾隆还是让弘昼的儿子承袭了亲王之爵,但不过仅此一代,之后还是得降等袭爵。

老五弘昼或许只是荒唐,那么老六弘瞻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老六”了。

乾隆登基之时,弘瞻仅仅只有三岁。长兄如父,于是乾隆将弟弟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养。弘瞻很聪明,长大之后可谓能文能武。因此乾隆很想将弘瞻培养起来,还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弘瞻的表现变得愈发放肆。他无心政务,每天只是提笼遛鸟、不务正业,除了写几首诗,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利用自己王爷的身份来敛财。

照说弘瞻贵为御敌,理应不缺钱,但他对于孔方兄的渴望,完全刻进了骨子里。

一次,弘瞻喜欢江南女子,于是他命商人江起镨下江南去为他挑选几个“瘦马”。江起镨不敢怠慢,花巨资买下几个美女,然后带着她们向弘瞻要钱。

谁知弘瞻花销大,手头很紧,一时间拿不出钱来。债主催债,即使王爷的脸上也挂不住。弘瞻突然想到自己有个名叫高恒的朋友,此人官居两淮盐政。两人沆瀣一气,私下里做着走私人参的生意。

要知道,人参买卖乃是皇家垄断,售卖的钱财都是直接进入皇帝的小金库的。弘瞻惦记上皇帝的钱袋子,可谓是胆大包天。

弘瞻派遣王府护卫带着江起镨到高恒处,让他走私人参,牟利以偿还欠债。不久后,江起镨的走私行为被官府查获,顺藤摸瓜,最终查到了弘瞻头上。乾隆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决定彻查弘瞻的所有不法行为。

最终调查发现,弘瞻经常利用自己王爷的身份,到处欺压百姓,向他人购买奢侈品,从来都只花很少的钱,有时干脆就不给钱。

为了开煤窑,弘瞻强行抢夺老百姓的土地,造成老百姓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横死街头。

乾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对弟弟已经够优待了,甚至给他发了双倍的薪水。不知为何,弘瞻竟然还是如此爱财。

更令乾隆震怒的是,弘瞻竟试图买通军机大臣阿里衮达,想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入军机处。要知道,军机处是朝廷中枢的中枢,是乾隆之禁地,岂容他人染指?

随后,乾隆将弘瞻叫到面前,一笔一笔地跟他算账。

当年,弘曕的生母谦妃寿辰的时候,乾隆既没有加赐,也没有祝贺。弘瞻怒形于色,竟写诗讽刺乾隆。乾隆毫不客气:“你明明如此有钱,不思侍奉母妃,反而还向母妃索取财物,作为人子能够这样吗?”

随后,乾隆又提起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弘瞻在圆明园失火时的表现。当时诸王公皆赶来救火,而弘瞻明明住在圆明园附近,不仅不来救火,而且还最后一个到场。当时,他一直都在嬉皮笑脸,丝毫没有将哥哥的安危放在心上。

还有一次,弘瞻和弘昼向皇太后请安,在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谁知此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于是乾隆责备两个弟弟“仪节僭妄”。最终乾隆皇帝给予了弘曕严厉的处罚。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乾隆决定革去弘瞻的亲王爵位,降为平头贝勒,并永远停俸。

弘瞻一生富贵,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乾隆平时没表现,没想到对自己的错事记得那么清楚。

从此以后,弘昼闭门不出,变得郁郁寡欢。病由心生,年仅32岁的弘瞻一病不起,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呜了。

这回轮到乾隆慌了神了,他赶紧亲赴弘瞻的住所看望。面对哥哥的好心劝慰,弘瞻强撑病体,想在被褥里向乾隆下跪。

弘瞻再怎么犯错,也是乾隆的弟弟,也是乾隆看着长大了。看着弘瞻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勾起了乾隆的手足之情。在这一刻,乾隆才脱去皇帝的面具,重新成了一个哥哥,他握着弟弟的手,流着泪说:

“我对你只是想暂时惩戒一下,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你好好养病,爵位我会给你恢复的。”

然而乾隆的关心并没有挽回弘瞻的生命,自知大限已至的弘瞻对家人说:

“现在我终于可以死了。”

君无戏言,乾隆果然恢复了弘瞻的爵位,但这并不能拯救弘瞻的生命。乾隆万分悲痛,亲自写诗镌刻在墓碑上,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

其后,乾隆虽然下诏恢复了弘瞻的爵位,但仍没有留下他的命。弘瞻的去世,让乾隆大受打击。

康熙时期,九子夺嫡,闹得不可开交。雍正与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手足相残,乾隆虽然年纪轻轻,但也是亲历者。乾隆继位后,一直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因此乾隆对自己的兄弟极好。

但是天家无情,乾隆与弘昼、弘瞻首先是君臣,其次是兄弟。而兄弟与君臣的界限不甚明了,谁又不能保证不犯忌讳呢?前文也提到,弘昼、弘瞻只是不小心跪错了地方,压到了平时乾隆跪的位置的一小点,就招致了乾隆的雷霆震怒。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之下,弘昼和弘瞻又如何能感到幸福。

因此弘昼沉迷于给自己办丧事,以荒唐来度过余生;而弘瞻则迷上了敛财,以赚取孔方兄而自娱。

封建皇权之下,哪有什么骨肉亲情。最终,乾隆还是没有避免其父雍正的悲剧,两个弟弟一个疯,一个早死。即使追悔终生,也没有任何用处。

0 阅读:10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