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认为刘邦猜忌大臣乱杀功臣不如李世民?他为什么这么说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3-19 09:21:43

明太祖朱元璋评论汉太祖刘邦一共有五次: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14:汉高起自布衣,能以宽大驾驭群雄,遂为天下主。

汉高祖皇帝以百姓之身起兵,以宽宏大量驾驱群雄,所以成为天下之主。

这个评论也算客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16:项羽矫诈,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强忍,而承以柔逊;知其暴虐,而济以宽仁,卒以胜之。及羽死东城,天下传檄而定,故不劳而成帝业,譬犹群犬逐兔,高祖则张置而坐获之者。

项羽虚伪诡诈,朝南坐着自称孤家,不施行仁义,而居功自傲。汉高祖知道他强暴残忍,而用柔和谦逊来对待,知道他凶狠残暴,而待以宽和,最后取得胜利。

到项羽在死于东城时,天下仅用一纸文书就能平定,所以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就像一群狗追逐兔子一样,汉高祖只需坐着就能获取这些。

朱元璋

这个评价则有些贬义,朱元璋评价项羽的部分应该是对的,但评价刘邦时,就是说刘邦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未免说得有些轻松了。

要知道项羽可是千年一出的战神,刘邦联合了天下诸侯,利用4年楚汉战争不断消耗项羽的实力,才最终打败项羽,赢得可并不轻松。

《明太祖宝训》卷四:论高祖豁达大度,世咸知之,然其记丘嫂之怨,而封其子为羹颉侯,内多猜忌,诛夷功臣,顾度量亦未弘远。(唐)太宗规摹虽不及高祖,然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此则太宗又为优矣。

论汉高祖的豁达大度,世人皆知,然而刘邦始终记得对嫂子的怨恨,而封其侄子为羹颉侯,对内多猜忌,诛杀功臣,其度量不够广大深远。

唐太宗事业虽然不如汉高祖,但能驾驱群臣,等到大业安定时,手下功臣都能保全,这就是唐太宗比汉高祖强的原因。

刘邦

朱元璋说刘邦封其侄子为羹颉侯是有一个典故的,刘邦还没有起兵之前,到处吃饭,经常带着宾客到嫂子家吃饭,嫂子讨厌刘邦,刘邦与客人一来,嫂子就假装羹汤吃完,故意用饭勺碰刮锅边发出声响,宾客以为锅中没有饭,就离去了。

从此之后,刘邦就怨恨嫂子,后来一直不给嫂子的儿子分封,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不过,就请求刘邦分封,刘邦就封了羹颉侯给侄子。

这件小事被朱元璋提起,刘邦也是人,对人有怨恨很正常,韩信不也是一样,南昌亭子的妻子不给韩信吃饭,韩信也记恨。

这事并不能代表什么,至少刘邦对人是豁达的,朱元璋自己说刘邦豁达大度,朱元璋说刘邦猜忌大臣,论猜忌,刘邦可比不上朱元璋。

刘邦时期,大多数功臣善终

汉朝开国封了143个列侯,除了利几、陈豨等极少数起兵叛之外,其他几乎都得到善终,刘邦对付的是独立的异姓诸侯王,这威胁到汉初的统治稳定,就算刘邦不除掉这些异姓王,到时候这些王一定会起兵反叛的。

朱元璋可不一样,他借胡惟庸与蓝玉案几乎把明朝开国功臣杀光了,汉高祖至少为人仁厚,朱元璋为人就非常狠毒了。

不过他说汉高祖在对待功臣上不如唐太宗也算实话,除了一个造把的侯君集外,唐太宗确实善待了全部功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11:高祖闻一善言即能感悟,如此者安得不兴?后之为君者少有及之……凡人有善不可自矜,自矜则善日削;有不善不可自恕,自恕则恶日滋。(唐)太宗常有自矜自恕之心,此则不如汉高也。

唐太宗是靠政变上台的

汉高祖听说好话就能感悟,这样的人怎能不兴盛,后来的君主很少这样的,普通人有好处不可以自负,如果自负好处就每天减少,有不好的事不可以自我饶恕,自我饶恕则不好的事每天都会增加。

唐太宗常常有自负和自我饶恕之心,这是他不如汉高祖的地方。

这里没有具体所指,不清楚朱元璋说的哪件事,但是朱元璋前面说汉高祖不如唐太宗,这里又说唐太宗不如汉高祖。

《明太祖实录》: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只有汉高祖皇帝除掉秦朝平定项羽,宽仁大度,威望名扬海内,国祚有四百余年,有君临天下的德性而安定万世的功劳。

唐太宗没杀功臣

这一句就是朱元璋对汉高祖的夸奖,从汉朝到明朝,以布衣身份起兵,到统一天下,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做到了。

朱元璋对汉高祖和唐太宗的评价基本上是对的,只是不同的时候,说的话不同,就拿朱元璋说刘邦猜忌功臣这事来说。

起因是朱元璋问近臣:汉高祖和唐太宗谁强?

近臣说:唐太宗虽然文武双全,但伦理之间常常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汉高祖豁达大度,且能预料后事,先前的儒者尝试评论汉朝三纲正,而唐朝三纲不正,这样说,汉高祖为强。

然后朱元璋就说到刘邦猜忌大臣,诛杀功臣的事。

朱元璋此举似乎有意反驳近臣的话,以显示自己的正确。

朱元璋是杀功臣最多的皇帝

近臣是以五纲五常这样的儒家思想来评说汉高祖与唐太宗的,而朱元璋以政治来评价,在儒家眼中,唐朝一直有三纲不正的问题,

举几个例子,唐太宗发动玄武门政变,杀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全部儿子,唐高宗李治则娶了唐太宗的才人为妃,还立为皇后,导致唐朝失了江山,唐玄宗则抢了儿媳妇当妃子。

这些事在儒家看来就是伦理问题,从这一点来说,说唐太宗不如汉高祖也说得过去。

但是朱元璋说的也没错,近臣说的也有道理,也无需追究谁对谁错,有些事是说不清对错的。

0 阅读:27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