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7个饮食“不等式”,颠覆你的健康观点

文化养生谈 2024-02-11 07:19:24

《汉书·郦食其传》:“民以食为天”,明代李时珍也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饮食,这个看似简单却不容忽视的话题,每个人都离不开食物,但为什么要吃、怎么吃,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明了。

接下来,我将为您揭示几个饮食中的不等式,这些或许是您未曾深入了解的奥秘。

1、吃得好不等于营养好:

许多人误以为生活的改善就意味着餐桌上的丰盛,大鱼大肉才是健康的保障。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在当今社会,营养优良的关键在于平衡。过量的脂肪、糖分和蛋白质,都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尤其是引起体内酸碱失衡。

长此以往,这样的饮食习惯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2、酒足饭饱不等于是福:

有的人总以为酒足饭饱便是幸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酒足饭饱非但不是福,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诸多祸害。

酒足饭饱不仅会增加胃、肠、肝、脾等消化器官的负担,还容易导致人们感到疲倦。尤其是那些有消化系统疾患的人,酒足饭饱甚至可能诱发急性重大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错误的认识,珍惜身体健康,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饮食带来的危害。

3、价钱高的蔬菜不等于营养价值高:

一些人在选购蔬菜时,单纯地以价格高低来评判其品质。他们认为,价格昂贵的蔬菜必定富含更多的营养,但事实并非如此。

蔬菜的营养价值,其实取决于蔬菜本身所含的铁、钙、钾、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量,而非价格标签上的数字。

就好比一本书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其售价,而在于书中的内容和智慧。因此,我们在选择蔬菜时,更应该关注其营养成分,而非仅仅被价格所迷惑。

4、蔬菜越新鲜不等于食用越安全:

新鲜采摘的蔬菜,散发着清新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但这些看似完美的蔬菜也有可能隐藏着危害。

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这些蔬菜在采摘后不久就可能沾染有害物质。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蔬菜越新鲜,其上的有害物质就越多,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科学研究证实,许多蔬菜如甘蓝、青椒和菠菜等,在存放一周后,其维生素C含量几乎保持不变。如果我们将蔬菜冷藏保存,营养素的损失会更小,而残留在蔬菜上的有害物质会逐渐分解衰减。

这时候再进行认真清洗,就能做到既保证蔬菜的营养丰富,又确保其卫生安全。因此,不妨选择那些略显成熟的蔬菜,它们可能更健康、更安全。

5、精白的米面不等于应成为餐桌上的主食:

经过深加工的精白面粉虽然口感细腻,但却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素,如锰、铬、镁和锌等。

相比之下,全麦粉保留了更多的这些营养素。在碾磨稻谷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营养素和维生素都随着外层被去除。精白大米相较于碾出的普通米,其营养价值更是大打折扣。

在一些地区,甚至只能碾存40千克的精白米,导致大量维生素的流失,其中维生素B1、B2、B3、B6、E以及泛酸和叶酸的损失尤为严重。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食物的天然形态,选择保留更多营养的全谷类食品。

6、清淡不等于清补:

清补的核心在于补养,并不是只需要关注食物的清淡或素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解热消暑的功效,以对抗炎热的气候。那么,夏季哪些荤食和补品也具有清补的功用呢?鸭子:性味甘咸、平、微寒,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它适用于治疗虚劳吐血、脾虚温热等症状。

泥鳅:也是夏季清补的优选。它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营养价值极高。泥鳅炖汤,既美味又营养,是夏季清补的好选择。

鱼肉: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是普通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肉与其他食材如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搭配炖汤,同样利于清补。

7、保质不等于保鲜:

我们购买加工处理后的食品时,总会细心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保质期相同的情况下,总会偏爱选择生产日期更靠近购买日期的食品,这正是为了追求那份新鲜美味。尽管质量可能相同,但新鲜程度却各有不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发明了冰箱,它利用低温来抑制被贮藏食物中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延长保存期限。虽然达到了保质的目的,但冰箱却无法始终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口感和鲜度。这也正说明了,保质并不等同于保鲜。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