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好护士”董海静:用心雕琢护理,让爱谱写希望

齐鲁晚报 2024-05-11 19:40:19

刁明杰 青岛报道 通讯员 谢小真

董海静,女,1975年10月生,中共党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护理学组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整合护理专委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泌尿外科护理分会副会长,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工会积极分子,卫生系统优质服务明星,青岛市护理学会先进个人,岛城最美护士。从事护理工作30年,董海静时刻深耕临床一线,以救死扶伤、服务患者为目标,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

心系病患,奋斗始于梦想

从成为护士那天起,董海静就把促进人民的健康当作自己最大的奋斗梦想。担任泌尿外科护士长之初,专业跨度较大使压力激增,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头学习。她通宵达旦翻阅大量的教材文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抓住任何机会虚心向老同志、医生请教;亲力亲为、身先士卒护理每一位患者,很快全面掌握了泌尿外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在董海静看来,护理工作不是某个护士的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密切配合。作为护理管理者,除了自身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带出一支出色的护理团队。她不仅严把工作质量关,更注重挖掘和培养护士的潜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团队每个人的长处,帮助年轻护士用专业的眼光审视病情,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永远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让年轻护士掌握规范操作,每次技能比赛前,她不但加班加点、手把手培训指导,还给大家定饭、心理疏导,解决后顾之忧,连女儿生病都顾不上。她带领护理团队创建了首批市级优质护理病房、“舒畅家园”省级十大品牌,荣获“2017年青岛市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优秀案例一等奖”“2022年度中国医院管理区域优秀奖”等奖项。

热心公益,前行源于信念

“护士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木头和纸片, 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近几年来,她多次开展志愿服务,牵头建立协作关系,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急救培训进地铁”志愿活动;进入莱西姜山卫生院送健康活动;走进金湖路泰州路社区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活动;走进平度李园卫生院开展义诊、健康教育活动;进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开展义诊、健康查体、健康教育活动;走进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08年她以护理组长的身份参加汶川地震伤员救治;新冠疫情期间,数次落实抗疫队员的关心关爱工作,协助解决家庭、生活的困难;2023年她作为护理专家参与多批次藏族同胞术后康复指导,让他们重获健步新生。董海静热心志愿的事迹,先后被大众网、齐鲁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网等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

创新服务,护理科研敢争先

董海静曾先后到瑞金医院、北大医院、台湾双和医院等学习业务和管理,熟练掌握外科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急救技术等,尤其擅长泌尿外科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自主创新设计发明的“多功能膀胱造瘘管”获市卫生健康委创新成果第一名。她率先开展ERAS工作,创建“ERAS品质链”,连续获得三届青岛市外科专委会一等奖、市卫生健康委创新成果一等奖,主持市级继教项目3次,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她积极创新,改进工作流程、护理器具15项,多次获得青岛市创新服务举措奖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 2篇、中华级5篇)、论著4部、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持课题获得2018年山东省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一位);获得总院长基金项目、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项目各1项。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董海静将不忘初心,坚持创新,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