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隐喻”,请别拿阮经天新片,去碰瓷《让子弹飞》了

令狐伯光 2024-03-14 14:21:15

文|令狐伯光

今天还是写写《周处除三害》吧,这电影确实是春节档过后最惊喜的国产电影,之前也写过,如果单纯从质量上讲这电影和《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没有明显差距,它能获胜除了本身过硬的质量,还是和今年春节档内地电影题材匮乏,没有惊喜有关系。

这电影的爆火一有点衬托的意思,二是影迷天然喜欢隐喻多,供解读系的片子。

《周处除三害》无论是在商业性,文艺性,制作水平,演员表演,还有内核隐喻的表达都做得不错。再加上“反邪教”这种桥段在内地碰都不能碰,这电影最后那场教堂屠杀,能不把憋坏了的内地观众爽翻了。

但现在看到不少网友吹这电影已经预定2024年最佳(这才三月还有大半年,未免太笃定),什么超越去年所有国产电影,甚至还有什么隐喻媲美《让子弹飞》的,那就真的夸张了,真讲隐喻你也没超越去年内地电影《河边的错误》啊。

只是《河边的错误》更加文艺,更隐晦一些,没有让观众那么爽罢了。

总的来说,《周处除三害》确实是部不错的商业类型片,各方面都是相当兼顾的,观赏性和可供解读和娱乐地方都有,但经典都差了一口气,更不用提《让子弹飞》那样的神作了,我这里它还输了《河边的错误》一筹。

三教,三毒和三重隐喻?《周处除三害》还是有追求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出这电影里三个通缉犯,对应着佛教贪嗔痴三毒了。香港仔是嗔,尊者是贪,男主角陈桂林就是痴。

铁头哥作为黑社会老大罪孽必深,被老天处决是迟早的事,只是行刑人恰好是主角,同时也为观众交代了主角的背景,也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主角身上的贪嗔痴。

我个人觉得陈桂林知道真相并没有真的破痴,因为他觉得通过除了二害使自己成为了大人物,虽然被骗进了监狱但也值得,所以能看出他还是痴人,直到最后看到小美送的衣服才真正的破痴,因此医生并不代表破痴。

陈桂林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那时他身上的贪嗔痴还没完全破除,因而无法进行处决,自首也是他的选择(因为那时他还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想带着名利死去,假使小美没有过来为他破痴,以他的手段想必还会找机会越狱继续作恶),但被小美破痴后,他身上三恶皆除,灵魂得到了洗刷,可以被天意进行审判,所以才会被处决。

陈桂林和尊者的天命对决获胜,枪决之后觉得被控制的群众会人走兽散,但那女的站了出来延续了尊者最后的一点天命想和陈桂林再来一次天命对决,陈桂林觉得尊者已死一切结束主动走人,放弃了这次天命对决,群众又被强权控制了。

唱歌是陈桂林走了才开始的,所以群众向陈桂林屈服,但是陈桂林没有接受他们,而是直接走了,主动放弃了群众的控制,最后听到唱歌才明白都是一群无药可救的回来一个个枪决。还有一丝丝拯救可能的人会得到上天的一次卡壳机会,不走就死。

警察陈灰表面上看没用,但象征了主角对社会的反抗,是主角内心是否服从正义的具象化,因为贪嗔痴未除,主角就不可能屈从于正义,自然也无法被陈灰抓到,当主角心中真正屈从正义时便自然能被抓到了,而之所以让陈灰来抓,是因为一开始就是陈灰来抓他,这可能也是体现了宗教中所蕴含的“有始有终”,更好为这部影片添上一种宿命色彩。

是部好片,但《周处除三宫》,可能没有你想象的“牛”

这电影看到邪教那段吐黑血那里,我开始觉得这片子走的不是犯罪片路线了(肺癌怎么会有黑水,何况主角也没得),而是要走抽象路线。一开始我以为主角疯了,中了邪教计谋出现幻觉了,但是这个邪教越到后面宗教味越浓,然后就是礼堂爆头的情节。

如果说把这部片当成一个纯粹的文艺片来看,很多解读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大家还都这么在意这片子的逻辑问题呢?原因当然是大家没有把它当做文艺片来看,这难道是观众的问题吗?

电影也许是想把主角塑造成一个神的化身,一个在世活佛,可惜看完了电影我也没看出来,究其原因是这片子不浪漫。浪漫可以有很多种,情爱是浪漫,革命是浪漫,救赎当然也可以是浪漫。

我觉得还是内地这类电影太少,又被春节档电影题材匮乏,某电影疯狂营销搞烦了,结果现在反抗的问题,这电影论文艺片手法隐喻是比不上《河边的错误》的,更不用说和《让子弹飞》比较了。

为什么大家认可《让子弹飞》里不那么写实的部分,因为影片开头就给电影定调了。这部电影开头显得太写实,所以大家对他的预期也是写实的(虽然公然开枪杀人在现实里很夸张,但在电影里还不够夸张)。如果电影能在一开头加入更浪漫化的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后面的情节。

一部电影基调是定好的,这部电影前后两段还是相当突兀的,把写意的部分生搬硬套到现实里去,就像是写实油画光与影的艺术中突然插进来一颗写意的书,写意的山水中有一只真实的鸟一样怪诞,如果结局再浪漫一点开局再天马行空一点未必有这么突兀。

第一点,电影本身在镜头方面是很“实”的,有大量的追逐、打斗等明面上的冲突戏,而很少有慢下来去展现人物内心矛盾与变化的镜头。这就导致片子或许有隐喻,但导演完全没有留出“空”镜头让观众去注意、思考这些隐喻。

也正是因为如此,观众在看到“不合逻辑”的地方时,第一反应会是“疑惑”,而非“思考有何深意”。如果导演真有此意,那么片子在表达技巧方面就有缺失,在技巧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去进行“深度解读”,这就有点“过度解读”的意味了。

第二点,“主角因为知道自己会永远留在小美心中的醒悟”也靠不住——他在知道“癌症只是骗局”时很淡定地接受了这个谎言,说明他已经悔悟了, 而小美为他剃须是在这之后。实际上全片对主角“痴”与“恶”的展现很少,而对他“善”的一面展现很多——在尊者那里,他甚至不顾个人安危试图去救那个母亲,这也使得所谓的“悔悟”很轻薄而抽象。

总体来说,片子很爽,也颇有意味,但并不是一部富有深意、表达自洽的艺术片。很多网友的解读在细节上看很有道理,但并不足以支撑起全片的基调。

你们是真的饿了,《周处除三害》,经不起这样“吹捧”

电影盘逻辑这个事,确实有问题,但也是被逼的。故事首先要“基本合理”,也就是“大体上符合逻辑”。超出逻辑的写意,是更高级的部分,但相应也是公婆都有理的部分,难以评价。

而现在大部分电影,最基础的逻辑都搞不好,而依然有大量水军去洗。所以催生出了“盘逻辑”的那类影视博主,而这些人就难免会出现在写意部分不够包容的情况。在及格都普遍达不到的时代,对于教大班的老师,没必要苛责他们对尖子生存在误判。

电影盘逻辑应该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即一件事的发生应该是合理的,因为这是问题的产生,是电影贴合现实的产物,因为人们对问题的思考是来自于现实的

而问题的结束可以不遵循逻辑,因为一件事的解决方法可以有很多,在现实中可以解决也可以不解决,文娱作品应当承载人们对解决问题的畅想和思考,所以即使现实里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也不妨碍人们在荧幕上追求机械降神。

像同样是“隐喻多”,《周处除三害》为何比不上《河边的错误》和《让子弹飞》。

《河边的错误》就是部文艺片,作者余华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家,它全部围绕着马哲,年代,杀人,河边的命案等等时代内容来的,没有《周处除三害》前半段警匪片,动作戏去消耗情节。

《让子弹飞》就很浪漫,剧情里有太多魔幻的场景,但没人会去讨论它的逻辑漏洞,而是自发的去研究背后的意思,为什么《周处除三害》做不到,或者说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呢?一是台词不够精炼,废话太多,好的电影台词,看一遍你就能记住,请问这部电影你记住了什么?

最后一点则是电影不够(艺术化),影片里还是有浪漫的场景的,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杀完香港仔以后载小美区海边,脚下是沙丘,远处是海平面,海滩上有拖拉机,天空有海鸥,观众很容易就获得了一种海阔天空、劫后余生以及大业未成的浪漫感

还有个是花絮中主角和警察一起笑的场景,可惜这样的镜头不多,完全搞不清楚导演究竟是会还是不会,感觉像是我想拍个文艺片,但又怕市场不好,所以拿个犯罪片的外表包装一下,又为了噱头说本片尺度很大,先不说能不能比得上一些写实类的犯罪片和恐怖片,未必超越《王牌特工》第一季的教堂屠杀,还有《双瞳》里的顶楼道观大屠杀。

反正我是觉得尺度一般的,放到美国估计连B级片都算不上。片子要我打分只能给7.5分,放到这个时代可以给7.8,现在它完全是虚高的,还是观众是真的饿了。

1 阅读:76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