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血仇,俄军T-72终于打穿M1A1坦克:北约特种兵要接走泽连斯基

秦蓁的号 2024-03-09 10:43:42

30年血仇,俄军T-72终于打穿M1A1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利波沃伊少将宣布,俄军1辆T-72B3型坦克打穿了1辆乌军美制M1A1型坦克。

俄军表示,俄军新新西伯利亚特种兵旅的1辆T-72B3型坦克以穿甲弹,对准1辆乌军美制M1A1型坦克侧面,一举打穿M1A1坦克最薄弱的发动机舱位置。

俄军发射的是2023年才生产的新型穿甲弹一举打穿M1A1坦克最薄弱位置。为30多年前的海湾战争报仇。

因为,在海湾战争当中,数以百计的T-62,T-72型坦克遭到美军M1A1型坦克碾压性打击。导致俄罗斯坦克出口产业几十年以来,长期一蹶不振。

长久以来俄系坦克价格低廉、质量差、战斗力差似乎成了既定事实。除了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几个老客户,长期缺乏新用户。

在海湾战争当中,美军使用的M1A1型坦克贫铀装甲太结实,在对战当中几乎是零损失。再加上当时,伊拉克军队存在体系缺乏问题,

导致,伊拉克军队的T-72型坦克,在观察能力比较差,没有高档的热成像系统根本看不到敌人在哪里。通杀,当时,T-72型坦克配备的3BM17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打穿深度只有310毫米,很难威胁到贫铀装甲版M1A1型坦克。

而在俄乌战场上,全面升级了观瞄系统,有全新型穿甲弹的俄军T-72B3型坦,具备了打击乌军M1A1型坦克的两大基本能力,第一就是看得见,第二就是打得穿。

现在在俄乌前线,M1A1坦克损失速度太快了,总共就31辆,一个多星期就损失了3辆。再打两个月,估计就要损失殆尽了。

在俄军反坦克导弹、无人机、地雷和坦克联合打击下。在阿瓦迪夫卡西面,乌军的美国武器损失比较大,从M1A1坦克到M2步兵战车全部都有损失。这都是带陪葬的。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安全专家斯蒂芬·布莱恩表示,美国和西方援助的200多辆豹1、豹2和M1A1型坦克很快就会损失殆尽。

一旦,西方援助坦克损失干净,乌军在前线有可能持续失败。在俄罗斯军队大军压境,持续击败乌军,乌克兰内部绝望情绪下。乌克兰高层有可能发生分裂或者政变行动。

为此,美国安全专家布莱恩认为,一旦泽连斯基政府陷入到困境当中。西方特种部队将会把泽连斯基接出基辅,转移到利沃夫。而由乌克兰军队前司令扎卢日内掌管基辅权力机构。

为何北约不直接下场?

有部分网友表示:区区一个乌克兰就把俄罗斯拖在战场上整整两年之久,两年以来,俄军在这片土地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战线却并未向前推进多少。自诩军事强国的俄罗斯,恐怕也只是言过其实。

如果北约天兵趁俄军僵持于战场之际大举进攻,大概率会把俄军打得落花流水,美国等西方势力也能解决一个大麻烦,无需再因为俄罗斯而整天惆怅。那么为什么北约不直接下场,一举把俄罗斯“锤死”呢?

由于俄乌战争没有打出想象中的大场面,因此在部分人眼中,俄罗斯武器代差落后、国内技术落后、就连经济也不发达。而不少小道消息直接表明,俄罗斯威慑型大杀器核武器也有问题。要是北约直接下场开战,俄罗斯肯定没有还手的余地。

其实这部分人只是看到俄罗斯的不足,却并未看到其真实实力。俄罗斯疆域辽阔,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亿五千多万人口,不仅有完整的军工体系,武器弹药储备数量也足够让西方国家胆寒。更要命的是,俄罗斯核武器管够。这种实力的国家,实在不能称其为“菜”。

反观北约集团,唯一能打的只有美国,而英法德只是二流角色。一旦开战,诸如立陶宛、加拿大、波兰等国在战场上只是累赘。除了能在前线当炮灰,几乎起不到多大作用。

2018年,2021年多次北约和乌克兰演习期间,北约担任进攻力量,模拟进攻乌克兰军队。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北约演习部队惨败。所以一旦北约直接下场,战斗能力不一定比乌克兰强。

而美国是北约集团的主力军,北约下场就等于美国下场。而美国的兵力也不是取之不尽,资料显示,美国60%的军力都部署在亚太地区,以威慑我国,并避免日韩盟友因为我国的势力自行崩溃,从而反水。此前,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强调,我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这60%的兵力万万不敢动。

而剩余40%兵力,美国不仅要分兵去救以色列,维护国内有太集团的利益,还得在红海海域对抗发动袭船战的也门胡塞武装。这一波操作下来,美军能投入俄罗斯战场的,最多不过20%。仅靠这一点兵力就想打赢俄罗斯,几乎没可能。

如果北约真不管不顾这样干了,俄罗斯立马会宣布大扩军,东方大国各种军援也会及时出现。以色列立刻会死磕俄罗斯,韩国将被朝鲜瞄准……这笔帐,怎么算都划不来。因此在俄乌战场上,北约集团不会直接下场,只敢通过不断援助乌克兰的方式把俄罗斯拖在乌东战场上慢慢放血。

4 阅读:2700
评论列表
  • 2024-03-09 19:35

    出来单挑啊![点赞]

秦蓁的号

简介:深圳卫视、东南卫视、广东卫视、湖北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