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回国后降为军长,55年仍授上将军衔

小响说史 2024-05-01 12:43:38

1936年深秋,日军调集伪蒙军一万七千余人,悄无声息地集结在张北、百灵庙一带,意图对绥远发起突然袭击。面对这一严峻局势,时任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迅速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首先清除红格尔图地区的日伪军,进而拔除百灵庙这个日军在当地的战略据点。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傅作义任命了一位得力干将担任红格尔图战役的副总指挥和前线总指挥。

然而,就在我军准备充分之际,日伪军却率先发起了攻击。11月13日深夜,日军的前线部队悄然袭击了我军218旅的前哨阵地,战火瞬间点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218旅发动了多次猛烈的进攻,但都被我军英勇地击退。

17日下午,前线总指挥敏锐地察觉到日伪军的攻势有所减退,他意识到这是敌人即将发起总攻的征兆。于是,他果断地将计就计,在当晚深夜时分,组织起一支精锐部队,率先向日伪军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正在睡梦中的日伪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黑夜中混乱不堪,他们甚至来不及拿起武器,就在黑暗中四散奔逃。我军乘胜追击,迅速摧毁了日伪军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火力点。

在战斗中,日酋田中隆吉和汉奸头子王英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几个亲信仓皇逃窜。日伪军的指挥系统因此陷入瘫痪状态,整个战线迅速崩溃。这场战斗被称为红格尔图大捷,它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为我军在接下来的百灵庙战役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灵庙战役中,我军凭借红格尔图大捷的余威,再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两次大捷之后,日军向绥远扩张势力的阴谋被彻底粉碎。在这场抗击外敌的战斗中,一位英勇的抗日名将逐渐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他就是董其武。

董其武出生于1899年的山西河津县,生活在一个政局混乱、战乱频繁的年代。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在家族和亲友的支持下逐渐走上了从军之路。17岁那年,他进入县城高小读书,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阎锡山创办的斌业中学。在学校的两年里,他刻苦学习军事知识,锻炼体魄,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事人才。

然而,就在他即将毕业、大展宏图之际,却因为一次打抱不平而得罪了督军府的人。尽管他年轻气盛、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但最终还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学校开除。

董必武虽然未完成正规学业,但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和不懈努力,在军阀割据的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最初投身于刘镇华的麾下,在镇嵩军中也受到了重用,却因不满军队的腐败与残暴,最后选择退出,转而加入国民革命军的行列,参与了北伐战争并屡建奇功,战争结束后晋升为上校团长。

但蒋介石政权内部的派系倾轧,受到不平等待遇的董必武,于1928年与其他校级军官一道,投向了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的麾下。没想到初到傅部,他们只被任命为上尉参谋,这份安排并未获得同行们的满意,只有董其武选择了留下,这一步成为了他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国内政局错综复杂,阎锡山、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矛盾频发,甚至升级为规模宏大的中原大战。在这段动乱时期,董其武以其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处事智慧,在傅作义的眼中逐渐脱颖而出,赢得了信任,成为了傅作义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勇双全的将领。

随着傅作义升迁至绥远省政府主席及35军军长,董其武也随之晋升,被委以重任,成为35军73师436团的团长。正当国家危难之际,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地迅速陷入日寇之手。董其武心忧国难,迫切希望能为抗日救亡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初次请战未能如愿,但历史的洪流已将他置于抗日前线——张家口,那里成为了抵御日军侵略的前线要塞。

1933年5月,董其武的436团终于与进犯的日军正面交锋,他们的英勇抵抗迫使日军调整战术,试图绕行。关键时刻,董其武展现出了灵活的战术指挥能力,正待调整部署以应对新的威胁,却接到了令人扼腕的停战命令,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停战协议,此举无疑让前线战士们的热血与牺牲蒙上了阴影。然而,董其武的抗日决心并未因此减弱。三年之后,他再度于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中大显身手,重创日伪军,有力地挫败了日本侵占绥远的图谋。这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他在抗日战争史上的英雄地位,也让傅作义与他本人的名字,成为了全国上下敬仰的抗日英雄的代名词。

抗战爆发后,他转战平绥一线,与八路军紧密合作,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如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以及后续的绥远战役、绥西战役、包头战役和五原战役等。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日信念,为保卫祖国领土、抵抗外敌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董其武将军也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新篇章。在傅作义将军的领导下,他积极参与了北平和平起义的准备工作,并最终成功发动了绥远和平起义,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后,他率领改编后的第23兵团赴朝作战,负责修建泰川、院里、南市三个飞机场,并承担了后方警戒任务。在敌人的轰炸下,他和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圆满完成了任务,展现了极高的战斗意志和奉献精神。战后,整个二十三兵团有6000多人荣获各种奖项,董其武将军也被授予自由独立二级勋章,这是对他和全体官兵的最高赞誉。

回国后,董其武将军继续担任军长职务,虽然被定为正兵团级,但他认为自己资历尚浅,不配拥有如此高的职位。在主席的亲自解释和劝导下,他才安心接受了这一任命。1955年,董其武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对他十二年抗日生涯和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尽管他曾通过杨成武将军向主席表达过自己希望授中将的心愿,但主席坚持认为他完全有资格获得上将衔。

在政治追求上,董其武将军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他分别于1956年和1980年两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如愿。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直到1982年,他第三次申请入党时,终于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兴地说:“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属。”这句话凝聚了他多年的期待和努力,也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将军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故事,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7 阅读:3086

小响说史

简介:给大家呈现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