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170万法军为何这么弱?仅39天,就向德国狼狈投降

南斋孤风中 2024-03-20 20:23:13

我是一个小兵。

名叫阿尔芒,来自法国一个安静祥和的乡村。

1939年秋天,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欧洲上空。

我与战友们被召集起来,准备保卫祖国。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法军很快便遭遇了重大挫败。

当时,法国的当政者是达拉第政府。

达拉第,全名爱德华·达拉第,是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总理,也是法国在二战初期的实际领导者。

面对德国的侵略野心,达拉第政府采取了所谓的“绥靖政策”。

希望通过妥协和让步来换取和平。

然而,这种政策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它不仅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也让法国在战争中陷入了被动。

马奇诺防线崩溃

马奇诺防线,这本应是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

但在达拉第政府的决策下,却成了我们失败的象征。

防线全长1900公里,耗资巨大。

我们用钢筋水泥,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堡垒和壕沟。

然而,由于达拉第政府过于依赖防线,忽视了其他防御手段的建设。

导致当德军绕过防线北端、通过阿登森林发动突然袭击时,几乎无法有效应对。

在具体数字上,德军投入西线战场的兵力超过150万,而防线虽然坚固,但守军数量却不足以应对德军的猛烈进攻。

交换比更是触目惊心。

每牺牲一名德军士兵,往往需要数名甚至十数名法军士兵的生命为代价。

防线很快被撕裂,我们不得不面对战败的现实。

除了战场上的失败,法国的经济状况也为战败埋下了伏笔。

战前,法国经济已陷入萧条。

1939年,法国的GDP总产值,相较于德国明显落后。

而工人失业率,则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德国在经济上却实现了快速增长,军备投入也远超法国。

这种经济上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在战争中的表现。

缺乏先进的武器和装备,无法与德军抗衡;物资匮乏也导致我们无法保证基本的作战需求。

达拉第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失误,也加剧了这一状况。

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反而过度依赖财政紧缩和削减公共开,支来平衡预算。

这种做法不仅未能改善经济状况,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削弱了国家的战争潜力。

此外,法国社会的分裂和民众对战争的厌倦,也加剧了战败的趋势。

长时间的战争,使得人们疲惫不堪,对战争的残酷性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达拉第政府未能有效凝聚民心、提振士气。

反而因为政策失误和腐败问题而失去了民心。

这种情绪在军队中蔓延开来,许多士兵对战争的胜利失去了信心。

我和战友们,一群曾经耕耘在田野、劳作在工厂的普通人。

如今身披军装,手握钢枪,站在了马其诺防线的最前沿。

我们坚信,这道防线将是德国侵略者的绊脚石,是我们保卫家园的最后屏障。

然而,当德军绕过防线、发动突然袭击时。

我们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坚固防线,在敌人的铁蹄下,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我和战友们拼尽全力抵抗。

我们利用手中的武器,向敌人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然而,德军的装备和火力远胜于我们,我们的攻击往往被轻易化解。

在一次次惨烈的战斗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仍无法抵挡德军的进攻。

撤退路上,到处都是战友们的遗体和残垣断壁。

我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愤怒。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拥有如此坚固防线的我们,会败给那些侵略者。

我们更不明白,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绥靖政策,让我们在战争中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

最终,法国在战争的初期便遭遇了重大挫败。

1940年6月,法国政府宣布投降,此时距离战争开始仅过去了39天。

我们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现实。

这场战争,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无数生灵涂炭,家园被毁。

回首那段岁月,法国战败的原因清晰可见。

军事上的落后、经济上的萧条、政治上的腐败以及社会内部的分裂,共同导致了我们的失败。

战败原因

首先,从GDP来看,德国的经济实力在二战初期相对较强。

据记载,1940年德国的GDP总量达到了561亿美元,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而法国在同一时期的GDP总量,虽然也颇为可观。

但与德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英国和苏联的GDP总量,也分别达到了380亿美元和433亿美元。

各自展现了不同的经济实力。

要知道,德国的领土面积远不如苏联。

辖下统治的殖民地数量,拍马也赶不上英国。

但德国的GDP产量,却远超这两个世界强国。

其次,失业率方面,德国在战前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成功地降低了失业率。

希特勒上台后,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使得德国的失业率从30%以上几乎降到了零。

相比之下,法国和其他参战国家在失业率方面的数据,则较为缺乏直接的对比。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面包的价格。

二战前德国的面包价格,由于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出现了惊人的涨幅。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德国的财政政策以军费和作战经费为重点,导致纳税人负担沉重,农业不发达,食物短缺。

这使得面包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据记载,当时的面包价格,甚至涨到了令人咋舌的50万马克。

虽说法国的面包价格,还没有到50万法郎。

但上涨幅度同样惊人,具体数字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对法国人民的生存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则是,达拉第政府所采取的绥靖政策。

打又不肯下决心打,不打又想跳出来试试深浅。

前怕狼后怕虎,关键时刻拿不定主意。

可以说,法国之所以败得那么快,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当政者昏招迭出所导致的。

法国战败的教训,是深刻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只有当我们真正强大起来,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强国当自强,弱国无外交。

真理,从来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0 阅读:182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