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云水云心 2024-02-03 19:38:23

(作者:刘辉)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在乡村治理中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以乡村之治聚振兴之能,奋力书写“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善治答卷。(四川党建)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治理、文明乡风等多层面的多措并举。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同步推进,全面发展要靠基层组织去推动,没有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不可能有效实现乡村治理,也就无法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二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需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只有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才能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建设法治乡村、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通过坚持依法治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防范在先,疏导在前,及时解决矛盾,防止激化矛盾,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

当前,要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基层政府带领下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使广大农民逐渐意识到实现乡村振兴是自己的事情,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效的乡村治理能让农民成为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担当乡村公序良俗的维护者和倡导者,而且有助于乡村社会防范风险、化解矛盾。

乡村治理摆在首位的是要激发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乡村振兴的依托力量。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全方位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制定、活动实施、进程监督和成果分享,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良好的乡村治理还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亟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以强有力的组织力量为支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促进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善治提供组织保障。(作者单位:江油市华丰中学)

0 阅读:1

云水云心

简介: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