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要远离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

最让人骄傲的 2020-05-06 14:04:52
要远离,那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为什么要远离,其实那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心理在作祟。

我本身就是一个旅游从业者,工作之一就要研究旅游这种消费方式的特点。毫无疑问,和其它生活消费方式相比,旅游是一种低频次的消费方式。原因很直接,旅游需要有钱、有闲!

虽然不是说每种旅游都要花费很多钱、很多时间,但付出钱和时间却是必须的。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旅游被定义为一种生活的“奢侈品”,而旅游消费也就被赋予了可攀比的意味。

你有这样的潜意识观念吗:

经常旅游的人,必定很有钱。

经常晒旅游的人,就是在炫耀……

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暗藏着比较的意识,旅游仿佛和奢侈品、包包、汽车、工作、甚至是孩子一样,成为常人暗自一拼高下的方式。经常出去旅游,证明这个人有钱有闲,小日子过得好;不去的,那就没混得那么好了。

说到底,认为要“远离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其实就是想远离攀比。说得好听,那是不攀比、自娱自乐。但探索深层心理活动,如果不是有这个攀比意识的人,又怎么会觉醒到这是一次攀比和较量?

所以,我认为反而是很介意和比较的人,才会有这种说法。

以旅游为生活意义,错了吗?

这是一个生活态度和看法的问题,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所以是否“以旅游为生活意义”,本身并没有对错。

像我,就是一个以旅游为生活意义之一的人。我就是喜欢旅游,我愿意、且没有伤天害理,能怎么着?

我喜欢旅游的程度,可以让我选择从事旅游业,并且一下就坚守十多年;可以让我把所有的休闲时间和辛苦赚来、且能灵活调用的钱都用在旅游上;也可以为了喜欢旅游而奋笔疾书,把旅程中积累的经验、发生的有趣故事、辛苦搜集来并通过自身实战经验优化的攻略,都与大家分享。这就是我喜欢旅游的态度。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和我相同的纯粹想法。也许真的有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同时也很zuo,把旅游作为一个显耀的手段。对于此,我的态度是,容纳别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不批判、不赞同、不奉承。

通过旅游,找到生活的趣味

那么着迷旅游,我是经历了什么才至于这样呢?

小时候,旅游是父母给我的生活;长大以后,旅游就是我寻找生活趣味的途径。

喜欢上旅游的历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恰好我父母也是十分喜欢旅游的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中国大陆并没有成型的旅游概念,旅游团也是一个小众而新鲜的事物。就从那时起,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东,最早出了一些旅行社,通过莲花山1天游这类的短平快周边游产品,在把旅游推向广大市民,并往日常化消费的方向上推广。

当时还相当年轻的父母,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对新鲜事物有莫名的兴趣。于是,就从这些周边游开始,带我走上了旅游的路。我还记得跟着早期的旅游团队,去过莲花山,到过当时刚开发旅游的河源万绿湖……兴趣也是这样从小培养出来的。

长大成人以后,旅游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平常而紧张的工作过后,总会觉得人是麻木的。但只要休假出发,即使路上是攀山涉水的劳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以后,才能发出对生活不一样的感悟。

旅游成为工作以后,历次的出差经历,除了让我开阔眼界、认识更多的人以外,最重要的是给我强大的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现在,当我能从容面对游客在法国餐厅被偷钱包、在泰国海关处发现护照遗失……种种情况,这都是旅程给人炼造的能力。

最后,我想更正大家的一点错觉:经常旅游的人,并非都是有钱有闲。我虽然经常旅游,但也得每天十多小时地忙碌于本职工作,挣着一份普通的薪金。能不断出去旅游,只是我把消费重点和休闲时间都调到旅游这个兴趣上,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免费的旅游”,去实现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当然,还有家人的认同和包容。

0 阅读:0

最让人骄傲的

简介:男人最怕什么 兄弟的误解