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人们在追求确定性的时候降低了人生前进的速度

长江新世纪 2024-04-23 13:29:09

摘自《对白》本篇作者:樊登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青少年时期可能每个人都差不多,我过去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小时候,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爸爸,不让我读课外书,《儿童文学》啊,《少年文艺》啊,在我们家都算“禁书”,只要看见就没收。我爸爸认为只有数理化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小时候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和所有人一样,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路走来,最后读了一所理工科的大学。我觉得所有的年轻人都差不多,生活中充满着痛苦、焦虑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怀疑,每天执着于“到底考研还是找工作”“出国还是留下”“谈恋爱还是不谈恋爱”……所有的事情都会让你产生纠结。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生活得很焦虑、很痛苦,直到有一天读到《论语》。这件事的契机是我整天听到别人引用《论语》,自己却一句都说不上来,我觉得有点儿丢脸,于是就想把《论语》拿出来读一读。结果翻开《论语》一看,有两句话就击中了我—“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后来,这两句话始终是我在微博上的个性签名。

为什么这两句话能够击中我呢?那个时候我刚开始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台里吃完晚饭才回家,这样每天就可以省一顿饭钱。如果台里有多余的盒饭,我还可以带一份回家给我的女朋友。

实习期间,我每个月只有1000块钱工资,坐公交车都想逃票,可想而知有多穷。每天都处在彷徨和焦虑之中,什么时候才能有钱?什么时候才能像别人一样有房子?晚上下班,走在北京的街头,看到万家灯火,那么多亮灯的窗子,竟然没有一扇属于我,太生气了!

转正之后,有了一点收入,趁着那时候房价比较低,赶紧付了首付,买了一个房子,紧接着就被房贷、车贷压垮了。每天早上睁眼就算账,只要我的节目今天停播,房贷就还不上。

房贷还不上意味着什么?银行要收走房子,你就要很失败地离开北京。不能接受!我相信很多人有过跟我一样的感受,经济压力带来了非常强大的压迫感。

而当我在《论语》中读到“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时候,一下子想到,孔子所在的那个时代,生活压力恐怕比我更大吧?他们每天颠沛流离,还有性命之忧,但是心中所想的却是天下。这给我的内心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力量,让我能够不再过多地考虑收入问题,而是去认真地做节目,认真地想怎样才能把每一期节目做得更好。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当你的内心发生了改变,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在你眼中的映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ABC 原理”。A 代表事件的发生,B 代表你对这件事的看法,C 代表你心中的压力状况。我们每一个人想要降低内心的压力状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改变 A :让自己变得有钱、让孩子的成绩变得更好、让老公对自己更好……人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 A,但是你会发现,按下葫芦起了瓢。你把这件事按下去,那边又冒了出来 ;把那件事按下去,这边又冒了出来。

其实,人生到最后一定会面对的痛苦,很多我们都还没有经历过呢 :生离死别,生老病死,与自己最爱的人分开,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每天担心的不再是房贷问题,而可能是怎么去医院做透析、坐在轮椅上还能不能独立行动……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流逝,生命老去,生活中种种的 A只会越来越糟。而你怎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 C、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呢?正确的做法只有改变 B,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水平。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A 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当然可以改变 A,但是改变 A 并非唯一的路径。

“领导力”是一系列的工具

后来我学别人创业,用非常快的速度搞垮了一本杂志,那本杂志叫作《管理学家》。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自己做《管理学家》的时候完全不懂什么是管理。

虽然我的硕士专业是管理学,但是你们知道,管理学的硕士课程主要是数学,决策树之类的东西,在工作实践中完全用不上。怎么跟员工谈话?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不知道。怎么激励员工?不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凭着一股热情。所以我最后总结:要搞垮一家公司,最快的方法就是“无知的勤奋”。

那时候,我为了把这本杂志做好,作为总经理,跟着发行人员跑遍了每一个报摊,亲自与每一位客户深入攀谈,希望人家在我们的杂志上投放广告。这样够勤奋吧?折腾来折腾去,把投资人的钱花光,杂志就倒闭了。

也正是在这本杂志倒闭之后,我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什么是领导力。大家知道我写过一本书—《可复制的领导力》。原来,领导力并不是摸索出来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力是一系列的工具。

所谓领导力,就是你怎么跟员工说话,怎么给他布置工作;怎么表扬他,怎么批评他 ;怎么跟他开会,怎么给他授权 ;怎么带领他们进行创新和变革……全都有工具、有步骤。你只需要按照这些步骤去做,领导力的水平基本就能达到 80 分。

所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了吗?当你读完这些书以后,会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之前一直在“裸奔”,凭着一腔热情,凭着一系列无知的勤奋,凭着 “我的脑子不会太笨”的想当然,就去做事。

我那时候总是带着一名市场总监去与别人谈广告合作。有一天,和客户吃完饭出来,走在路上,那个市场总监突然就不高兴了,对我说 :“樊总,我决定辞职。”

我愣住了,“为什么?我们刚才谈得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辞职呢?”

她说 :“我觉得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全是你在谈,你要我干吗?所以我决定辞职。”

那天我们俩不欢而散。

但是后来,在我读了关于领导力的书、开始讲关于领导力的课以后,我学会的第一条规则就是 :什么叫“管理者”?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

当你能够理解这句话,才知道作为管理者,你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别人”产生自豪感,让“别人”产生责任心,让“别人”感到这份工作有意义,否则你的活儿干不完。

当初不理解,把一本好好的杂志做垮了。

后来,我做“樊登读书”的时候,就预先做了很多的功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我要分享给每一位想要创业的朋友 :不要着急去拿大笔的投资。我们当初做杂志的时候,靠“刷脸”拿到了一大笔钱,并且很放心地拿去花,直到花完才知道做错了,而这时候没有人会再给你投第二笔。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拿投资的时候,就是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一旦开始,发现你花出的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二笔投资是不会到来的。

为什么不要着急去拿太多钱呢?你可能会说,现在大家都在拼命融资啊,“天使轮”“A 轮”,动辄两千万、一个亿……但是,过多的钱会掩盖你所犯的错误。当你手上有着两千万的时候,你就会追求按照日程表做事,按照商业计划书做事。

事实上,没有一笔生意是能够完全按照商业计划书做起来的。但因为你手里有钱,你会觉得没关系,可以按照商业计划书一步一步地做,一直做到等待第二次融资的时候。这就是大量的创业项目失败的原因。

作为创业者,你首先要学会用最少的钱去验证“价值假设”。什么叫“价值假设”?就是你所做的产品有没有人愿意花钱买?

接下来,如果“价值假设”得到了验证,你需要做的是验证它的“增长假设”。“增长假设”的意思是,该产品能不能以一个“低的边际成本”的方式,实现快速增长。

当你把这两个“假设”验证清楚以后,再投入更多的钱、更多的资源,把它加速做起来,仅此而已。

所以,当我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完全没有当年做杂志的焦虑感。创业就在我家,员工就是我和我儿子。我们每天给别人讲书。拉一个微信群,手指摁住语音留言键,讲一分钟,松开,再讲一分钟,松开。一分钱都不用花,家里 Wi-Fi 足够稳定就行。

很快,一个群就加满了,500 个人,每人交 300 块钱。群里有人问 :“我的朋友能不能听?”我说 :“没关系,发红包就可以。”

于是,再买一部手机,两部手机摁着一起讲。1000 个听众,第一桶金 30 万,就这样赚到了。

然后,我开始做 APP,做微信公众号,直到今天,积累了近 4000 万名用户。当你读了足够多的书以后,你就掌握了工具和方法,把这些用到你的工作当中,你会发现变化。

我对公司员工有个要求 :向我提出任何建议的时候,你必须同时告诉我这个建议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哪里写过这个原理?有没有案例?最好还能告诉我,出自哪一本书。

很多人也说我 :“你这样就是个书呆子呀!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讲的就都对吗?”

我的观点是,书上讲的确实未必都对,但是总比你自己瞎琢磨强。而我们很多人就喜欢自己瞎琢磨,琢磨完就去做,导致的结果是可能会交大笔的“学费”,还带来很多痛苦,甚至很多人不得不卖房创业。其实不用。

你要知道,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确实是有效的。找到靠谱的好书,就一定能帮到你。

朋友圈往往代表着你的“认知局限”

好多人对我讲 :“樊老师,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事情还是应该努力地去‘躬行’啊。”

我就问他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呢?”

他也答不上来,只觉得听起来很有道理。

我告诉他,你之所以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原因只有一个—合辙押韵。人的大脑就这么容易被欺骗,它就愿意相信押韵的信息。根据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研究,人的大脑很容易被押韵的说法影响,只要你说出押韵的话,别人就愿意相信。

我问对方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应该如何实现呢?”

他回答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你看,又是一句押韵的话。

我接着问 :“若说‘阅人无数’,你见过谁啊?你见过孔子吗?”

“没见过。”

“你见过老子?”

“没有。”

“你见过释迦牟尼?”

“没有。”

“那么,拿破仑?”

“没有。”

“苏格拉底?”

“没有。”

所以,你能见到的是什么人呢?都是一些跟你差不多的人,每天在你身边晃来晃去的人。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你被你周围那些人困住了,你跟你周围那些人的认知水平差不多。他们说着什么样的话,你也说着什么样的话。

尤其是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所有的年轻朋友都要警惕一件事 :认知局限。微信也好,微博也好,你可以自主选择你的关注对象,遇到不喜欢的人,你可以将其“拉黑”,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干净”。你会和那些与自己的认知趋同的人待在同一个地方,从而产生“回音壁效应”,认为自己目光所及就是真实的世界。当你只和那些认同你的人在一起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认知就会被局限在一个越来越狭小的空间里。

所有不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认为痛苦是理所应当的,愤怒是理所应当的,纠结也是理所应当的。其实,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凡是令你痛苦、愤怒、纠结过的事情,前人一定都经历过,而且他们都对此做过研究,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派来学习,立刻就能减少大量的痛苦、愤怒和纠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