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这个纷争不止、颠簸前进的时代——写在《巨人》动画完结之后

木白漫剪 2024-01-08 11:35:43

2023年11月,随着MAPPA制作的《巨人》最终章最后一部分的播出,从2013年开播的《巨人》动画终于宣告完结。

相比开播时的大红大紫,第三季“看海”前的口碑巅峰,漫画完结时的口诛笔伐,《巨人》动画的完结有些静悄悄。

距离动画播出一个多月后,几乎就彻底没了声音。

留存至今的粉丝们制作的各种完结纪念的MAD沉入推荐算法的海底,乐子人们高清重置版“那种事不要啊.gif”也在各类论坛中鲜有出现。

我想,以一个更加理性客观的角度去聊《巨人》这部动画,现在或许正是时候。

01

爱恨交织的104期

关于这个争议性的结局,我首先想聊的,就是104期的关系处理。

在灭世级的危机地鸣面前,曾经相互厮杀的岛内外双方联手组成救世小队,阻止了艾伦。

104期队友更是再续前缘,三笠和阿妮配合无间,让在千钧一发之际抓住了莱纳,阿尔敏更是和阿妮好上了。

对此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声音:有人认为104期是“拿了马来绿卡”,104期内部的和解是忘记了前辈的惨死,不可饶恕。

有人认为,现在的帕岛人本来就要为千年前的历史罪行赎罪,赞成吉克的“安乐死计划”,甚至将主角团追求和解的行为与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划等号。

不过,我认为,104期的感情,也不能简单地用一句“仇敌”概括。

在他们手上沾染彼此的鲜血、不共戴天之前,他们就已经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了。

虽然战士三人组在这其中有演的成分,但他们一起度过的训练兵时光、一起克服的那些难关、曾经的交心夜谈,都不是虚假的。

如果没有那堆陈麻烂谷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年轻人本该像这样情同手足、配合无间。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会互相沾上对方的鲜血,也正是被艾尔迪亚的历史遗留问题拖入了黑暗的森林,在“谈一谈”之前就预设了对方的立场。

因此,当我看到他们在灭世危机面前冰释前嫌、再续战友情的时候,我非但没有觉得恶心,反而还有点感动。

至于拿兵长和韩吉这些调查兵团的前辈和他们的血债来说事,我想,兵长自己对埃尔文问出的那句话,已经足够说明他们的立场:

“我们献出的心脏,难道就是为了让他去踩碎别人的心脏吗?”

调查兵团的初衷并不是杀死异族,而是探索墙外的世界。

至于他们间的血债,兵长的同态复仇,到吉克为止,一味地同态复仇并不可取。

作为马来方“老东西”的代表,马加特元帅也用自己的牺牲给出了答案:世界终究属于104期这样的年轻人,决定世界命运的,不应该是那些“历史问题”。

02

建立在累累尸骸上的暂时和平

关于这个结局的另一个争议,当属这个地鸣后的和平:以八成人的性命为代价,岛内外实现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代入岛内的人觉得岛外还是疑似有点城市化了,104期“艾奸”罪大恶极。

代入岛外的人觉得你艾尔迪亚人千年前奴役世界,千年后地鸣致使生灵涂炭,你有脸要和平?

其实,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就是个放大版的104期内部问题。

双方手上都沾了对方的血,谁都不干净。也许艾尔迪亚千年前有错在先,马来人后来也一边迫害艾族人,一边又行古艾尔迪亚之事:用巨人之力搞霸权。

如果真顺着情绪把同态复仇的杆子一捅到底,那就只能互相杀戮,直到一边灭绝。

更要命的是,岛内和岛外并没有像104期这样建立感情的机会。

甚至,长期以来,双方都缺乏一个可靠的沟通信道:墙内的王只想自闭地庇护子民,墙外的马来每天枕戈待旦。

结果,马来的“扩张性防御”、“特别军事行动”,反而使一场本不会发生的战争,以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爆发。

可以这么说,岛内外的全面战争从一开始就难以避免。

然而,我们要看到的是,人类的历史也是战争的历史,而战争本身也是一种文明交流的方式。

从人类掌握农耕技术开始,战争的最终结果就不再总是斩尽杀绝,更多的是同化与融合。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这些实力至上主义的口号有一定的道理,开启战端时,双方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只有双方付出的代价足够沉重,彼此又不约而同地发现,无法通过大炮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们才会坐到谈判桌前。

而这八成人的生命、以及千年来无数被迫害的艾族人,就是这个和平的代价。

当然,这个和平的原因,一方面是双方已经打疲了,彻底失去了继续战争的潜力:岛外一片凋敝,岛内失去了战略武器,人口基数和生产力基础低下。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104期在这其中的特殊地位。经过灭世之战后,他们成为了岛内外沟通的一个可信的信道。

至于故事最后,多年后战端再起,世界毁灭,又有人向巨人之力伸手,新一轮的轮回开启。

无论这个多年后是“两千年后”还是“两万年后”,都不能说明这通折腾毫无意义。

因为,能够维持如此长时间的和平,长到足以让帕岛从前工业革命时代进化到赛博朋克时代,这已经够童话故事了。

03

世上最“自由”的人

虽然我认为《巨人》的结局没那么烂,但我也能理解,这个结局的风评究竟是怎么变坏的。

当读者群体挑刺设定、质疑作者的屁股和三观、以乐子人的方式解构作者试图传达的命题时,只能说明一件事:

这故事,不好看,读者在故事中的预期落空了。

读者落空的预期是啥,相信不必我多说,各位读者应该也都明白:主角的塑造。

在《进击的巨人》的最终决战中,主角艾伦完全沦为一个剧本的奴隶,像个中立BOSS一样发起了地鸣。

他甚至都不能像其他灭世反派一样说几句远大的理想出来,只能说自己通过始祖巨人的力量看到了未来的剧本。

这个事情要说合理那也挺合理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奇异博士一样,从无数个未来中选出唯一一个成功的未来。

大多数人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条选择肢,估计CPU就直接烧了。更别说艾伦这除了莽就是冲的混小子。

莱纳在第二季最后曾经说,坐标之力落入艾伦手中是最坏的情况。只能说,莱宝看错了很多事,唯独这件事看得挺准。

然而,自从“看海”开始,《巨人》一直在有意地拔高艾伦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他看上去老谋深算、胸有城府,与吉克私下达成约定。他对自己够狠,自残混入敌人中,蛰伏许久,雷贝利欧一战惊人。

他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脸上写满了“过去那个软弱的自己,已经死了”。

正因如此,当跌坐在海里的艾伦,原形毕露地喊出“那种事不要啊”的时候,观众都跟阿尔敏的反应一样:

“这么逊的话没想到你真能讲出来啊。”

谏山创一贯喜欢写人死前的丑态百出,然而,越是临近结局,那些逝者反而越安详、越体面。

韩吉都能见到调查兵团同志了,马加特从容赴死,吉克想通了之后主动求死,站在他的立场、他的信仰,弗洛克也算是壮烈牺牲。

唯独到了艾伦这里,谏山创又一次发挥了他的恶趣味。

借用二台台长对《巨人》的一个点评:巨人前期的故事推动核心,就是“救艾伦”。

这拉高了故事的戏剧张力,因为主角救配角实在是太没悬念了。让主角自己出事,才能更好地刺激观众的神经。

但这也牺牲了艾伦这个主角的塑造,从头到尾,他都是那个愣头青,是只要三笠一撒手立马就能把自己浪死的家伙。

回顾一下《巨人》动画前三季的最终决战,被拯救的艾伦的确回来天神下凡了,可这些亮眼表现都很难说是出于他的成长。

第一季,跟女巨人摔跤,靠着那股愣头青的狠劲以及阿妮教她的技战术翻盘;第二季,靠突然觉醒的坐标之力控制无垢巨人。

第三季,斩杀超大巨更像是阿尔敏智谋与勇气的主场,艾伦执行的那一刀,只是给观众一种宿命感:他终于战胜了自己心中的噩梦。

这么看,艾伦最终季这个逊态百出的谢幕,倒也符合他一贯的人设。只不过,读者期待的永远是主角的超水平发挥。

一个平平无奇的宅男能够以钢铁的决意穿越无数世界线,欺骗世界抵达“命运石之门”,这叫神作。

一个故作深沉欺骗观众的愣头青,最后原形毕露,我只能说,作者挺幽默的。

《巨人》动画连载十年,从火遍全球的“闭嘴番”,到有口皆碑的“神作”,再到最后稍显寂寞的谢幕。

也许再也不会有这样一部作品,能够同时收到这么多的赞美与骂声。

它不完美,但它的影响力也不可抹煞。再过个十年,依然会有人翻开这部作品,有关它的争论也许不再尖锐,亦不会停息。

因为,这不是局限于某个时代的故事,而是从古至今,我们一直苦苦求索的命题。

0 阅读:9

木白漫剪

简介:自制漫画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