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亚太拱火,日本媒体人:得想清楚何去何从了

亚太说 2024-03-28 04:20:56

弥漫着“火药味”的动向愈演愈烈。让我产生这种感受的是当前亚太地区的局势。首先,我想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些动向的具体所指。

美日菲强化军事合作

今年3月,我读到一篇题为《日美菲将举行首脑会谈,强化对华包围圈》的报道。这是一篇“预告性质”的报道:美国政府打算结合4月岸田首相访美,邀请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三方首脑会谈。该报道称,“三国将致力于深化合作,强化对华威慑力”。

2022年6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任后,日美两国政府加快了与菲律宾在安保层面强化合作的步伐。日本去年4月创设“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机制,意在为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的军队等提供防卫装备。菲律宾便是实施对象国之一。该机制是基于2021年末日本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所创设的。此前日本开展的国际合作一直以“非军事”为原则,自此迎来了重大转变。日本此前通过提供巡视船等方式支持菲律宾“提高海上监测能力”。继去年10月日本海上自卫队参加吕宋岛南部太平洋海域的美菲联合军事演习后,岸田首相11月访问菲律宾,正式决定首次动用OSA向菲律宾海军提供海岸监视雷达。对此,某媒体报道称“日菲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东海安保由日美韩负责,而南海安保今后或将以日美菲为轴心”。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去年夏天在美国戴维营,美日韩举行三方首脑会谈宣称“美日韩的安保合作到达了新高度”,实质上形成了“准三国同盟”。这两次事件结合起来,如同在西太平洋划了一道弧线将中国团团包围。“对华威慑网”正步步紧逼。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海军基地。1992年美国曾被迫撤离了海军部队。时隔30多年,美国通过拉拢日本进入该地区,在新的霸权构想下重返苏比克湾。如此一来,我们可清晰地看到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海域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

美日韩引发的对立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是最近发生的事件。3月18至20日,第三届“民主峰会”打着“面向未来一代的民主主义”的旗号在韩国首尔召开。这个所谓的“民主峰会”在美国总统拜登主导下于2021年首次召开。首届“峰会”打着“改造民主主义”“对抗威权”等旗号筛选受邀国的同时,还试图邀请“台湾”与会。从创建伊始,该峰会就是一场“政治秀”,其存在意义引发了各种质疑与批评。此次“峰会”的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拜登总统兴师动众地把舞台挪到了韩国。

出席此次“峰会”开幕式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谈道:“威权主义高压体制正利用科技手段试图弱化民主主义。在此背景下,为让科技切实服务于维护民主主义价值·范式,我们必须努力。”台湾当局的唐凤也发来了视频寄语。人工智能(AI)等IT、数字化技术如今已是全人类共同的重大课题,然而却煞有其事地被拿到充满美式双标、对立色彩浓厚的场合加以讨论,这毫无疑问是一场矛盾百出的政治秀。对此,中方媒体强烈批评道:“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把民主主义问题当作武器、道具,刻意制造阵营对立。当今世界不需要打着民主主义的名义人为制造对立,各国应和睦共处,为实现合作共赢而共同努力。”(人民网日文版、3月22日)

3月18日,韩国民众在首尔抗议“民主峰会”召开。(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不仅限于这两大事件,弥漫“火药味”的动向数不胜数。我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美国正试图从两方面构建“威慑中国”的“包围圈”:在亚太地区开展有物理性实体的军事合作和在“价值观”方面发起意识形态博弈。换言之,美国正采取行动不断加速美中博弈白热化。当今世界,单极霸权已步入衰退期。美国却在政治、外交、安保、产业、经济、科技、文化等一切领域顽固不化,“威慑中国”成了美国的“底线思维”。美国的所作所为正引发一系列充满火药味的事态。

读《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

在进行以上思考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去年10月,中国发布的《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

这是第一份全面阐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文件。该政策文件“基于对亚洲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的评估及看法,全面阐述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成果、政策理念和目标,宣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发展促进周边发展,同地区国家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共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绘就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新时代亚洲愿景”(新华社、2023年10月24日,以下引用同)。

首先,关于亚洲的定位,该文件阐述中方立场称:“近年来,亚洲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亚洲是全球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将持续成为全球发展繁荣的热土。同时,全球治理失序,冷战思维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横行,能源、粮食、金融、产供链、气候变化等多重风险对亚洲影响日益突出。亚洲也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问题突出等挑战。一些国家加紧构建地区军事同盟……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犹存。”基于此,文件进一步剖析道:“围绕亚洲的前途,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和走向。一种是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发展优先,致力互利合作,坚持开放包容,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和合共生。另一种是重拾冷战思维,再搞封闭式集团,推行价值观划线,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将地区安全阵营化,鼓动分裂、制造对抗。”该文件的阐述精准地切中了我开头所举两个事例的要害。

基于以上基本认识,就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文件综述道:“中国同亚洲国家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弘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不断推动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向前发展。”随后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互利共赢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惠利周边”“区域合作走深走实”“有效管控热点问题”“有力应对风险挑战”等六个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与阐释。此处提到的“万隆精神”很好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通过这些分析,文件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新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主张”。吸引我注意的是实践“亲诚惠容”的理念等几个高度浓缩理念、原则的汉字四字熟语。

截至3月19日,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已成功开行超过9000列,累计运输跨境货物795万吨

此外,文件谈道,中国促进“全球南方”团结与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同时提及中美关系时呼吁“中美应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基础上,在亚太实现良性互动,为地区稳定发展提供正能量”。文件还强调“中国将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同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并号召“同地区国家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这份政策文件精准戳中了美国及其同盟国日本、韩国等我们周边地区形势演变的“痛点”。同时它还向美国以及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想要怎样的未来。

“新时代‘亚洲世纪’新愿景”和日本

文件还进一步提到了“新时代‘亚洲世纪’新愿景”。文件称“中国愿同地区国家一道聚焦政治、经贸、科技、安全、人文、全球性挑战六大领域,构建理念有共鸣、发展共规划、成果共分享、安全共维护、责任共担当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并就中国如何思考、设想亚洲的发展之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文件还提到了“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正在形成”等成功案例,列举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机制、中日韩合作、中国-中亚机制、上海合作组织(SCO)、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覆盖亚太、印度洋地区的多边合作平台,提出了深化合作机制的远景,向周边国家和世界释放了强有力的信息。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尔·布兰兹(Hal Brands)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2024年第2期)发表了一篇内容深刻的论文。他指出:“世界当前面临着与1940年代类似的局面,即多场局部纷争正往一场大战争的方向发展。”这位人士与我的意见相左,他一向主张警惕中国,强化军备。但是,他所表达的“危机感”也有值得一听的地方(当然如果忽略其在该文中对美国自身“行为举动”缺乏反省的话)。他指出:“当前环境下,如果亚洲的争议海域发生军事冲突,那将引爆另一个可怕的剧本:东亚地区的战争将与其他地区处于‘进行时’的纷争相重叠,欧亚大陆三个主要地区同时发生大规模冲突的话,世界将面临重回1940年代的危险。”

与这篇题为《世界战争的脚步声》论文相比,本文提到的《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又添了另一层重要意义。身处亚洲的日本该何去何从?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吃透这份展望文件的精髓,并思考如何与中国携手向未来。

作者:木村知义 前日本放送协会(NHK)主播、记者

编译:吴文钦

图片源自网络

2 阅读:1026
评论列表
  • 2024-03-28 16:30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美国真以为靠这几条岛链就能围堵中国,以为打压中国就能阻止或者延缓中国复兴。中国不信邪更不怕邪,从古自今中国越是困难越是自强越是阻挡越是发奋,这就是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国的复兴和走出去战略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

  • 2024-03-28 07:29

    菲律宾人当了几十年美国人的狗腿子,现在还是一穷二白,也不捞到什么好处呀

  • 2024-03-28 10:49

    美国人只不过是利用日本菲律宾而已,真正发现要损失了立马跑路,然后留下日本菲律宾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