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子弹袋历史介绍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2024-05-09 19:37:37
一战期间

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军队进行了重大改革,以适应新的战场需求,1909年12月22日M1909子弹袋(Patronentasche)推出。一战期间德军士兵将M1909子弹袋作为标准单兵装备之一。

士兵在皮带扣(Koppelschloss)左右两边各佩戴一个子弹袋。子弹袋整体为17厘米长,8厘米高,6厘米厚,子弹袋背面为一整块厚皮革,正面用皮革缝制成三个方形小袋,每个都带有一个袋盖(5厘米长),袋盖上有一长条皮革带,皮革带可固定在小袋底部螺栓,用来打开和关闭小袋。每个小袋用一皮革条分成两个隔间,可以容纳3个98K子弹弹夹(Ladestreifen),每个弹夹有5发子弹,一个小袋可最多以装15发子弹,一个子弹袋最多可以装45发子弹,两个子弹袋最多可以带90发子弹,额外的子弹会放在背包里。

子弹袋背面有两条皮革制成的腰带环,用来穿过腰带,腰带环固定在左右两个底部螺栓。背面中间有一个金属D环,用来固定穿过肩章的军用背包(Tornister)背带;如果不佩戴军用背包,可以将干粮袋背带(Brotbeutelriemen)绕过脖子,两端固定在子弹袋D环上,这样可以作为支撑带支撑腰带装备重量,类似于二战期间德军士兵的Y形负重带作用。

图中士兵子弹袋固定的是军用背包的背带。

图中的子弹袋固定的是干粮袋背带,用来作为支撑带

战争开始阶段,子弹袋使用生皮革支撑,上面金属配件都是黄铜制。然而因为炮弹和子弹都需要用到黄铜,所以在1915年1月,子弹袋金属配件使用镀锌铁或钢。1915年9月21日规定子弹袋表面涂成黑色。在战争后期,由于皮革的短缺,所以开始使用替代材料,比如压制的硬纸板制作子弹袋。

二战期间

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子弹袋是基于M1911子弹袋。M1911子弹袋是为骑兵设计使用的,外观样式和M1909一样,但一个小袋只能装2个弹夹。所以二战期间德军一个子弹袋只有30发子弹,两个子弹袋为60发子弹。1933年国防军开始全军使用M1911子弹袋。

子弹袋还是有三个小袋,每个小袋由一个铆钉固定的皮革条分为两个隔间,每个隔间装1个弹夹。每个士兵有两个子弹袋,但二线支援部队只有一个子弹袋。

下图是小袋空,一个弹夹和两个弹夹图

子弹袋有棕色或黑色荔枝皮制成(有时也有光滑表面皮革),也有涂成黑色的棕色皮革子弹袋。1943年7月国防军发布命令所有棕色装备都要涂成黑色。

下图为一个棕色子弹袋背面,制造时间为1939年

战争早期和后期的子弹袋有一些小区别,主要在背面的腰带环上。战争早期子弹袋的腰带环下面可以固定在子弹袋底部螺栓,这个螺栓同时固定袋盖;战争后期的腰带环直接用铆钉固定在子弹袋背面。早期子弹袋金属配件为铝制,后期为钢制。

下图为战争后期的子弹袋,中间是固定Y形负重带的D环

上下图为两种不同的子弹袋,上图为战前和战初期的子弹袋,袋盖的皮革带用缝线固定;下图为战后期的,袋盖的皮革带用铆钉固定。

根据规定,子弹袋固定在皮带扣3厘米处

以下是一些战争重演的照片

全文完

0 阅读:532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